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本文从日本儒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形态和社会功能、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日儒学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等方面对日本儒学作一系统论述。

 

首先,日本儒学的特色:日本儒学的特色是与中国儒学相比较而言的,对日本儒学特色的把握,首先是建立在对每一具体历史时期日本儒学发展形态的特殊性的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中日两国大量的历史现象及诸多儒学家思想的对比分析,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从而得出日本儒学疏于抽象的世界观的思考、重视感觉经验和认识论、赋予感情色彩的伦理观、有德者王思想逐渐淡化、强调灵活对应现世、与固有思想共存与融合等方面的一般性特征。中国的儒学把“诚”从带有感情色彩的道德概念逐渐提升为宇宙的本体;而日本儒学则把它从本体论的高度还原为具有人情味的道德概念。因此,与中国伦理思想中较强的禁欲色彩相比较,日本儒学的伦理观表现了对情欲的宽容态度,更富于情感色彩。

 

其次,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以广阔的视野,而在每一个具体的领域中又再现了其发展过程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历史脉络,给人以纵深的历史感。透过翔实的历史事实陈述,日本文化的特点便具体而豁然了。关于日本原始神道,通过剖析《古事记》中有关宇宙生成和演变的神话与儒家典籍《淮南子-精神训》和《周易-系辞》等的关系,来说明“无论是其神学思想还是其宗教祭仪活动,都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到平安时代中期,以佛教为根本、神道为附庸的本地垂迹说,则是神佛调和理论化的最初尝试。到室町时代,神佛调和理论又与儒佛不二思潮互相汇合,发展为各种各样的神、儒、佛一致说。无论是哪种一致说,实际上都是由外来思想所准备与培植的,尤其是受到宋学的影响,这并不表明以日本固有之道相标榜的神道出现了什么具有思想独创性的新发展。从日本神道与儒、佛等其它宗教与思想的关系中便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日本民族是怎样吸收外来文化的。日本神道的理论化过程,是与佛、儒等外来文化在日本产生影响的强弱消长息息相关的。日本民族正是以有用性为准则不断摄取与利用多元的外来文化,从而形成其民族文化的。

 

第三,日本儒学对现代化的影响:探究日本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研究日本儒学的初衷。首先,认识日本的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同样,日本儒学也具有二重性。日本现代化的消极面与日本儒学的消极面不无关联,但更重视日本儒学的积极面对于促进日本现代化的积极贡献,而且指望它能有助于解决日本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当代日本政治文化所呈现的顺从的参与型的特点,也不能不说与这种理解有关。因此对日本的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次,儒学对现代化的影响是发挥正面的功能或产生负面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对儒学与西方近代思潮能否均持分析、批判态度。因此,同一思想观念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系统中可以发挥不同的社会功能。思想观念的这种功能的更新与转型当然不同于生物工程中的遗传与变异,因为社会运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运动,特别是在既具时代性差异,又具民族差异的东西文明发生撞击时,要构筑新的思想、价值、文化系统,必须“在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寻找其共性,从而发展两者真正的结合点和转化点,达到两者创造性的综合。思想文化和物质基础两方面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作用是相互依存并且相互渗透的,认识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为进一步推进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研究都树立了一个坚实的阶梯。

 

 

责任编辑: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