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日本在处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进程中,为解决生活和工业废弃物问题而开展了循环型社会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完善法律法规,为推进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日本在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日本促进循环型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部基本法,即《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该法在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中具有“宪法性”的作用,可称做“基本框架法”。第二层次是2部综合性、指导性法律,即《废弃物处理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这2部法主要指明废弃物如何正确处置及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也可称做“一般框架法”。第三层次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5部专项法规,即《容器包装回收再利用法》《家用电器回收再利用法》《建材回收再利用法》《食品回收再利用法》和《汽车回收再利用法》。为配合这5部专项法规,同时还制定了一部《绿色采购法》。上述法律法规从不同领域支持着基本法的贯彻实施。

 

    整个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覆盖面广。法律对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安全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规定。二是操作性强。法律制定中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即首先针对涉及相关利益较少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立法。三是责任明确。法律对政府、地方自治体、企业、公众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制订经济政策,为推进循环经济提供政策保障

 

    制订生态工业园区补助金制度。这项制度由环境省和经产省执行。环境省主要资助生态工业园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产省主要资助硬件设施建设、与“3R”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生态产品的研发等;个别设施项目由2省共同承担。对全国23个园区的40多个静脉企业,经产省给予经费支持的占20%左右,环境省支持的占30%。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占企业初期建设经费总额的1/2--1/3,地方政府也有一定补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新建工厂的土地费用、厂房建设及主要设备购置。

 

    制定促进循环经济的税收、金融优惠政策 

 

    对废旧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限内,除普遍退税外,还按设备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玻璃碎片杂物去除、空瓶洗净、铝再生制造等设备实行3年的退还固定资产税;对公害防治设施可减免固定资产税,根据设施的差异,减免税率分别为原税金的40%--70%。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由非盈利性的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

 

    实行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制度 

 

    在个别物品回收再利用法中,规定了废弃者应当支付旧家电、旧容器包装、旧汽车的回收和处理等有关费用。如家用电器回收再利用法中明确规定了居民废弃一台家电应交的处理费,汽车回收再利用法中要求汽车所有者负担处理费等;此外,还实行资源回收团体奖励金制度,对由团体回收的一般废弃物发给相应的奖励金。

 

    构建静脉产业,为推进循环经济提供产业保障

 

    静脉产业是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重点领域和切入点,是日本生态工业园的主要表现形式。日本的23个生态工业园都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入园的静脉企业有40多个,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多达几十种,如PET瓶、废木材、废塑料、废旧家电、旧办公设备、报废汽车、旧荧光灯管、废旧纸张、废轮胎和橡胶、建筑废物、泡沫聚苯乙烯等。

 

    日本静脉产业的运行主要依靠日本废弃物的回收体系。一是依法回收,二是靠地方政府组建分类回收体系,三是采取适当的经济激励制度。在日本正是由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废弃物回收体系,各类废弃物处理企业才能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从而使废弃物处理步入良性循环。

 

    开发废弃物再生处理技术,为推进循环经济提供技术保障

 

    日本开发废弃物再生处理技术的主要措施是在生态工业园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产、学、官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这些研究项目大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在预算方面,为支持中小企业环保技术的研发,政府补助技术开发费比例最高可达50%。对于将循环经济“3R”技术实用化、技术开发期在2年以内的新产业,政府补助资金比例最高可达费用的2/3。

 

    开展宣传教育,为推进循环经济提供社会保障

 

    日本重视国民的环保教育,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覆盖社会”的环保网络。全民参与不仅创造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而且公众在循环经济的许多领域,如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方面有着直接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中小学课本中设有环境教程,还经常组织社会各界参观环境博物馆、生态工业园和动脉企业中循环经济做得好的企业。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一,适时制订专项法规,保障循环经济实施。

 

    我国已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措施。一是应适时推动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借鉴日本关于排放者和生产者责任问题的经验,我国应适时有区别、有步骤地实施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来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应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配套法规。如应及时制订《建材回收利用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同时,要制订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再生利用品标识制度及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二,制定有关经济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实施

 

    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在财税、金融和价格上,切实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财政上,政府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开发,鼓励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推动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有效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在税收上,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设备进口;企业采用或者生产列入国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名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金融上,将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在价格上,对资源高消耗行业实行限制性的价格政策;对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实施优惠价格;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应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同时要加快改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真正树立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

 

    三,开发节能环保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实施

 

    循环经济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工程学的问题。无论是节能还是污染减排,都有赖于技术进步。我国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为循环经济战略的有效执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有关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实验研究和产业化都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资源,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发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实施。

 

    四,建设生态工业园,加快循环经济实施。

 

    生态工业园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工业园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为加快循环经济的实施,应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的试点工作。一是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主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措施进行;二是选择一批现有的工业园区,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进行生态结构改造,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以及虚拟生态工业园,基本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三是选择一批准备或正在建设的工业园,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进行规划和设计,起到生态工业示范园的作用。

 

    静脉产业园(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建设可学习日本的经验,根据本地区的废弃物产生种类和数量以及运送距离,首先进行物料分析,实现废物链接和规模化处理,以达到经济最小成本。国家对静脉产业园应进行综合布局,建立批准核建制度,对国家准入的静脉产业园,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五,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支持循环经济实施

 

    发展循环经济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全体国民的广泛参与。一是加强环境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环境教育是循环型社会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国民从认识到参与循环经济构建的中间环节。加强环境教育,增强节约利用资源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倡绿色消费,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结合目前全国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企业职工进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知识培训,树立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使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三是培育民间环保组织,架设桥梁和纽带。通过成立环保俱乐部、民间环保志愿者组织,来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使之成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纽带。四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引导公民参与热情。通过公布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引导公民参与环保工作,形成全民为环保工作献策出力的局面。

 

    六,创建废物信息交流平台,构筑发展循环经济服务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对发展循环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废物信息交流平台是建设循环经济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废物信息交流平台为企业废物链接和综合利用提供了信息保障。结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在政府主导下,各省建设废物信息交流平台,最后链接到国家废物信息交流中心,作为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内容,全方位展现全国废物分布情况和综合利用情况,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

 

 

责任编辑: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