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國立國會圖書館3月28日公開《新編靖國神社 問題資料集》,暴露了戰後日本政府參與、甚至主導了在靖國神社中合祀乙丙級戰犯、甲級戰犯的歷史過程。這一事實戳破了日本右派宣揚首相等政治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是「民族風俗」、心靈問題、個人信仰等藉口,而表明靖國神社對戰犯祭祀本身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宗教問題,而和政治、日本政府的秘密政治密切相關。
日本的右派政治勢力想將小泉開創首相連續參拜靖國神社的所謂「慣例」永遠保持下去。而實際上,二戰以後,任日本首相的政府領導人,很多人並沒有在首相任內參拜靖國神社。到安倍首相為止,參拜過靖國神社的首相共14人(包括小泉前首相),未參拜靖國神社的首相共15人(包括目前在任的安倍首相),佔多數。由此可見,日方所稱的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民族風俗和慣例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多任首相 未有拜靖國
而且,即使是參拜過靖國神社的首相,和小泉前首相的參拜也有很大不同。
第一,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秘密參拜,不僅中國、韓國 等這些反對參拜的國家不知情,連日本國內民眾也不了解。
比如,吉田茂的參拜就是秘密參拜的典型。他雖然在首相任內多次參拜,但並不為當時的人所知道,日本媒體也沒有這方面的報道。在他卸職幾十年以後這種行為才被披露,因此,在當時並未構成政治事件。日本方面的官員往往用這樣的理由責問中方:為什麼你們過去不反對參拜,而現在卻反對,這不是有意要牽制我們嗎?毫無疑問,中方以前沒有發表反對意見不是因為中方默許這種行為,而是,中方不知情,不了解日本政治領導人那些秘密的勾當,而並非是不反對。
第二,以往參拜過靖國神社的在職首相,大多數是在靖國神社沒有供奉甲級戰犯的時代前往參拜的。
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以後,不僅天皇未去參拜,而且,絕大多數首相也沒有去參拜。對供奉甲級戰犯後的靖國神社進行參拜的首相只有福田赳夫、大平正芳、鈴木善幸、中曾根康弘、橋本龍太郎、小泉純一郎 6人。所以,參拜不是首相或政治家的風俗習慣。
第三,小泉首相的參拜決不是出於個人信仰、民族風俗等為自己參拜尋找其認為中方無法反駁的那些藉口,而是地地道道政治行為。
因為日本媒體風傳,小泉在任首相以前並未參拜靖國神社。而卻在競選首相時表示自己在任首相以後一定要去參拜靖國神社,事實上,小泉在首相任內的參拜共有6次,而且,每一次都大張旗鼓,甚至在靖國神社簽名簿上簽下「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的名號。那麼,這不是政治行為、政治參拜,又是什麼呢?
即使參拜 與小泉參拜有很大不同
中方從來沒有反對普通日本民眾對日本一般的神社,包括靖國神社的參拜,中方尊重日本這種民間風俗習慣。但作為日本的大政治家——首相、官房長官和外相三個居於政治要職的政治人物參拜,中方堅決反對。因為在這種要職的政治領導人參拜屬性,決不可能像日本普通民眾風俗或宗教信仰的參拜那樣單純,而必然表現為政治行為。
第四,靖國神社合祭戰犯是在戰後日本政府的秘密推動和主導之下進行的,因此,靖國神社合祭戰犯本身也並非純粹的宗教行為,而帶有政治屬性。
據日本國會國立圖書館07年3月公布的《新編靖國神社問題資料集》一書所載文件表明,二戰後,日本厚生省曾積極參與並主導了在靖國神社合祭二戰甲級戰犯的活動。
1958年4月9日,厚生省官員與靖國神社人員在靖國神社舉行「合祭基準碰頭會」,出席者包括4名厚生省官員、5名神社人員和6名支援靖國神社的團體成員。在論及乙級、丙級戰犯合祭問題上,厚生省負責官員提議,在不驚動外界的情下,把乙級、丙級戰犯合祭在靖國神社。
1961年8月15日,靖國神社決定,先合祭乙級、丙級戰犯中「在海外被處死者」,「在內地被處死者」列入「預定合祭」名單,甲級戰犯則先「保留」名單。
1966年2月8日,厚生省向靖國神社提交的「祭神名單」中包括甲級戰犯。
1969年1月31日,厚生省官員等各方再次在靖國神社舉行密會。會上決定甲級戰犯等戰犯列入「可合祭」名單。
1970年6月,靖國神社召開總會,再次確認合祭甲級戰犯。
1978年10月,靖國神社終於對14名甲級戰犯進行合祭【註】。
從這一過程來看,戰後日本政府積極參與、甚至主導了戰犯在靖國神社的宗教祭祀行為,因此,這是一種政治主導行為,而不是單純的宗教行為。
在此,我們呼籲,為了體現對受日本侵略戰爭之害國家和人民的尊重,安倍首相和日本現任政治領導人在自己的現職任內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不搞這種披 「民族風俗」或宗教外衣、以及其他藉口的政治行為。
责任编辑: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