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几周以后日本公布2009年GDP时,中国或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大多数人现在都隐约地感觉到某种重大事件发生了——改变全球均势的权力转移开始了。这一切给人的感觉还不是太戏剧性,这是因为这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然而其意义重大。

 

  举一个我们需要改变思维方式的最新例证。几年前,我们依靠美联储传递全球利率趋势的信号:如果美国改变政策,我们将紧随其后。然而,上周信贷将收紧的信号不是来自美国,而是中国。中国央行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此启动了全球各地将提高利率的进程。我们已开始习惯这样一种观点:全球商品和能源价格是由中国的需求来定价的,然而我们的政策也将受到影响这一观点仍是很难接受的。

 

  然而,我想在此指出很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有许多理由预计前进的道路会崎岖坎坷。例如现在中国的政策不得不收紧,并非担心衰退而是过热。2009年四季度中国GDP增速达到10.7%。12月工业生产量同比增长18.5%,然而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如何使中国经济走向更为可持续的增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来自金融界的众多评论是积极的,我的直觉是相信他们。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另外一个更为长期的议题:中国会是下一个日本吗?现在的中国经济和1990年代的日本经济有诸多共同点,但是差别似乎更大一些。其一是规模,尤其是人口规模。中国可以通过促进内需而继续增长,这是当时的日本做不到的。其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很不同的。相对而言,现在的中国只相当于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而非90年代的日本。其三,中国还有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因此,中国的经济前景在接下来十年仍是快速增长期,此后才转入更为缓和的阶段。在快速增长期,中国将继续在多个方面影响我们,首要的是中国对资源的庞大需求。这对我们来说将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

 

责任编辑: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