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上升了40.6%——从上一年同期的13.3万辆增长至18.7万辆,这是该公司近期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之一。但与丰田在市场上的“惨胜”相比,更让美国当局头疼的恐怕是一个如意算盘出现了落空的可能。
召回事件爆发后,按照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美国,丰田事件被普遍描绘为“一家以产品质量为骄傲的汽车巨头正在遭遇一次难堪的挫折”。而一向以敢说真话著称的著名学者郎咸平更是博客中直截了当地指出:美国政府有一个“通过对丰田进行打压、提升和保护‘三大’汽车公司、进而兑现200万人就业承诺”的如意算盘。
丰田一旦受挫,最高兴的是谁?不言而喻:丰田的北美竞争对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风雨飘摇。同时,由于美国人对三大汽车公司质量的不信任,造成了“三大”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汽车制造业和产业链上游的大批工人失业,郎咸平教授曾多次谈到,“美国的失业率非常严重,真实数字接近19%,美国汽车产业存在300万人的失业。”
临危受命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是民主党的总统,是蓝领阶级的代表。当初就是以汽车工会为首的蓝领工人把奥巴马选入白宫的为自己的阵营代言,他当然、也必须回馈这些选民。于是,奥巴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振兴国内经济,其中汽车产业被当作优先扶持产业。但200万人就业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任务,如何兑现自己的承诺?
美国车的形象不被国民认可,完全凭借爱国主义的精神感召恢复“三大”的元气很难实现。因此,美国的做法正如郎咸平所指出的,“让美国老百姓痛恨日本车、认为日本车的质量不行,彻底打击日本车的质量、让美国老百姓选择购买美国车。”这对美国政府来说,能够在经济形势无太大起色的环境下,以较小程度牺牲本国和国民利益的措施,增加就业人数、提振支柱行业,是再理想不过的。日系车中的第一品牌丰田也便不幸的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刚刚进入2010年,福特、通用呈现出了上升之势,美国政府正在期待着“如意算盘”的实现。但随着3月份销量数据的面世,“日本政府如何帮助本国企业度过难关”、“丰田如何在政治斗争中使自身的损失降到最低”、“‘三大’能否重焕生机”、“奥巴马政府能否通过汽车业的突破口兑现‘200万人就业’的承诺”悬念再起,据预测,这些问题的谜底在年内有可能全部揭开。
责任编辑: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