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2007年5月9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与日本熊本学园大学春季学术交流座谈会于北京银泉大厦第二会议室举行。出席会议的日本熊本学园大学代表包括坂本正校长、商学部平冈贤司教授和林裕教授、高度学术研究支援中心林田利子女士以及国际交流中心切通筱女士。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詹向阳所长、樊志刚副所长、刘彪副所长,以及市场与法规研究处、经营管理研究处、《金融论坛》编辑处的部分同志作为中方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詹向阳所长致开场白,她首先介绍了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日方专家及其研究领域,随后回顾了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与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学术交流的历程。詹向阳所长介绍说,继双方对“中日两国对银行不良债权的处置”和“银行业综合经营和公司治理”专题进行联合研究之后,2007年学术交流的新主题是日本银行业在日本经济30年腾飞和10年泡沫中的角色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借鉴意义。詹向阳所长表示,希望中日双方能在交流借鉴中获取宝贵经验,并在今后继续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联合研究。

 

一、日本银行业在经济波动中的表现及政府采取的措施

 

  应我方邀请,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坂本正校长就日本银行业在经济波动中的表现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作了介绍。首先,坂本正先生指出,日本银行业在二战后用低息贷款和交叉持股的方式支持日本大公司发展,并与之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日本银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加剧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当时,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由于技术创新停滞不前,再加上“广场协议”引发了日元在美国政治压力下持续升值的预期,许多日本企业把富余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于金融资产和房地产,推动了资产价格的快速攀升;同时,日本银行业一方面为房地产、中小企业以及致力于全球扩张的跨国公司提供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也将自有资金投入到股票及房地产市场,致使资产价格迅速膨胀。在1980年《银行家》杂志统计的世界10大银行中,日本只有1家,而1988年世界10大银行中全部都是日本银行。不过在达到世界银行业顶峰的同时,日本银行业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日本央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于1989年5月将再贴现利率从2.5%提高到4.25%,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导致相关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破产,大型银行出现巨额坏账。资产泡沫破裂直接造成中小金融机构破产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货紧缩,使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0年的衰退之中。

 

  随后,坂本正先生着重介绍了政府对日本银行业所采取的措施。他认为,政府对银行注资以及由政府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是日本银行业摆脱困境的重要原因。他指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大量企业破产使银行业不良资产逐渐显现,日本整个银行业不堪不良债权的重负。而东南亚金融危机更使不良资产问题雪上加霜,几家大银行先后面临破产危机。鉴于市场机制已无法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本政府于1996年采取了“金融大爆炸”改革,并于1998年和1999年分别向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注资9万亿日元和60万亿日元,用于处置银行不良债权。同时,政府依靠其完备的法律体系、税收和会计制度以及稳定而强大的二级抵押贷款市场,利用灵活多样的金融证券化工具,成功地处置了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为进一步推动金融自由化及银行业复苏,日本政府于1998年4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银行法》,允许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交叉经营,打破了延续多年的金融分业体制。从此,日本银行业综合经营蔚然成风,其获取资金的渠道也因此被大大拓宽。为提高综合实力,许多日本银行借机纷纷进行并购及业务重组,并将业务重点由利润率较低的企业贷款业务转向抵押贷款、个人贷款及信用卡等零售业务,从而基本上实现了盈利,企业也从中受益。随着资金更多地流向业绩良好的企业,资本回报率有所上升,其资产负债状况也有所改观,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詹向阳所长非常赞同日本政府注资对日本银行业复苏贡献巨大的观点,认为当市场机制无法对经济进行调整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詹向阳所长高度评价了我国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决策,认为这一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日元升值、日本资产价格泡沫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城市金融研究所市场与法规研究处邹新处长在座谈会自由交流阶段表示,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尤其是“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致使大量的境外资金流入,日本政府长时间实行不恰当的低利率政策更加剧了经济泡沫的积累。反观中国,从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都在加大,境外资金流入增多,而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亦在加快,同时以房价、股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正在快速攀升。可以说,目前中国经济与当时日本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基于此,日本经济的经验教训能给中国经济提供怎样的借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同时,作为经济主体之一的银行如何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银行业亦能给我行一些有益的启示。

 

  坂本正校长对此表示十分赞同,认为资产价格增长过快是形成日本泡沫经济并导致众多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由于国内利率水平较低,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率,日本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许多日本企业也纷纷效仿,进行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投资。当时,日本许多经济学家提出股票市场可以与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发展,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许多日本银行也乐观地认为,房地产公司业绩与其股票价格可以同时良性增长,因此日本银行向房地产企业发放了大量贷款。但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一落千丈,银行呆坏账不断显现,致使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破产。他同时表示,诱导泡沫经济发生的因素,如银行体系的主导地位与银行业的低效率、宽松货币政策与资金充裕、实体投资机会相对较少以及股票与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等现象,目前在中国均有所体现,因此中国应当对泡沫经济保持高度警惕,并循序渐进地对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适当地控制其过快增长的势头。针对如何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坂本正校长认为,中国银行业应该对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和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宏观经济和重点行业的研究,通过机会识别与风险预替,提前做好资产配置规划。

 

  随后,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商学部平冈贤司教授对日元升值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当时日本与美国关系较为密切,日本政府受美国政治影响,被迫签订了“广场协议”,最终导致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为防止经济衰退,政府采取了大幅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大量货币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引起股票和地价的暴涨,孕育了前所未有的泡沫经济,因此他认为日元大幅升值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发展较为迅速,但贸易顺差也随之快速膨胀。因此,西方发达经济体也开始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针对这种状况,平冈贤司教授建议中国政府吸取日本政府的经验教训,加大对人民币适度升值幅度的相关研究,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尽量避免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

 

三、日本银行业国际化的教训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城市金融研究所经营管理研究处钱金叶副处长表示,在20世纪80年代的跨国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和业务规模,日本银行业无视自身承担的经营责任及风险,其为之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巨大的。随后他请平冈贤司教授就日本银行业海外扩张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启示谈谈他的看法。

 

  平冈贤司教授认为,日本银行业海外扩张进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盲目扩张规模,加剧了其海外资产的泡沫化。日本银行海外扩张主要依靠向日本跨国公司发放大量低息贷款和并购海外经营不善的银行两种途径。在1985~1990年期间,日本企业超过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达21起,而日本银行业对日本企业上述行为的默许,怂恿和助长了投机气焰,实际上起到了迅速放大和加剧经济泡沫的作用。据美联储统计,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十年间,日本银行业在美发放的不动产贷款高达2000多亿美元,贷款的主要对象是日本企业,其中近一半变成了不良资产。截至1992年底,仅日本兴业银行和长期信贷银行两家银行在美不良贷款已接近80亿美元。这种盲目过度扩张的后果终于在90年代中后期内外危机的夹攻下显现出来,日本银行业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不得不以撤回海外业务收场。二是漠视客户需求,忽视金融创新。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日本企业界压缩成本的需求愈加强烈,而一直由银行业掌控的财务费用则成为首当其冲的削减对象,但日本银行业不愿放弃自身利益,双方在各种形式的讨价还价上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日本银行业更没有以此为契机,通过客户的诉求,探究业务增长的新方向及培养相应的业务能力,最终导致业务能力远落后于欧美银行以及本国客户的大量流失。三是疏于内部控制,违规丑闻频发。随着日本银行海外业务涉及范围的扩大及参与程度的深入,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也不断加剧。1995年,由于内控自查机制的漏洞,在美经营的大和银行及大和银行信托公司未能按照相关法律向美国联邦及地方监管当局披露其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损失,而被处以禁止在美营业的处罚。尽管禁令至1998年已经失效,但是大和银行一直未能重返美国市场。由于以上原因,日本银行业从国际银行业的巅峰急转直下,一部分国际化成果也付之东流。

 

  因此,平冈贤司教授建议中国银行业应吸取日本银行业海外扩张的经验教训,并在推进跨国经营时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经营原则,严守信贷纪律,相应提高呆账准备金比例,并及时冲销坏账。对于国际化中形成的不良资产,按照既定方针和国际惯例,通过债务重组、剥离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处理。二是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指导银行的跨国并购活动,通过并购迅速获得市场客户和稀缺资源,弥补自身不足。在短期,面对机遇要勇于尝试,遭遇挫折则果断止损。在长期,注重目标与进度、能力与机遇相匹配,防止形成过度国际化的倾向。三是坚持顾客导向,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高额回报,以可持续的忠诚度收获客户的终身价值,并跟踪业界动态,研究国际趋势,以金融创新为契机,重点开发能够支持海外业务快速、持续增长的金融技术。四是慎重选择海外业务的内容与分支机构的形式,做到与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和管理水平相适应。

 

四、当前日本经济运行的问题及对日本银行经营的影响

 

  城市金融研究所市场与法规研究处的研究人员马素红对当前日本经济运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虽然近年来日本经济出现了持续强劲复苏,但物价水平增长却并不稳定。日本2007年2.月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小跌0.1%,为10个月以来首度下降,且有持续疲软的趋势。马素红向坂本正校长请教日本物价波动的原因及结束这种局面的方法,并请其对目前的通货紧缩对日本银行业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

 

  坂本正校长首先指出日本经济存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深化,日本主导产业由煤炭、钢铁、石油化工、造船和现代纺织业等资源型产业向汽车、家电、机械和半导体等组装加工型产业转变,并形成了以东京、名古屋和大阪三大城市为核心的工业地带,日本经济也主要是由东京、名古屋和大阪三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所带动的,而且服务业的发展加剧了东京经济增速加快和地方圈的经济停滞,扩大了东京圈和地方圈的差距。虽然由大城市带动的日本经济持续复苏,但地方经济并无大的起色,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增长仍旧较慢,因此日本物价水平在低位震荡,增长较不稳定。他认为,只有靠日本政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同时,他承认通货紧缩会对日本银行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当日本经济较为疲软时,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下降,银行的大量贷款将会变为大量不良债权,导致其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地方中小银行会面临倒闭危机。

 

  最后,平冈贤司教授对日本银行业的近期发展状况进行了补充,他指出,随着经济复苏、股市回暖以及银行业务的逐步拓展,日本银行业在经历了“痛苦的十年”后目前正在走向复苏,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于2002年出台“金融再生计划”,要求主要大银行在2004年9月前将不良债权比例下降到4%以下,并打破了多年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允许金融业综合经营。二是日本银行业近年来十分注重业务创新,过去那种依赖于存贷款利差获利的基本格局被经营业务和收益多样化所替代。新的业务手续费收入已成为各大型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三是日本银行业经过大规模的分化、重组以及调整改革之后,经营状况迎来了转折期,部分主要银行的经营战略已经从被动防守转入战略扩张阶段。

 

责任编辑: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