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长期以来,喜欢指点江山的华人至今依然缺席日本政坛。二战以来,只有4位华人参加过日本的国会议员选举,仅1位当选,敢于站出来挑战选举的人数寥寥。在2009830实施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中,日本华人中虽然去投票的不少,但是目前还没有表达自己心声的政治团体。日本的三大中华街,都本着“在商言商,不问政治”的原则,对选举不做任何呼吁和组织活动。

 

  日本华人参政之所以很少,大致是受到主客观两类制约。客观上主要有三种因素。第一是日本社会结构的制约。日本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社会均质性很强。这种均质性所形成的内向高度协调的社会,必然具有一种“壁垒性”,即外人难以融入这个社会,除非完全接受其规则等,否则很难进入。外国人在日本,尤其是中国等亚洲人,很难介入其中,特别是政治领域。

 

  第二是日本政治现实的制约。战后美国占领日本,进行了强制性的 “非军事化”和“非政治化”的政治改革。美国在改变原来以战争为中心的日本政治体制的同时,将一般国家具有的正常的政治功能也进行了相当的阉割。日本的政党乃至选举都具有“非政治化”倾向。如果许多日本选民都不是作为一个政治参与者来投票,是以“剧场效应”选“明星”,那么,作为外国人就更无从谈起“参政”了。

 

  第三是中日关系的制约。中国与日本,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是最不易于相互沟通的对手关系。尽管在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中,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已成为共识。但在亚洲定位和与美国关系等重大问题上,中日还是存在利益冲突的。那么,华人参政是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还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就会成为难题。

 

  此外,日本华人主观上的制约因素也有三点:首先,中国人缺乏参政意识及素质培养。许多华人在国内没有积极参政的经验,对选举制度等也不甚了了,有的连投票都没有体验过。来到海外后,一般人都是学习、打工,埋头谋生,对政治、法规等少有关注,毫无明确的参政意识。

 

  其次,华人在海外有诸多“参政”层次:重大政治方向上的参与,行政事务上的参与,族群权益上的参与,个人保障上的参与等。前两者是政策层面,后两者是谋生层面。日本华人参政基本还处于后者,即反歧视、要求公平。而且往往出于自己的切身需要搞类似维权的活动,并非从参政高度认识、介入这些领域,难有所进取。

 

  第三,日本侨团建设本身的不足。老侨团多数人的创业都是靠菜刀、剪刀、剃头刀起家,谋生自然是主要的。新侨大多是改革开放后出国者,虽不乏各界精英,但进入日本社会后,忙于“个人奋斗”,参加侨团一般也不具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尤其很难形成团体的政治主张。这与现在中日都以经济为中心的国情有关,也和这一代人比较注重个人“自我实现”的观念有关。

 

  华人目前已成在日第一大外来族群。如何真正建立有参政能力的华人社会,是值得探讨的大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