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金钟、曹胜济):自从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强震以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险情不断。目前,有专家建议采用前苏联处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模式,通过封堆措施来防止日本核危机的进一步升级。那么,此次日本核危机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有何区别?切尔诺贝利的封堆经验是否适用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对此,记者电话专访了乌克兰紧急情况部切尔诺贝利事故隔离区管理局副局长、核问题专家德米特里·巴布罗。
谈到当前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很多人第一时间便会联想起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其实,与25年前的那场“史上最大核事故”相比,此次由地震和海啸所引发的日本核危机就目前而言还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乌克兰紧急情况部切尔诺贝利事故隔离区管理局副局长、核问题专家德米特里·巴布罗认为,从事态严重程度划分,二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巴布罗说:“首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反应堆没有完全毁坏,只是部分出现问题,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在事故中完全毁坏了,这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次,日本几个核反应堆只是出现冒烟和小范围火情,并没有烧毁所有核燃料和设备,所以日本的核电站的安全保护系统还没有被摧毁,而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则发生特大火灾,大火烧毁了核电站所有的设备、堆放核废料的仓库、燃料,造成大量放射物外泄。”
目前福岛核电站危机还在持续,尽管在抢修接通外部电源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总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此外,福岛周边地区和附近海域也频频传来核辐射超标的消息。包括日本官方也一度表示,不排除采用封堆的方式来阻止放射性物质的继续扩散。对此,巴布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巴布罗说:“我想强调的是,日本核危机还在持续,目前势态是否已经发展到了最坏的地步,我无法做出判断。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更多考虑如何给反应堆降温和防止火情再次发生。在此之后,当情况有所稳定时,我们再来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前苏联政府立即决定对核电站进行封堆处理。在短短10多天的时间里,核反应堆被一个巨大的“石棺”所覆盖。那么,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了封堆的方式来阻止核物质泄露?封堆又是否能够达到彻底防止核扩散的目的呢?巴布罗回忆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反应堆已经彻底毁坏了,而且不可修复。核反应堆不停的排出大量放射性物质,所以,我们采用了封堆的方式来阻止核物质泄漏。但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封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方法,以后必须有新的设施和防护工事来防止进一步的核泄漏。”
巴布罗认为,封堆虽然能够暂时化解核物质扩散的危险,但它并非一劳永逸的万全之策。据统计,乌克兰对“石棺”及其毗邻地区的监测从未间断过,一年用于此项的开支也高达600万美元。此外,还必须不断对“石棺”进行加固完善。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曾说过,截至2006年乌克兰政府已在核泄漏事故的善后事务上花费了15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还将耗资17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之后,恐慌情绪也一度在世界许多国家蔓延,一些国家甚至开始重新审视开发利用核能的安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此,巴布罗认为:“我是发展安全核能的坚定拥护者。当然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包括给人们带来伤痛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事故发生之后,我们会明白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去完善它。比如说切尔诺贝利事件后,人们开始对核安全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就是切尔诺贝利事件所带来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