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长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素有“塞外春城”之美誉。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设长春厅,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建筑城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2年3月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为“新京”。同时日本人动用了东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起了伪满皇宫和八大部。
 
从此东北人民沦陷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无辜的平民百姓死在日本军人的屠刀之下。东北人民就这样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十多年,饱受了战争之苦。也许今天的车轮还在他们的尸骨上面滚滚而去,许多高楼大厦建筑在他们的尸骨之上。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看了伪满政府的国务院、司法部等八大部的建筑,那些建筑虽然已经历经80多年的风雨雪的雕刻,饱经沧桑,物是人非,但其建筑仍然坚固完好,建筑格调并不落伍,现大多为吉林大学医学院所用。
 
我一边看八大部的建筑,一边在沉思,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永远都不可饶恕,但是从八大部的建筑布局风格和坚固,足可以看到当年日本人在建筑领域的聪明、才智和远见。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让人佩服。八大部的建筑排列在车道路的两侧,中间的道路足有100多米宽,双向有六车道,车道两边还有宽敞的绿化带,绿化带的外面是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边上又是行人道,行人道的边上是围墙,围墙里面是树林,房子就建在树林中,一看那就显得十分幽美。而且在开始施工时就把所有的电线、电话线等全部用管道深埋在地下,所以看不见“蜘蛛网”。而且长春市中心的地下几乎被挖空,当时就准备建造城市地铁。80多年前的日本人就能有这样的远见,而因这种前瞻性的思维,所以至今那条大道也不会堵车。日本人的这种远见现在也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0多年后的今天,应该说科技进步了,学术更深了,研究更透彻了,可是我们许多地方常出现楼歪歪、桥垮垮、坝塌塌、路挖挖事件,把纳税人的钱大把大把的付之东流,在所不惜。这是为什么?
 
我也经常看到新闻报道说,刚建好不到三年的房子又成危房,墙上画个很大的圈子,圈子里面就是一个“拆”,又是一拆了之;有的刚建好通车的大桥,用不多久,又说垮了,垮了就垮了,一垮了之;有的刚刚浇筑好的道路,马上就天天有挖掘机在挖,今天是电力公司挖,明天是广电公司挖,后天是自来水公司挖,再后天是电信公司挖,再再后天是排污公司挖,真是挖的没完没了,又是一挖了之。看到这些和听到这些真是痛在心里,恨在心里。殊不知那些管规划、管设计、管执法的人是干什么吃的!
 
我有一朋友从澳大利亚回来说:“那里一个城市建一座桥,设计时就考虑其寿命为200年,其美观也是200年不落伍,设计好后就用法律规定下来,任何继任市长都不能去变更。”我马上问他,那以后市长的政绩又从何而来呢?
 
说到底现在少数执政者首先不把纳税人的钱当钱使,其次也许是中国的老鼠太多,再其次是政绩欲太强,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怪事。
 
看完长春八大部的建筑,有些让人脸红,有些让人惴惴不安。那些管人管事者真真要学学日本人的那种前瞻性,那种富有远见的精神是真正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的。
 
责任编辑: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