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码家电、钢铁和汽车等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供应越来越不稳定。面对这种局势,日本从政府到企业开始急切地、千方百计地加大稀有金属的储备。
稀有金属的种类
稀有金属(rare metal)之所以稀有,一是因为储藏量少;二是因为生产提炼十分困难(即使资源丰富)。这些金属包括:可作首饰和化学催化剂的贵金属铂(即白金),可作高效磁铁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微机硬盘驱动器(HDD)马达以及核磁共振仪(MRI)上的稀土类金属钕,可作液晶显示屏透明电极的铟,炼各种特种钢用的钨、钼、钒、锰、镍,制造各种合金用的镁、钴、铍,制作电容的铌、钽,可用于制造电池的锂,手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镓,制造传感器用的锆,X光用的造影剂钡,制造合成树脂难燃助剂的锑,制造红外镜头用的锗、铑以及稀土类金属铽、镝也是这类金属。目前一般把稀有金属定为31种,其中包括17种的稀土类金属算做1种,这样稀有金属的实际种类应是47种。
稀有金属的资源特性
稀有金属资源的最大特性就是储量和生产只集中在世界少数国家。根据日本资源能源厅和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统计,2005年中国集中了世界稀土类金属产量的93.3%、钨的90.2%、锑的85.9%、铟的54.9%、钡的51.2%,南非集中了78.0%的铂、43.2%的铬、22.5%的锰、42%的钒,澳大利亚则集中了62.8%的钽、51.7%的锆、24%的镓、13%的钴、14%的锰,美国集中了78.9%的铍,俄罗斯集中了21.8%的镍、21%的钒,巴西集中了88.2%的铌,智利集中了39.2%的锂。
稀有金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价格在不断地上涨。日本经产省统计表明,从2002年3月到2007年3月的5年中,锰、铬、铂、钴、钨、钼、钒、镍、铟的价格分别上涨了2.1、2.3、2.4、4.4、4.7、6.0、6.2、7.1和8.5倍。2007年10月锑每吨的伦敦市场国际标准价格中心值为5650美元,达到了1994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制造汽车零部件合金用的镁价格比前一个月上升了9%,达到10年来的最高;制造红外线镜头用的锗也达到了过去8年来的最高价;近来钼的价格与2003年相比侨格上涨了9倍。根据调查公司IDC日本的调查,2007年1—9月份世界微机的出厂数量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14%,这使得机壳中使用的稀有金属镁、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钴和硬盘驱动器马达用的钕的2007年12月初价格与2007年1月初相比分别又上涨了1倍、0.4倍和0.5倍。2007年12月初每吨镁的国际价格中心值为4200美元,比11月上涨1175美元,涨幅达39%,为过去10年来最高值;每磅钴的价格约为38美元,上涨了25%,创出了12年来的最高值。就连一般人不常听说的铑等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日本缘何加紧储备稀有金属
日本是一个汽车和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在汽车和数码家电产品生产中高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各种稀有金属。2006年世界铂的供给量约210吨,做珠宝首饰只用了50吨,而作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则用了130吨。目前一台汽车铂的需要量平均为2—3克,现价约1—1.5万日元。若要生产新一代的燃料电池车每台需要铂80克,按现价计算成本就要增加40万日元。人们现代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的液晶显示屏、手机就使用了铟和镓……。据日本预储材料公司社长中村繁夫说:“日本稀有金属的市场规模3年间扩大了1倍”。这样,企业界就增加了数千亿日元的负担。本田公司在2007年3月决算时,青木哲副社长说:“原材料价格高涨是利润减少的最大原因”。生产易拉罐用的薄铝材需要添加锰,而锰主要产自中国,日本所需的20%由中国进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锰的需要也不断扩大,其首先是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对锰的出口加收了15%的出口税。这使得日本易拉罐的生产大受影响,日本神户制钢集团铝铜公司原料部长保坂真澄说:“或许不能满足啤酒易拉罐的生产”。目前以汽车、手机、数码家电等高科技、高附加价值产品出口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日本,如果不能保证稀有金属的稳定供给,这些领域的“日本造”宝座将会易主,难怪日本经产省说,“如果不能获得必要量的稀有金属,日本经济增长的基础将变得危险”。
中、俄、印、巴等新兴国家经济的大发展对稀有金属的需求越来越大,欧美也加大对稀有金属的争夺。日本在国际性资源筹措上的确出手有些迟缓,过去稀有金属资源筹措其主要任由民间企业去做,这样就不得不步其他各国的后尘。现在日本发现有无稀有金属已经危及到其经济命脉,可以说稀有金属是企业发展的“维生素”,稀有金属的供应已经成为日本企业能否继续前行的关键。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必须急切地、千方百计地加紧稀有金属的储备。
日本如何加大稀有金属储备
日本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渠道加强了稀有金属储备的力度。经产省于2007年6月11日就该问题提出了综合对策:一是对现行储备对象加大储备量;二是把现定的7种储备对象加以扩大;三是从中长期目标来说要加大材料循环利用的力度,同时要下功夫开发新的替代材料;四是开展多渠道进口,确保稀有金属供应。增加国家储备目的主要是提高在资源极端不足的紧急时期的对应能力。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对日本政府现行规定的7种稀有金属的储备对象镍、铬、钨、钴、钼、锰、钒是按60天的用量来进行储备的,目前储备水平约为30-40天。综合对策决定对7种对象中的钒、钨、钴、钼4种提高储备量。同时根据稀有金属市场价格和产量变化以及回收循环利用技术的进展分析,要加大储备对象的范围,其中铂、稀土、铟最有可能入选,特别是70%依赖从中国进口的铟,随着各种液晶显示屏用量的增加而需求急剧扩大,而且过去5年间价格上涨了8倍多,面对这种局势必须未雨绸缪。
为了开发循环再利用技术和开发替代材料,日本经产省制定了“稀有金属替代材料开发计划”,2007年夏季开始日本经产省对有关有色金属生产厂家和大学进行了开发委托,旨在5年后实现有关技术的实用化。日本政府还积极地开展了资源外交,开展了内阁大臣级的高层交涉,拓展稀有金属的进口渠道,打破稀有金属进口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单纯依赖。其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2007年11月15日出访南非和博茨瓦纳,与南非达成了共同进行稀有金属矿山开发、资源探察和整备企业投资环境的意向,甘利明和姆贝基总统发表了共同声明。日本政府期望以此合作为契机来抗衡中国等资源国家。
日本企业也积极出击。伊藤忠商事和双日公司派出60多名干部随甘利明大臣出访,具体落实与南非和博茨瓦纳的合作;双日公司10月还收购了一家在葡萄牙拥有钨矿矿山的加拿大资源公司;助友商事在马达加斯加出席了镍矿山开发的国际财团会议;助友金属在菲律宾巴拉望岛的年产万吨镍中间原料的镍精炼设备已于2005年开始运转,该设备应用了从劣质矿石高效提取镍的技术,2009年其扩大工程结束后,产量可提高1倍。该公司还在菲律宾的棉兰老岛投资10亿美元建设炼镍设备,到2013年可形成10万吨的生产体制。其努力的目标是进入世界镍的前五大企业行列。
在稀有金属的回收再利用领域,日本企业也在不遗余力地努力着。三井金属开发成功了从混合动力汽车用过的镍氢电池中回收镍、钴的技术。DOWA集团和朝日印刷技术公司努力加强液晶显示屏生产线上产生的铟废料的再生能力。3年前其废料再生产能力为40%,现在回收再生产能力达60%。朝日公司福冈工厂2007年9月份用废料再生能力提高了两倍,产量达200吨。东北大学和DOWA集团合作开发出从废弃的小型电器马达上回收高效磁铁和稀土类金属的技术,2007年12月或2008年1月在集团秋田炼制工厂开工。目前日本全国每年废弃的电器制品约达250万吨,其中钴可达2300吨,稀土类可达1281吨,铟可达18吨,分别为这些材料国内年消费量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二十。随着微机硬盘大容量化的发展金属钌的用量越来越增加,古屋金属公司2008年1月钌的废料再生能力可提高1倍。
此外,企业在努力寻求稀有金属的替代材料。铟是含在锌矿石中的副产物,2007年铟的产量增加了70多吨,增幅达40%。但随着液晶显示屏的大型化和用量的剧增,作透明电极用的铟需求也不断上升,60%依赖进口的日本必须寻求替代材料。东糟公司开发出用锌替代铟的技术,样品已经开始出厂。金泽工业大学南内嗣和宫田俊弘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和材料生产厂家共同开发出在化妆品颜料使用的氧化锌极细的粉末中添加铝和钒来替代铟的方法,其制作出的液晶显示屏和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用的50纳米厚的薄膜完全达到了铟、锡氧化物的性能。只用氧化锌不能经受住电子产品内部高温多湿的苛刻环境,加入铝、钒后就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新的氧化锌材料的价格仅为原来铟材料的百分之一。
日本在资源争夺中困难重重
通过这些努力,目前铟的回收再生达到内需的一半以上,价格由2005年每公斤1000多美元降了45%,2007年11月23日,国际价格回落到570美元/公斤。钌的国际价格也由2006年底到2007年初的每金衡盎司800多美元降至2007年11月19日的497.5美元。然而,日本在海外的直接投资遇到了不仅要获取稀有金属,而且同时要扶持当地有关材料加工等企业的发展问题,难怪伊藤忠的干部担心,“认真地战斗也未必取胜”。近来,气急败坏的日本联手美国指责中国对锑、焦炭、萤石、铟、碳酸镁、钼、稀土类元素、硅、滑石、锡、钨、锌、砂子、铁矾,土等自然资源限制出口,说这不符合WTO(世贸组织)贸易原则,违反中国加入WTO的加盟条约,呼吁欧盟一起在中国不改正时向WTO提出诉讼。但无论如何日本在稀有金属的争夺中仍存有许多不安和困难。
责任编辑: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