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的时间,美国市场上的日本制药企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1997年仅有一家日本制药企业藤泽药品有限公司(Fujisawa)进入美国内科医生案头手册(PDR),且只有一个产品。但是目前,已经有5家日本制药企业的26个产品进入2007年的PDR。
逐步渗透
刚开始,日本制药企业是被美国医药市场拒之门外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制药企业首先在美国成立了由美籍日本爱国人士组成的小型组织,日本制药企业雇佣美国本土员工兼职处理内部和技术授权,聘请CRO公司对其针对美国市场设计的少数几个化合物进行管理。
一开始,日本制药企业通常将其化合物授权给在美国有业务的大型制药企业,按这种模式运行几年后,这些企业开始雇佣更多的美国本土员工,甚至是研发和临床试验领域的领头人。随着临床试验部门的成长,日本制药企业开始对通过Ⅱb临床试验的化合物提交临床新药研究(IND)申请,日美制药企业开始建立合作关系。这种模式能降低Ⅲ期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借助于这种模式合作成功的药物有Abilify、Benicar和Prasugrel。
到了第3个或第4个化合物上市的时候,日本制药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销售和市场部门,开始以自己的品牌销售这类化合物,这些药物也能在PDR中看到。
在雇佣研发和临床领域带头人之时,仅有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如美国分部主席)由美籍日本人担任,接下来雇佣的职位是人力资源总监,同时招聘销售、市场、IT主管和法律顾问等,最后才招聘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这些招聘通常发生在和美国制药企业的第一次合作之前。
一种模式是,当日本制药企业总裁在各子公司轮转完毕回国时,其职位由来自日本的主席、资深管理人员(如CRO、CEO)等代替,子公司仍然受到日本母公司的控制。最后,当子公司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就位时,这些人员都是向母公司汇报工作的美国本土人员,但是他们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模式是日本制药企业采取的一般模式。由于不同的公司承受风险的能力、商业模式、管理风格各不相同,故该模式并不会贯穿于所有公司的成长始终。
目前,日本制药企业在美子公司已经从聘用区域性研发和临床试验领域领头人时代过渡到聘用所有高层管理人员时代。
逼进“美国”
日本制药企业美国子公司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正如日本小野药品工业(Ono Pharmaceutical)在一份报告中披露的那样:日本制药企业正面临着持续、苛刻的商业气候,这样的气候是由日本政府强制降低医疗费用、日本制药行业竞争造成的。
近年来,日本政府的价格控制和虚弱的经济运行状态已经削弱了日本国内的制药企业。那些拥有大型、成熟美国子公司的日本制药企业为了应对国内不景气的经济,开始转移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
在日本制药企业的前15强中,明治制药和旭化成制药都是大型食品和饮料公司的一个小部门,受到的上述压力较小。其他公司在面对这种压力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开展本国的兼并业务;快速扩展国际业务寻求新的财政收入源泉。采用第一种方法的企业有安斯泰来(日本山之内制药及藤泽药品工业合并)、第一三共制药株式会社和大日本住友制药,快速扩张国际业务的例子更多,但不是所有的日本制药企业都能在一夜之间成为真正的全球性企业,共同开发和技术许可的做法仍在继续,如第一三共制药株式会社正与礼来共同开展ADP受体抑制剂Prasugrel的Ⅲ期临床试验。
责任编辑: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