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敦煌为他准备了人生画廊 纪念画家平山郁夫(图)

 

 

入选日本第四十四届院展的作品《佛教传来》(日本画)平山郁夫 绘

 

 

在平山郁夫的建议下,日本政府援建的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编者按: 本月初,平山郁夫辞世的消息让敦煌这片绿洲和莫高窟九层楼都笼罩上一片悲哀。平山郁夫为保护敦煌所做出的巨献,是每一位敦煌人,或者说是中国人都应该牢记在心的。为此我们专门请敦煌研究院的赵声良博士撰写此文,纪念这位为保护敦煌倾心尽力三十载的一代日本大师。以敦煌为一生绘画题材的平山郁夫,相信在天之灵也一定继续护佑着这片圣地。

第一次见到平山郁夫的绘画,那是几年前,平山郁夫为日本药师寺绘制的新型壁画公开展出,同时,在东京举办了一个展览,展示了平山郁夫多年来在各地画出的写生、速写,以及色绘作品。印度月光下的清幽的塔影、阿富汗烈日下的沙漠和断墙残垣,巴米扬苍凉的大佛,莫高窟九层楼的静谧……数千年的岁月与佛教的禅境,在这若云若雾的色彩中,渐渐地渗入了我的眼中、我的心中。看着这些在厚重色彩中透出明净之感的作品,深深感到平山郁夫的不可思议。

平山郁夫的作品很单纯,像蓝宝石一样的深蓝而透明,像沙漠一样的黄澄澄、响亮而爽朗。不论是阿富汗的沙漠,楼兰的古城遗迹,还是日本葱茏的山川,在这深沉而泛着光芒的自然中,体现着画家无限宁静的心怀。

以玄奘精神作为奋斗的力量

1930年,平山郁夫出生于日本广岛,他的大伯清水南山是一位艺术家,少年时代的平山郁夫受其影响,也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美术。1945年,二次大战的最后阶段,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15岁的平山郁夫亲身经历了原子弹爆炸的劫难,虽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却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使他在以后很长时间都不得不与病魔作战。17岁那年,他考入了东京美术学校(后来的东京艺术大学)学习日本画。由于病魔经常性的侵扰,他曾有过消沉和失落。后来,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在困苦中站了起来。这期间,深深地影响着平山郁夫的精神力量来自于一位佛教的高僧,就是唐朝的玄奘。平山郁夫以玄奘的事迹作为激励自己奋斗的力量,大学毕业后,他以很多佛教题材作为艺术的源泉进行创作。1957年,常书鸿在东京举办“敦煌艺术展”,当平山郁夫看到敦煌艺术生机勃勃的画面时,他从广岛原子弹爆炸中死里逃生的苦闷心灵被深深震撼,1959年他参照敦煌壁画创作了《佛教传来》,入选日本第四十四届院展(相当于中国的全国美展),这幅画引起了当时日本美术界的关注,这幅画也是平山郁夫艺术道路的一个标志,反映出平山郁夫艺术题材的倾向与风格的基础。1962年,平山郁夫又以佛教题材的画作《受胎灵梦》入选院展,并荣获当年的“美术院奖”及“大观奖”,也因此,平山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资助到欧洲留学。1964年,平山郁夫再次以佛教题材的画作《佛说长阿含经卷五》在四十九届院展中获日本“文部大臣奖”。

此后,佛教的主题一直是平山郁夫绘画的重要题材。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平山郁夫不断参加有关中亚、印度等地佛教遗迹的考察与写生活动,70年代以后,差不多每年他都会到沿着丝绸之路到中亚以及印度等地考察和写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中亚地方风情的作品,这些色彩深厚、手法独特的作品中,表现了画家的独特的宗教情怀和审美眼光。而平山郁夫也因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日本画表现风格而成为著名的画家。

1988年,平山郁夫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承担起了抢救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战争冲突地区的历史文物保护,在前南斯拉夫战争毁坏的杜布罗夫尼克旧城区中;在被摧毁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前;冲突中的柬埔寨的吴哥窟遗迹,在伊拉克战后被大规模抢掠后的古迹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中国的敦煌我 感到无比幸福

平山郁夫与敦煌之缘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1979年中国改革之后,平山郁夫到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同时也想去看一看向往已久的敦煌石窟。而那一年,敦煌发生了大水灾,小小的县城内大批的房屋被淹,有人劝平山先生不要去敦煌了,城里连像样的住所都没有。但平山郁夫打听到莫高窟没有受水灾时,便决意要去。经过艰苦的旅途,平山郁夫终于来到了敦煌莫高窟时,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长常书鸿热情接待了他。当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条件十分艰苦,平山先生住进中寺旁边的一间平房,用水和食物缺乏,但当他进入洞窟时,顿时感到无比震撼。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

我看到的是一座宝山,珍贵的文化遗产。石窟中的一切,使我如同触电一样原地不动地伫立着。

“太棒了!精彩极了!”我几度赞叹,但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自言自语:“多谢了!多谢了!”这是对常书鸿先生为首的研究所诸位的感谢,感谢他们保存并研究了如此美好的宝藏。我也非常敬佩这绝世无双的艺术珍品的先人们。我现在能站在这里,感到无比幸福。

第一次来敦煌的经历,给画家平山郁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直到2007年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先生90寿辰时,平山先生再次来到敦煌,还饶有兴趣地讲起这件难忘的事。

令平山郁夫感到十分吃惊的是敦煌艺术并不是像人们所想像的边陲地区的艺术,而是有一大批高手制作的精美艺术。平山郁夫从敦煌壁画中看到了日本文化的源流。他说:“我认为,日本文化离开敦煌就无从谈起。”由于敦煌,他感受到丝绸之路繁荣而带来的文化交流的发展。由于敦煌,他更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东西文化交流上的重要地位。不论是在平山郁夫的绘画中,还是他写的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敦煌,在平山郁夫的生涯中是如何重要。他说:“作为画家,我追求的是日本美的源流,而我的人生精神支柱则是玄奘三藏。然而,我不曾想到,在中国的敦煌,为我准备了非同寻常的人生画廊。”


    资料来源:新华网
    转载时间:2016年02月18日

    转载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09-12/12/content_12634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