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会将在本月16日召开参众两院特别会议正式选出新首相。民主党既然后来居上成了第一大党,党首鸠山由纪夫登上首相宝座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野时代,民主党领导层已经形成一个号称“三驾马车”的铁三角,即小泽一郎、鸠山由纪夫和菅直人三创党人联盟的紧密关系,后来又有少壮派冈田克也的崛起,现在则扩大为“三驾马车+冈田”的梯形体制。
演变成为执政党之后,领导层肯定会再扩大,例如鹰派的前原诚司会不甘寂寞,企图东山再起,但果真如此不仅会破坏民主党的开明形象,还会让一些人期待的“脱美返亚”理想化为泡沫,徒增推行日本新睦邻外交的困难。
从选举大捷,到积极打造强而有效执政党的过程可看出,民主党领导层至今不仅团结有序,而且显得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充实自己,以便迎接一个崭新的大政治环境。
民主党的历史只有近13年,也没有直接执政的经验,但领导层却不乏曾经驰骋政坛,甚至有过翻云覆雨经验的人物,像67岁、曾经是自民党干事长的小泽一郎;62岁、政治世家出身的鸠山由纪夫,不仅实际传承了自民党的政治经验,还是日本保守政治主流中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三驾马车+冈田”体制
9月3日,鸠山邀请党内第二号人物、这次带领民主党大选获得辉煌战绩的小泽一郎出任党干事长(秘书长),基本要求是要强化党的领导,同时确保明年7月参议院改选时能再次报捷。
9月5日,鸠山与小泽一郎以及被内定为官房长官(内阁秘书长)的平野博文举行会谈,决定建立“小(泽)鸠(山)共治”体制,即在政府事务方面,包括新内阁人选与事务,交由鸠山全权负责,而党务方面,包括“党三役”等党的重要领导职务、国会对策委员长等人选,则归小泽全权处理,确立了党政分离、领导人分工的基本原则。
自民党称其党魁为“总裁”,民主党则称“代表”。按照日本政坛惯例,国会票选首相之前,无所谓提名执政党代表组阁的仪式。所有政党都得参加提名,结果当然是最大政党或其共同推举的候选人会以高票当选。如此推举首相还给人一个假象,日本首相是国会票选出来的。接着是组阁,过去自民党是派阀首领的权力,后期则改由总裁、干事长加派阀决定。民主党首次组阁能否摆脱派系思维,将是日本政党政治是否成熟的分水岭,也是区别民主党与自民党的重要指标。
鸠山将党政分离,并起用小泽掌舵民主党党务,外表上是公开嘉奖小泽的组织能力,特别是两次选举都拜他的运筹帷幄之赐,即2007年参议院选举大捷而夺得参议院控制权;这次众议院选举又一举推翻自民党与公明党的联合政权。而更重要的是,明年7月参议院要改选半数议席,到时民主党能够乘胜追击,取得比现在更多议席,一才可保证自民党短期内难东山再起;二才能避免“扭曲国会”现象同样降临民主党身上;三只有民主党取得单独多数,以后它才不会受到其他政党牵制,而享有更大的执政自由。
自民党人对他恨之入骨
鸠山如此倚重小泽,一来,鸠山与小泽已经合作数十年,彼此政治性向相同,目标一致,只是作风不同而已;二来,小泽的政坛经验丰富,又有谋略家、“影武者”(影子将军)、“破坏王”等称号,两人合作更可产生相辅相成效果。
小泽不仅是日本政坛的“破坏者”,同时又是个“重组者”。小泽47岁成为自民党最年轻的干事长。1993年6月他却带领44名自民党国会议员退党,使自民党因此首次失去连续执政了38年的政权。后来,他又将8个政党+1个会派再凑合成一个政府,那便是生存仅11个月的细川政权。再后来,他一直反复组党、打破、再组党……直到2003年率众加入民主党。
2006年,小泽临危受命成为民主党“代表”,民主党遂从低潮触底反弹,支持率上升,正当他正准备要迎接春天的到来,要从党魁晋身为首相的前夕,突然在2009年5月遭到其秘书政治献金案所牵连,被迫辞去党首职位。换言之,不是选举前遭遇政治献金案牵连,小泽至今还是民主党的第一把手,首相宝座也还是小泽的囊中物。
小泽即使从第一线退居二线,依旧发挥着谋略家兼“选举之神”的手腕,继续支持鸠山实现变天计划。小泽当选举操盘手,不惜套用小泉的“女刺客”战术,把自民党元老一个个拉下马,制造了日本选举史上最辉煌的战绩,自民党溃不成军,还因此再次丧失政权,难怪自民党人对他恨之入骨。
小泽一直是个“抬轿人”
小泽热衷政治,也爱权力,但似乎对首相宝座并不着迷。
小泽24岁步入政坛,即刻就被当时自民党干事长田中角荣揽入麾下,后来还成了田中派的“七大金刚”之一。海部组阁时小泽是党干事长,开始成为“造王者”。他在自民党内呼风唤雨,直到离开自民党。在野党时代,他成功扶植了细川的联合政府,但大部分时间在搞破坏和重组,即使退居二线依然乐此不疲,继续当策划者、抬轿者,就是没有一次成为坐轿者。这次首相宝座又跟他擦身而过,他依然甘之如饴,显示民主党和鸠山由纪夫确实不能没有他。
但在日本政坛内外,特别是舆论界对他是贬多于褒。一、自民党人把他当叛徒,一再分裂、破坏,甚至摧毁自民党政权;二、左翼人士把他当保守主义的急先锋看待,主张修宪、再军备,还是消灭日本左翼势力,摧毁社会党的元凶;三、小泽奉其恩师金丸信之命,将自民党一分为二,实现其所谓“两党制”的目标,终极目的是替日本保守主义寻求到长生不老的秘诀。加上,小泽大权在握的威风时代,不仅对人苛刻,连对同志也颐指气使,使大部分人都对他没有好感。
小泽确实给人思想极端,手段粗暴、变化莫测的印象,但经过时间的磨练,环境的冲击,特别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领导亚洲或世界的野心开始淡化,也开始修正其咄咄逼人的政治姿态,包括把他1993年发表的《日本改造计划》束之高阁,小泽显然已比过去成熟和稳重了。
鸠山出任首相前后,提出“脱美返亚”的构想,重视民生而非经济主义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确有受到小泽的影响。美国、西欧担忧日本变天,内心的最大不安是小泽的急进主义,而非鸠山的“友爱”主张。而且,鸠山空有口号,没有行动的韧性,小泽则相反。从西方的角度来看,鸠山是无害的,小泽则是危险的,因此对他们两人的合作无间,相辅相成的结合,认为它就是祸根。因此有人利用人们反对“权力二重构造”的情绪,对“小鸠体制”展开口诛笔伐。
从民主党政权能否站稳脚跟的立场来看,鸠山没有小泽的运筹帷幄,没有小泽的背后支持,所有改革措施,大胆改革计划,都会在离开民主党大门之前夭折。因此,“小鳩共治”体制是个必须,不然民主党政权的前途将变得难以预测。
作者是新加坡退休资深报人
責任編輯: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