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共同社2010310日电】日本外务省的专家委员会201039向外相冈田克也提交了确认存在日美密约的报告。冈田随即召开记者会,正式承认密约的存在,由此修改了以往历届政府一贯坚持的“不存在密约”的立场。在此分析一下日美密约的来龙去脉以及真相正式公布后引发的反响。

 

  专家委员会确认了3份密约:1、关于美军载核舰船入境或停靠日本港口的密约;2、关于朝鲜半岛发生紧急事态时美方可不经事先协商使用驻日美军基地的密约;3、美国归还冲绳时达成的由日方支付美军基地恢复原状费用的密约。

 

  第一份密约又称“核密约”,于1960年修订《日美安保条约》时达成。当时岸信介政府与美方共同制成了英文的“秘密议事录”。议事录中写有密约的核心内容,即美军舰船和飞机携带核武器通过、停靠或飞至日本时无须事前协商,可遵照通常不受限制的“现行手续”处理。此后日美双方曾就这一密约反复进行了确认。第二份密约也是为了修订《日美安保条约》而达成的,专家委员会确认了19606月日美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准备会议记录《朝鲜议事录》的存在。第三份密约达成于1971年,日方按照密约支付了相当于400万美元的基地恢复原状费用。

 

  此外,冲绳回归时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曾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并交换了允许美军在紧急情况下携带核武器进入冲绳的文件。专家委员会以未能确认外务省参与其中、文件被佐藤个人保存等为由认为“不能称其为密约”。冈田外相则在记者会上表示“从一般常识来看不能不说这就是密约”。

 

  与密约有关的一些文件在美国早已被解密,但以往的日本历届政府均否认存在密约。去年9月鸠山由纪夫政府上台后,冈田外相为了在获得国民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外交,下令调查密约问题。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提出使得日本政府以“无核三原则”为国是的同时默许美军核武器入境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日本是唯一遭受过核武器攻击的国家,很多民众强烈反对核武器,但在安全上却不得不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密约即是这一矛盾的体现。

 

  冈田在记者会上对密约长期未被查明一事表示了“遗憾”,指出“这是历代首相和外相等领导人的责任”。他同时强调1991年美国改变核政策后载核舰船已不可能停靠日本,并对美国采取的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核武器具体部署情况的政策表示了理解。他还表示政府不会修改“无核三原则”,但“现阶段没有使其法制化的计划”。鸠山由纪夫首相也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无核三原则”,但指出维持美国的核威慑力“对于日美安保以及亚太地区是必要的”、对密约问题的处理不能影响到今后的日美关系。

 

  密约真相的公布在日本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认为密约是当时安全环境下的产物。该党的国际局长河野太郎则表示,以往历届政府“一直在向国民撒谎,这是严肃的事实。作为党员感到极为可耻。原本应由自民党亲手揭开真相”。原子弹受害城市广岛市的秋叶忠利市长发表声明,抨击政府“把无核三原则作为国是,这是立足于虚伪事实之上的欺瞒”,强烈要求政府将三原则法制化,“以明确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意志”。集中有大量美军基地的冲绳县的仲井真弘多知事也发表声明,指出美军核潜艇经常停靠冲绳,密约的存在“给本县的民众带来不安,有损对外交的信赖,极其令人遗憾”。

 

  美国对日本政府调查密约的工作一直持静观态度。前国防部副部长助理、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这是日本的国内政治问题,鸠山政府上台后公布这段历史是“合乎情理的”,日美关系不会由此受到影响。他表示:“民主主义体制下就政策自由地交换意见是理想的,但外交有时不得不需要保密。这个密约问题与正在进行中的政治课题不同,是可供历史家自由书写的好题材。”

 

  中国重视的是日本受美国核武力保护的现实,对冷战时期日美是否在幕后达成密约则不很关心。驻日美军基地发挥着遏制朝鲜的作用。韩国的前政府高官认为日美密约并非过去的历史,而是与目前韩国的安全息息相关,不能使日美的事前磋商成为紧急情况下驻日美军出动的障碍。

 

责任编辑: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