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人民网北京2010323日电】 由周冬霖采写的人物纪实作品集《中日技术合作的背后——我所了解的日本JICA人》日前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出版《日本对华无偿援助实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之后,完成的又一部关于日本对华开发援助(ODA)方面的纪实作品。

 

  与上一本书“说事”有所不同,本书中的重点是说“人”——是与我们生活、工作在同一时代的日本人。本书介绍了从1979年日本开始对华实施ODA迄今已30年以来,负责实施无偿资金援助和中日技术合作的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先后派遣的7000多位日本专家和工作人员来中国工作。这些日本专家来中国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他们从事的工作到底为中国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他们是否真如他们宣称的那样“与中国人同生活、同工作、同思考”?本书作者以大量翔实的资料,披露了其中几十位日本人在中国鲜为人知的内情。

 

  人们习惯把日元贷款作为日本对中国经济开发援助(ODA)的开始,该书作者经过考证认为:日本对华ODA最早是从技术合作为开端,逐步发展到有偿资金合作(日元贷款)、无偿资金合作、日本青年海外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在迄今30年的中日经济技术合作中,日元贷款主要用于我国铁路、港口、发电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偿资金援助主要用于农业、医疗、环境等社会事业等领域和人才培养计划;而技术合作用则涵盖了农、林、水、教、科、文、卫及工业、经营管理、生态环境等广泛领域。

 

  由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具体负责的中日技术合作实施30年来,在配合有偿和无偿资金合作项目的同时,以开发调查、人才派遣、研修与交流等形式进行的技术合作项目,先后派遣到中国来工作的各类专家人数达6852位;接受了中国的15570名有关技术人员到日本研修。如果纵观对华ODA实施的整体情况,这无疑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之举了。

 

  本书所收录的20篇人物纪实,主要介绍的是由JICA派遣来华从事中日技术合作项目的近50多位日本专家,涉及到的相关者多达百余人。他们当中,有在中日友好医院、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等重点合作项目中辛劳工作的日本专家,也有在八桂壮乡、川西北高原等条件艰苦地区默默从事农村卫生普及、职业教育和乡村开发扶贫项目的日本青年海外志愿者;有为了中国的碧水蓝天和荒漠新绿的呕心沥血的环境专家,也有在农业、林业、水利、冶金、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科研攻关的科学家。

 

  这些日本朋友,作为ODA技术合作项目的专家专家,中日友好的使者,他们肩负着中日友好合作的重任,带着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异国他乡,以满腔热情活跃在中国的各行各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了中国。以实际行动和显著的业绩,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史上,谱写了新时代的中日合作新篇章。

 

  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着参与项目合作的中国人;他们精益求精创造的卓越成绩,也得到了工作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承认和称赞。近本书所介绍的JICA专家中,就有19位获得过中国政府“友谊奖”;3位获得了卫生部表彰;10多位分别获得了工作所在的省级人民政府或归口部委的奖励与表彰。

 

  据有关资料:从1991年至2009年,有来自60个国家近478万人次的外国专家前来中国工作。其中,有1099名专家因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中国政府授予的“友谊奖”。这其中,日本专家以210多位的获奖人数位居国别第一。此外,在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各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的针对外国专家表彰的奖励奖项中,日本专家的获奖人数也位居榜首。2008年有关方面评选出15位专家“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日本专家占3位;2009年,国家外国专家局为纪念国庆60周年评选的60位外国专家中,日本人占9位。这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日之间友好与合作的密切程度。

 

  截止到2008年,日元贷款不再接受新的申请项目,但日本对华ODA并没有结束。作为ODA重要组成部分的中日技术合作依然在中国存在着。比如,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由JICA负责组织实施的日本国际紧急救援队、日本国际紧急救援医疗队,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中一系列援助合作项目的实施。由JICA负责的对华技术合作其他项目也都在正常进行中。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