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赞歌声声中,当然少不了不很“和谐”的声音,昨天,也就是2008年5月8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刊登了由王强华、孙长江、张义德、马立诚、贺卫方署名的文章《真理标准大讨论 绕不开胡耀邦 离不开邓小平》,文章访谈中以“解放思想”为由起,侧面回顾和反思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话成了老生常谈,常谈之下也就没有当真,谈多之后也就成了形式和教条,所以在我看来,这个实践到是成了真正的真理,检验之下,发觉也的确是真理。从上世纪56年的思想解放到78年的解放思想再到今年3月的老调重弹再再到现在老调又逐渐被淡化,其中包括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仍在围绕着思想要不要解放的问题,可见这三十年中我们的思想没有实质性解放。

    
    看了五位学者教授的文章,本想也横插一杠,写了几百字后忽然改了主意,决定不跟他们胡扯,咱走自己的“特色道路”,不谈西方谈东方,看看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它的思想是怎么解的放。前天,我们的小胡同志到日本溜达溜达,不须看新闻,一定是“成功的、友好的、亲切的”等等。对于日本这个岛国,一直以来是我们的口水玩物,忽亲忽疏,时友时敌,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国家利益需要,利益高于一切。废话不再述。

    
    历史上的日本,在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的幕府统治的封建时代,也是个闭关锁国的时代,按照世界近代史的标准言论,那就是“严禁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人与海外的贸易,地方的封建领主的信教活动,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封建一统过程,他们的海外贸易又壮大了同幕府分庭抗礼的实力,长期窒息在封建统治下的日本人,在同西方的接触中打开了眼界,自由民主意识得到增强。所以,锁国的实质是维持专制统治,一切锁国的国家和时代都是这样。”
    
    日本的锁国最先是受到沙俄的冲击,在17世纪40年代,沙俄在入侵中国东北的同时,也向太平洋东北水域扩张,到大约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沙俄占据了日本的北千岛,并开办了教会和学校,后来的半个世纪中,英、美、法纷纷将触角伸向日本。1854年的时候,美国用7艘军舰,逼迫日本幕府谈判,签定了《日美神奈川条约》和《下田条约》,获得了美国船只进港、军人进驻等特权,第一个迫使日本开了国。此后两年,英、俄、荷先后援例签订了这类条约。大约1858年,美国又和日本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进一步获得了贸易自由、领事裁判、租界地以及某些免税权利。

    
    落后就要挨打是个真理,而这个时期,其它西方国家相继仿效美国,日本的关税自主被限制,修改关税的自主权被剥夺,外国租界内实行自治,日本港口建立外国海军基地,同时外国资本控制日本的贸易、生产、金融、海运,西方工业品蜂拥而入,充斥日本市场,使长期闭关自守生存的日本经济难于应付。这一切,从我们中国近代至今,好象并不陌生。

    
    此后的日本变化,那才真正发人深省,日本开始攘夷走向倒幕,从倒幕走向维新。它们将“西方的列强源泉--其制度和这个制度创造出来的知识吸收过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使自己也生长出力量来,从而没有成为近代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

    
    日本的近代开国,也导致国内政局动荡,分化出保守和改革势力。不同的是,改革势力通过政变和国内战争的途径获得了胜利,而且在胜利后,进行了非常彻底的社会改革。一、日本人全面深入了解现代西方社会,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数以百计的人员,用近两年时间,访问美、德、俄等等十多个国家,实地考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足见日本摆脱落后追赶西方的决心和态度。二、将发展教育放在第一位,把改革教育作为其它改革的根本环节。尽管当时明治政府财源拮据,但对教育改革投入经费高于其它方面改革。从1870年到1896年26年中,明治政府颁布教育法规30次,占其它规章法令总和的三分之二。明治政府改革教育内容,主要学习科学技术和实用理论,取消一切其它无用之学。三、改革农业发展,逐步确定了农民的土地私有权,废除幕藩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四、彻底改革工业,明治维新的早期采取国营事业带动和示范私营企业的方针,但是国营企事业的亏损,使政府下决心改变方针,把国营企事业廉价处理给私人,政府直接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完成工业私有化。

    
    同样的情况,中国在19世纪末,也曾达到日本从锁国到开国期间的背景,就外国列强的瓜分,甚至超过了日本,中国的抗击,尤其“义和团运动”,也是日本所不及的,但是日本得到西方的制度和科技,而中国只得到赔款和割地。
    

    更有意思的是,二战失败的日本,从贫穷匮遗的1945到1975年也是三十年时间又站在世界列强之列,而我们呢?还坐在思想的石头上讨论着解放。      

 

責任編輯: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