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深入,各行各业都转向世界性市场发展。汽车产业也不例外。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对汽车产业带来冲击。中国汽车产业虽然不会垮掉,但是将会发生深刻变化。汽车市场将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由政府主导、发展民族汽车产业过渡到市场引导、参与国际分工。
众所周知,邻国日本的汽车产业从二战前品质低劣、生产技术落后的弱小产业,发展到现在的世界汽车产业第一的位置。这是个另世人震惊的结果。所以本文通过对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原因进行研究,总结了些在日本汽车产业发展中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下去,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增强全球观念和竞争力,中国汽车产业应该选择正确而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调整发展方向,注重产业重组和技术创新,开拓国内外市场,融入世界经济循环。
[关键词] 日本汽车 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
第一、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从初步形成到完整体系,直到现在的繁荣,在日本有三大强的企业,在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中起到重中之重的地位,给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
第一节 日本汽车产业中的三大企业
(1)丰田汽车工业公司
丰田汽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由丰田喜一郎创立于1933年,总部设在日本东京,现任社长丰田章一郎。丰田公司年产汽车近500万辆,其中出口近50%。丰田公司知名品牌极多,丰田、皇冠、光冠、花冠曾名噪一时,而近年新推出的克雷西达、凌志豪华车也享誉世界车坛。现在丰田集团还控股了日野汽车公司和大发汽车公司。
(2)日产汽车公司
日产汽车公司是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公司,也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33年,1934年开始使用现名“日产汽车公司”。总部现设在日本东京市,雇员总数近13万人,年产汽车320万辆。日产公司的汽车品牌众多,货车类品牌有巴宁、途乐、皮卡和佳碧等,豪华型汽车有公爵、蓝鸟、千里马、无限、光荣、桂冠和总统等,普通型汽车则有阳光、自由别墅、地平线和兰利等,此外还有无限45跑车等。
(3)本田汽车公司
本田汽车公司由本田宗一郎创立于1948年,早年以生产摩托车为主,现仍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商。1960年后本田走向汽车发展之路,1976年推出第一代“雅阁”(Accord),现已推出第6代,该车在1989年曾登上美国同级汽车销量冠军。本田的其他汽车品牌还有阿科达、市民、序曲、都市等。
这三大企业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起了重中之重,它们都有开创各自的品牌。
第二节 三大企业在21世纪初发展的方向
(1)丰田汽车
环保策略:2002年12月开始了限量销售燃料电池混合汽车“丰田FCHV”,目前已在日、美租售了多辆。2003年向日本政府等销售。油电混合车锂电池:2003年开发了对“威姿(Vitz)”所配锂电池进行大容量、大功率改进,并用于车辆驱动。
(2)日产汽车
2003年与东风汽车的合资公司开工,2006年底前向中国市场放6种车型。尖端安全汽车(ASV):日本国土交通省以尖端安全技术的开发及实用为目的而推出的项目。目前“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aneKeepSupportSystem)”、“车距自动控制系统”、“毫米波雷达冲撞 测装置”及“红外线图像传感器”等已经投入使用。
(3)本田汽车
在区内关税大幅降低的东盟,将新工厂纳入整个生产网络、避免重复生产,构筑高效互补体制。向欧美工厂出口在印尼、菲律宾生产的变速。另外,在华设立出口专用工厂,目的在于开始向欧洲及亚洲地区推出产品。2003年发表的“Internavi Prenium Club”:自主开发了可从各种车载设备提供的信息中选择最需要的信息的系统。2004年在大多数车型中开展此项信息网络服务,引领未来汽车信息化潮流。
三大企业都制定了自已的发展计划,使各自的汽车更加完美的发展。
第三节 日本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国际比较
(1)从汽车产业周期看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例如,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相对稳定增长中,汽车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40-50年代汽车产业在西德也出现了高速增长;60年代,集中大规模的汽车产业发生在日本。
(2)从世界角度看
日本 1985年生产汽车 1227万辆,其中出口占55%,日本、美国、西德、法国、原苏联是世界上汽车的五大生产国,其对比如表1所示。日、美虽同是汽车生产大国,但日本进口车少,而美国出口车少;日本虽然在生产方面居世界第一,但市场规模只是美国的 1/3。美国进口车辆 1985年为 565万辆,相当于当时日本国内市场的容量,与此相反,日本的进口车为5万辆,与美国有巨大的反差。
2003年与东风汽车的合资公司开工,2006年底前向中国市场放6种车型。尖端安全汽车(ASV):日本国土交通省以尖端安全技术的开发及实用为目的而推出的项目。目前“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aneKeepSupportSystem)”、“车距自动控制系统”、“毫米波雷达冲撞 测装置”及“红外线图像传感器”等已经投入使用。
(3)本田汽车
在区内关税大幅降低的东盟,将新工厂纳入整个生产网络、避免重复生产,构筑高效互补体制。向欧美工厂出口在印尼、菲律宾生产的变速。另外,在华设立出口专用工厂,目的在于开始向欧洲及亚洲地区推出产品。2003年发表的“Internavi Prenium Club”:自主开发了可从各种车载设备提供的信息中选择最需要的信息的系统。2004年在大多数车型中开展此项信息网络服务,引领未来汽车信息化潮流。
三大企业都制定了自已的发展计划,使各自的汽车更加完美的发展。
第三节 日本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国际比较
(1)从汽车产业周期看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例如,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相对稳定增长中,汽车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40-50年代汽车产业在西德也出现了高速增长;60年代,集中大规模的汽车产业发生在日本。
(2)从世界角度看
日本 1985年生产汽车 1227万辆,其中出口占55%,日本、美国、西德、法国、原苏联是世界上汽车的五大生产国,其对比如表1所示。日、美虽同是汽车生产大国,但日本进口车少,而美国出口车少;日本虽然在生产方面居世界第一,但市场规模只是美国的 1/3。美国进口车辆 1985年为 565万辆,相当于当时日本国内市场的容量,与此相反,日本的进口车为5万辆,与美国有巨大的反差。
責任編輯: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