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7日 ,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公开表示:最近,中国正在将大量输油管运往“有争议的东海海域”,这些输油管 “极有可能”被用来运送石油及天然气至中国大陆,势必引发争议。中川昭一还说:日本已要求北京对此作出解释,但北京并未回应。 
  
    中川昭一这一番讲话的新闻背景是:9月30日至10月1日,刚刚在东京举行了日中第三轮东海问题磋商的司局长级会谈,但这一轮会谈与前两次一样,没有能够取得任何成果。 
  
  日本方面显然是着急了。中川昭一在此轮会谈结束的翌日,就立即对外界表示,希望中方考虑日方在第三轮会谈中所提出的建议,并表示愿意将东海问题磋商提高到部长级进行。另有官员指出,希望加快磋商进程,在本月19日就开始在北京进行第四轮会谈。但据说还未收到中国方面的回复。 
  
  观察家指出,日中首轮东海问题司局长级磋商于去年10月在北京进行;其後,於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第二轮会谈;四个月後,又在东京举行了第三轮会谈。但三轮谈判,都是各自表述各自的立场,没能达成任何“共识”。与此同时,中国的东海油气田开发却已经即将进入“出油产气”的生产阶段,并准备输送到中国浙江、上海地区作为能源商品出售使用。事实证明,中国已经占取先机,往前走了一大截,难怪日本人要着急了。 
  
  日中东海油气田之争,争的是能源,争的是国运,关系到两国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发展命脉,比起那些 “靖国参拜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来说,毫无“妥协”余地。所谓“人为财死,国为利战”,能不争个“你死我活”吗?但到底是“谁死谁活”?那就要看谁先做“孬种” 了。 
    日中东海争议挣什么?
    
  请翻开东亚的世界地图,立即可以发现中国在东海建立的春晓油气田离开日本本土十分遥远,与早已划归日本的琉球群岛和目前日中争议最大的钓鱼岛相对接近,而与中国浙江、上海最为靠近。 
  
  海洋是个聚宝盆,也是周边国家的必争之物。此次东海之争,就源自於日本和中国在东海“专属经济区 ”上的原则分歧。 
  
  中国认为,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中日间“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两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分界线应在冲绳。日本认为,应该采用陆地间“等距离中间线”来划分日中两国之间的东海大陆架,而日本对“本国领土”的定义则包括日中存在争议的钓鱼岛、日韩存在争议的独岛在内,果若如此,日本方面主张的自有专属经济区将大大地向中国和韩国沿海推进,可以占有更为广阔的海域。 
  
  这是日本与中国争钓鱼岛,与韩国争独岛的根本利益动机之所在。 
  
  东海大陆架位於中日韩三国之间,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据中国报导,近年来,中国勘探人员已经先後在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 7个油气田。而此次中国首先开发的春晓油气田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照理说,中国在开发春晓油气田时,早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日本方面的“感受”。中国是在中国政府并不承认的日本单方面提出的“等距离中间线”的中国一侧进行油气开发的,日本再挑剔也应该是“无话可说”。但是,所谓利慾薰心、利令智昏,一涉及到国家利益,任何国家都难免会产生“理不直气也壮”的利益冲动。对於中国“忍让在先”、有理有节的开发行动,日本居然找到一个不是藉口的藉口,那就是中国开发的春晓油气田,虽然在 “中国一侧”,但距离日本单方面提出的“等距离中间线”仅有几公里,因此春晓油气田一旦开发成功投入生产,就有可能将“日本一侧”的油和气“从海底下抽到中国一侧 ”去,因此,日本强烈要求中国停止这一“侵犯日本利益”的行为,并要求中国交出对春晓等油气田的资源勘探及海域勘测资料,以维护“日中友好”的大局。 
  
  谁有理?谁无理?可说是一目了然。中国政府到底会怎麽解决所谓东海争议问题,举世瞩目。 
  
  日本全面“出击”中国 
  
  据香港文汇报早前指出,中国方面认为东海的“有争议海域”,并不包括春晓等四个油气田,而是指 “中间线”以东的海域。因为根据国际海洋法,中国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中间线”以东,中国对属於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大陆架资源拥有开发权利。而日本一方面以中日专属经济区重叠为由,要求按“东海中间线”与中国进行东海划界。另一方面,日方称中国的四个油气田位於离“中间线”仅数公里的区域,由於海底油气田是相通的,中方首先开采很可能把属於日方一侧的海底油气资源吸走。因此,日方一直坚持要求中方停止开采,并向日方提交有关该海域的地质勘探资料,然後再讨论共同开采和分享资源问题。这个无理要求,一直遭到中方的坚决回绝。 
  
  从上面报导,读者不难看出日中两国政府的意见分歧和各自的原则立场。 
  
  正如香港文汇报所指出的那样,日本方面的“无理要求”,一直遭到中方的坚决回绝。但在国际外交的大场合,对於“无理要求”,能不能“坚决回绝到底”,则是一个谁也说不准的“世界难题”。 
  
  所谓“有理无理三钉耙”,在国际外交史上,“理不直气也壮”的案例屡见不鲜,日本也确实是这方面的“武林高手”。 
  
  据共同社 10月4日报导,在日中第三轮东海问题磋商无果而终之後,自民党在党总部举行了该党的外交关系联合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多名与会者批判小泉政府在与中国发生争执的东海油气田问题上态度“软弱 ”。 
  
  此前, 8月2日,日本超党派议员联盟“确立新世纪安全保障体制年轻议员会”汇总并拟定了旨在确保东海附近日中有争议专属经济区内日方经济权益的法案概要。该法案要求禁止日本以外的企业在有争议海域进行资源勘探活动,海洋调查活动也需要获得经济产业相等政府部门的批准。分析认为,这一法案,显然针对的就是中国。 
  
  日本经济新闻在9月23日报导,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要求制定一部法律,允许海上自卫队在日中有争议的东海油气田水域进行巡逻,以便使日本石油公司可以安全地进行试钻探活动。中川昭一说:对在这一水域进行试钻探的日本石油公司“必须提高法律保护”。 
  
  9月26日,朝日新闻报导外务省官员的谈话称:日本会加强国防对抗中国的威胁,特别是在东海问题上的威胁。 
  
  仅此可见,日本党政法已经协调出击,为日中东海问题磋商发起了深入纵深的舆论攻势。 
  
  日中军事对峙东海“论剑” 
  
  日本方面除了由执政党成员、内阁成员、议会议员从多角度就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制造舆论攻势之外,在军事上也广泛散布日中在东海“对峙”的消息,以便为“後发制人”地军事介入东海油气田争议“未雨绸缪”。 
  
  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10月2日对朝日电视台指出,中国在9月9日派遣 5艘先进的导弹舰到存在争议的东海油气田水域,他公开谴责中国说,中国的这一行动“有违小泉首相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形容该水域是合作与和平之海的承诺。” 
  
  共同社及多家日本媒体以“中国军舰炮口一度瞄准东海日机”报导说,中国海军舰艇的100毫米高射炮,曾经瞄准飞临侦察的日本P3─C侦察机,迫使日本侦察机飞离现场。报导引述政府消息人士说,自卫队的一架P3─C侦察机9月9日在东海天然气田水域发现5艘中国军舰,其中一艘导弹护卫舰更将100毫米高射炮瞄准日本侦察机。但防卫厅相信中国军舰的高射炮可能无开火意图,只是向日本侦察机摆出威吓的姿态,但显然是粗鲁的举动。 
  
  这一系列报导,措词严谨,“态度克制”,但却明白无误地向日本民众传达了一个资讯:中国在东海向日本自卫队军机“挑衅”,试图将“侵占日本权益”的行动“进行到底”。 
  
  此外,朝日新闻 9月26日在头版头条报导了日本自卫队制定的“防卫警备计画”。该计画首次提出在中国“对日本发起各种可能的攻击时”,日本自卫队将具体采取的各项防卫部署。此文刊出,顿时让读者对“中国攻击日本”这一“关键字”具备了“深刻印象”。有关分析认为,朝日新闻并没有“泄露国家机密”,而恰恰是承担了“适度扩散国家机密”以达成某种国家级战略效果的“舆论责任”。 
  
  观察家指出,日中东海军事对峙,即使连影子都没有,日本方面却正在进行以“舆论导向”为主并充满了战略想像力的“战术铺垫”。 
  
  日本逼迫中国 “立即”进行第四轮东海问题谈判,据报导,中国已经答应将对日本方面提出的在所谓 “中间线”两侧进行“共同开发”的方案“进行认真研究”。 
  
  观察家指出,日中东海油气田开发争议,日本在一年前已经成功地将中国拉上了谈判桌,谈判一个纯属中国主权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此次日本又提出一个在中国领海内“有条件合作开发”的所谓建议,目的是迫使中国事实上承认其“中间线”主张。而在日中谈判的同时,日本还摆出一副“不惜一战”的举国姿态,发起舆论攻势,企图为其谈判增添“恐吓性筹码 ”。 
  
  有评论认为:日中东海问题谈判,犹如武林两雄“论剑”,谁是孬种谁就得先“死”。中国在东海问题上已经是退无可退,千万不能为了点眼前利益和飘渺的“友好大局”而铸成坐失东海资源永久丧失的历史性遗憾。
  
 
                                                                                                              责任编辑: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