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摘要:该文介绍了日本的外汇管制历史。按时间划分,日本的外汇管制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期间,其外汇和外贸法律也几经变更和修改。总体来说,日本外汇管制朝着逐渐放松的方向前进。而随着外汇管制的放松,日本外汇市场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日本外汇管制的历史可追溯到1932年。

 

  1931年,英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为应对经济大萧条而放弃了金本位制。1932年,日本推出了第一部外汇管制法案——《资本外逃预防法》。次年即1933年,《外汇管制法》推出,进一步加强了外汇管制,管制范围从资本项下交易扩大到了当时的经常项下交易。

 

 

  第二个阶段是1945年之后。战争刚结束时,日本所有的外汇储备都交由盟军托管,当时也不存在官方汇价。1949年4月,美元兑日元比价设定为360日元兑1美元,而外汇管制也从盟军司令部逐步转移至日本政府。1949年12月,《外汇和外贸管制法》生效,此后一直到1998年的漫长时期内,它都是管理日本所有对外交易的基本框架。该法律的目的或者说目标共有四点:其一,有利于外贸的正常发展;其二,平衡国际收支;其三,稳定货币波动;其四,实现外汇资金的最有效利用。

 

  同时,在20世纪50年代,东京外汇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举例来看,1952年,外汇的完全集中持有制改革成为有限头寸持有制,借此,授权的外资银行和企业可持有一定限额的外汇。1956年后,日本实行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日本外汇市场也日趋活跃。尤其是随着1960年非居民自由日元帐户和日元汇兑的推出,以及1963年汇率波动范围从中间价的0.5%扩大到0.75%,日本外汇市场更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至于外汇和外贸管制,基本的法律并未发生变化,换而言之,在1949到1998年的近50年间,都是同样的法律在发挥作用。尽管如此,外汇政策的重心已经发生了一些转移。由于日本经济在1970年前都处于重建时期,外汇管制的重点更多地落在了外汇的最有效使用上。事实上,1964年之前日本实行的是外汇使用计划和控制制度。直到1972年,日本还维持着将外汇集中于银行和政府的制度。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十分简单,即日本在这一时期仍然面临着外汇短缺和经常项目赤字的问题。

 

  1973年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日本经济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国际竞争力日增,外汇管制的重点也转移到了平衡国际收支以及更重要的稳定汇率上。

 

 

  第三阶段始于1980年。1980年,日本政府对《外汇和外贸管制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如前所述,在1980年前,总的原则就是限制或是禁止交易,只对特定交易予以授权允许。但在1980年,这一原则被彻底改变,“允许”成为了通用法则,而只有特定交易才受到限制。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新方法下,资本项目交易已更为便捷,许多交易仍然需要通过事先登记。在这一框架下,授权外汇兑换所银行制度仍继续实行。

 

  让我们对“授权外汇银行制度”稍作解释。在此制度下,外汇业务仅限于由授权的外汇银行或授权兑换所(如果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证券交易,则是指定证券公司)进行。授权外汇银行必须遵循两项头寸限制:第一是即期头寸限制(1968—1984年),第二是即期加远期头寸限制(1960—1998年)。前一限制旨在避免外汇交易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冲击,而后一限制则着眼于保持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健,防止投机活动。

 

  对《外汇和外贸管制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调整发生在1998年。一个标志性的变化就是法律名称的改变,改为了《外汇和外贸法》,删除了“管制”一词。第一个主要变化是解除了开展外汇业务的主体限制,废除了授权外汇银行制度,任何单位都可以开展外汇交易。同时,银行不再受制于任何头寸限制(只受限于为防范外汇风险需要的资本准备)。第二个变化是报告制度。除了一些特例,事前登记制改成了事后报告制。第三,该法律增加了对在特殊情况下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的可能性的清晰陈述。

 

  随着对这一框架的最后修订,日本的外汇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最自由的市场之一。

 

责任编辑: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