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萧条的日本经济在1999年4月以后,曾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从2000年下半年却开始出现滑坡。特别是2001年1月和2月,日本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不太好。对外出口明显减少,工矿业生产停滞不前,企业设备投资增势减弱,股市和汇市继续走低,失业率不断攀升,景气恢复的势头明显放慢。物价也在下降,这反映出个人消费的持续低迷。目前从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已经显露出“紧缩萧条”的苗头。加之与日本经济息息相关的美国经济仍在不断减速、日本政局混乱、不良债权的处理困难重重等许多不安因素的存在,使日本经济的恢复更加前途未卜。
日本经济虽然出现了下滑,但我们现在还不能说日本经济走向复苏的总趋势发生了变化。从最新的数据来看,2000年(1—12月)日本的GDP实际增长率为1.7%,远远高于1999年的0.2%,2000年财政年度(2000年4月—2001年3月底),GDP实际增长率基本可以实现1.2%的正增长,也将远远高于1999年度的0.5%。上述数据证明,日本经济仍然处于恢复阶段或微弱的上升阶段。
日本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并不等于说日本经济不存在问题。实际上,日本经济面临的难题堆积如山,但眼下最令人担忧的是股市的下跌。日经平均股指从2000年3月达到峰值20800点后,开始一路下跌。特别是同年10月美国股市下跌以后,日本股市下跌增速。2001年3月初曾经跌破12000点,这是1985年以来的最低值,与上年同期相比跌幅接近50%。股市的狂跌将影响到整个日本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可能导致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出现。
不过,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正在采取各种对策,进行防范。2001年1月,日本自民党成立“股市对策特命委员会”,准备采取“重新允许购买和保有自己公司股票”和废除股票交易中的双重课税、股票小额化等手段救市。同时日本政府也正在制定彻底处理不良债权的有关具体措施,最终方案将于3月底正式出台。执政的自民、公明、保守三党也正在积极商讨新的“紧急经济对策”。日本中央银行也从2月9日起,连续两次下调贴现率,3月19日又决定,从3月21日起重新恢复零利率政策。由于日本中央银行零利率政策的恢复“量的金融缓和”政策的实施,加之日美首脑会谈决定要加速处理不良债权等原因,在3月21日恢复零利率政策的当天,日经平均股指飚升912点,恢复到13100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一系列积极经济政策的实施,对阻止日本经济的继续下滑和推动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日本经济的变化自然也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一般来说,日本经济景气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而日本经济萧条也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到2001年,中日经济合作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现在,日本是我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中双边贸易额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10%。日本还是中国的主要直接投资国。到2000年12月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累计总额占中国吸收外资的8.1%,从国别来看居第一,超过欧盟15国对华投资的总和。同时,日本又是中国政府间资金合作的主要伙伴。
中日经济合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两国之间存在强烈的经济互补性。简单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日本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而日本的发展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由于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中日经济合作的内在良性循环机制。具体来说,第一个因素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扩大了自身的出口和进口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日本资金、技术和产品的需求量;第二个因素是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战略的转变。由于日元升值,一方面使国内资金出现过剩,另一方面也使日本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促使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为了减少与美国、欧洲的经济摩擦,日本企业转移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又逐步从欧美转向东亚地区。中国及时地抓住机遇,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日商来华投资设厂。由于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增加,带动了日本的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对华出口。同时日资企业的产品大量返销日本,进而也促进了中国纺织品、服装、家电等制成品的对日出口。第三个因素是双边政府间资金合作的加强。日本政府对华ODA的扩大,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日本开拓中国市场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促进了民间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和双边经济交流。在这些因素合力的作用,中日经济合作形成,直接投资带动贸易增长,贸易增长促进直接投资的良性循环,构成了特有的互为因果的内在机制。
正因为中日之间存在这种内在互动机制,使两国成为最佳的经济合作伙伴。在上述链条中,中国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最重要因素。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日本的投资家和企业就会继续看好中国市场,扩大对华投资。随着日本对华投资的扩大必然会带动双边贸易的扩大。200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830亿美元(日方统计为857亿美元),据日本贸易振兴会预测,今年可望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服装及农产品等消费品,因此,不论日本经济景气与否,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是需要的,当然如果经济景气,进口会增加一些。从1996—1998年的情况看,日本经济很不景气,中日双边贸易并没有减少,基本维持在600亿美元左右。1999年,中日经济有所回升,双边贸易额达到660亿美元,2000年中国经济进入增长的“拐点”,日本经济也出现复苏,因此双边贸易增长,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总之,在中日经济关系中,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起主导作用,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但不会太大。
责任编辑: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