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大参考之海外经验: 在巴日企靠“巧”胜了中企
 

此前曾听到这样的说法:中日在同一个地方进行海外援助,中国人盖学校,日本人捐赠文具,且文具都带有明显的日本标记。结果,没有多少人记住盖房子的中国人,而赠送文具的日本人广为人知。在巴基斯坦,这种情况同样可见。

刘建钦常年驻巴基斯坦工作生活,他以企业视角,从不同层面和具体案例,总结了日本人海外闯荡的成功经验:细节决定成败。

对中国企业而言,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投入巨大的地方,是一带一路的样本工程,观察、了解甚至学习同处一地的日本企业十分必要。

在巴日本人不足千人,痕迹却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常驻巴基斯坦的中国人,最能直接感受到中巴友谊。在这里,很多时候都受到特殊待遇,这促使我们更加有意识地观察其他国家在巴的存在。在我们的视线中,日本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展业的经验,有着独特的成功之处。

有多少日本人生活工作在巴基斯坦?想必这是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第一个问题。

据日本驻巴大使馆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月1日,在巴基斯坦常驻的日本人仅为982名。其中旁遮普省374名、信德省331名、伊斯兰堡首都204名、KP省48人、俾路支斯坦省17名、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8名。常驻人口不足1000人,在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当地人能直接见到日本人的机会并不多。

就首都伊斯兰堡来说,因为其辖区面积小,所以相对更容易能看到日本人的身影,譬如在政府区的一些办公大楼、当地酒店里举办的论坛和讲座现场、日本餐厅以及高尔夫球场等。不过,普通的民众对日本人仍然没有太多直接的接触和了解。然而,这并不影响巴基斯坦人对日本的熟悉。实际上,在巴市场上有很多日本品牌的家用电器、办公用品等,在大街上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日系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巴基斯坦卡拉奇路边的一家小饭店,附近停的大都是日系车。

首相十多年没访问,不耽搁经贸成庞然大物

巴基斯坦与日本建交于1952年,实际上两国领导人交往的频率不是很高。根据日本驻巴大使馆的统计显示,2013-2015三年间,日本高层访巴只有6次记录,来访官员按时间顺序依次是首相特别顾问、国防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以及经贸工业部副部长。日本首相在执政期间最近一次访问过巴基斯坦是小泉纯一郎首相,当时是2005年;森喜郎首相于2000年访巴,海部俊树首相于1990年访巴。据传去年安倍首相会访巴,但是最终未能成行。

日本驻巴总领事馆驻地设在卡拉奇,其中总领事是日本派驻代表,但同时任命了3位巴基斯坦人为名誉总领事,分别设在拉合尔、白沙瓦和奎达。这种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的举措,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方式:在政府及民间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本地化的协调管理,能够减少文化沟通障碍、能够快速推动落地,值得参照和学习。当然这不是日本的专属和特例,其他国家在巴也有同样的制度安排,比如乌克兰驻巴也聘用了当地人为名誉总领事。

相比政治层面的疏离,就经贸领域,日本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却是庞然大物。

虽然巴基斯坦人口约为日本的1.5倍,国土面积约为日本的2.1倍,但是GDP仅为日本的1/20。日本企业在巴的主要产业涉及汽车、纺织、运输机械、钢铁、化工等。以汽车行业为例,日本汽车在巴基斯坦拥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根据巴基斯坦工业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16-21)》数据,当地轿车市场主要被日系车企丰田、本田、铃木所垄断,分别占市场份额34%、26%和50%。同时,日系厂商在摩托车市场占有率为41%、在卡车市场占有率为69%、在巴士和吉普车市场占有率为62%、在轻型商用车占有率为96%。为了支持日本车企在巴基斯坦的发展,他们与当地的上下游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包括零配件加工、整车组装、钢材生产、技术指导等。比如,日本Honda和巴Atlas合作轿车和摩托车、日本钢企提供技术支持给巴基斯坦人民钢铁公司等。

日本政府为支持开发资源、开拓市场等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令日本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海外股份投资的企业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政策,比如巴基斯坦Orix租赁公司。该公司在巴基斯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of Pakistan)辖下的租赁市场占比约71%,其长期美元贷款利率仅为6个月LIBOR+1.5%。

主动保护文化遗迹,坚持年轻人培养计划

除了经贸,日本在巴基斯坦的用心还在文化。

首都伊斯兰堡西北方向约50公里外的塔克西拉是佛教重地,其佛教遗迹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举世闻名的犍陀罗艺术的中心、佛教中心,其古城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目录》。佛祖释迦摩尼的其中一处墓穴就坐落于此。据称,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传到了日本。

塔克西拉遗迹被发掘时经历过“灾难”,很多佛像的头部被敲下,甚至走私到国外。当地旅游公司有意把巴基斯坦的佛教资源进行开发,吸引更多的佛教徒到巴基斯坦参观瞻仰。他们向笔者介绍说,几年前有日本人组团去塔克西拉,当他们看到这些遗迹受到严重破坏时,主动提出要对其进行修缮。虽然不能确认日本最终是否出资对遗址进行过保护,但是他们确实表示了关心。这给巴斯坦人留下了温暖珍贵的印象。

 

 

日本在巴基斯坦捐赠的公园,其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日本国旗和日本的标记。

巴日文化协会(Pakistan-Japan Cultural Association)是主要的促进两国间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机构,在巴基斯坦设有多达5个办公点,分别在伊斯兰堡、拉合尔、白沙瓦、卡拉奇和奎达,涵盖了首都和4个省会城市,覆盖面较广,能够深入到当地社会。

同样的,该协会也会任命当地人作为主要管理者,以开展交流活动。具体的活动包括:自2014年起,大概有200名巴基斯坦学生在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其中60名获得了日本政府奖学金;每年约有10名从事研究的学生被送往日本学习;自2004年起,约有18名巴基斯坦官员在日本参加了年轻领导人培养计划;自从1980年代,尤其是从2011年起,每年都有巴基斯坦外交人员被送往日本学习日语,为期8个月,截止到目前有20名外交官参加过这个项目;日本政府还邀请巴基斯坦记者到日本交流,以促进两国间的相互理解,等等。

此外,笔者发现“友谊”一词经常出现在一些文献资料当中。为此,笔者向当地的不同人群询问过其对日本的印象和认知。他们的回答很值得玩味:日本的电子产品、办公用品很常见,而且很好用;日本汽车畅销全巴,但是款式很少,付款和交付条款不灵活,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品牌选择;日本人做事很严谨,在资助贫困学生时,他们会做一手调研以了解学生真实的家庭情况;日本人不善于交际,看起来很严肃,觉得有些事情藏在后面,让人觉得不能交心,只能跟他们做生意;日本企业在印度做了很多投资,我们不会买在印度生产的日本品牌的东西等等。
 

四大案例,看日企为何比中企更成功

案例1:大桥胜过水电站

2005年10月8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百年强震,位于群山环绕并被Jhelum河间隔的穆扎法拉巴德严重毁损,交通中断。在重建过程中,其中由Japan Bank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向连接城市两端的Naluchi斜拉大桥提供了融资,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提供了项目设计,于2009年5月动工,于2014年8月正式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出行。

笔者第一次前穆扎法拉巴德,驾车行至此桥时,同行的当地律师就介绍说,这是日本帮助修建的。

克什米尔是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而且落差大,可开发出大量的水电资源,有不少中国企业在当地做水电站开发和实施工作。如果比较水电站项目和桥梁项目,水电站直接带来的是就业机会,然而,当电发出的时候,人们却已经很少记得中国人的贡献;相反,桥梁却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每天都能看到、经过,还是一道风景线,日本人的帮助自然被时常提起。这个案例表达的意思是,日本企业选取的支援项目很好,虽然不大,金额也不多,但是民生示范效应却出奇的好。

实际上,中国企业在克什米尔地区不仅建水电站,也修了公路,为当地提供方便。然而,似乎都不如日本企业给当地人留下的印象深刻。

 

 

日本人帮助巴基斯坦重建的巴控克什米尔Naluchi大桥。

案例2:数十年生产同一款车

日本车企对巴直接投资始自上世纪90年代,十多年来投资持续增加。其强大技术支持的产业竞争力,及其海外投资促进政策体系,相对轻松地形成了垄断市场地位。每个来过巴基斯坦的人都有亲身经历,马路上看到的轿车几乎是清一色的日系车。此外,据行内人士介绍,日本车企竟十数年生产同一款车型,以形成低成本优势和行业门槛。截止到目前,没有人能说他们不成功。

案例3:公园与大楼的明显差异

在首都伊斯兰堡有一个公园,依山而建,风景秀美。该公园占地面积比较大,绿化率很高,攀爬类设施较多,很适合幼儿的户外锻炼。公园由日本政府于1985年捐赠,里面的玩具都标有清晰的日本国旗和日文。

比较而言,在伊斯兰堡以中国名义命名的地点或大楼,是巴中友谊中心(Pak China Friendship Center),主要用于举办各类论坛、会议。然而,公园影响到的是孩子,而大楼则主要提供给政商学界成年人士。两者的作用和潜在效果有明显差异。

案例4:金融类项目的独家秘笈

巴基斯坦Orix租赁公司十分著名,其实际控制股东来自日本。该公司成立于1986年,1987年开始营业,总部在卡拉奇,在巴境内有31个分支机构,是覆盖范围最广的租赁公司。目前在租赁行业(除银行项下的租赁业务)排名第一,资产占比71%。业务投放领域包括公司租赁、汽车租赁、商业车辆租赁、小微贷款和经营租赁等。该公司的优势之一,便是能进行非常有竞争力的国际融资,譬如从日本花旗银行的美元贷款利率是LIBOR+0.675%。此外,该公司盈利能力很强,2015财年,其融资租赁收入占全行业77%,一家独大。根据租赁行业的业务特点,低成本的融资,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是成功的最为关键的要素,Orix公司都做到了。

此外,日本企业2001年参股了巴基斯坦的评级公司,使得他们对巴基斯坦的信用情况非常熟悉,更加有利于开展经营类项目。相比来说,中国的评级公司刚开始出海,要清楚了解海外企业的实际情况,还需更多时日的积累。

结论:直接影响当地人日常生活的项目优先

走出去的日本企业技术优势明显,日本政府、金融机构也为其提供了保驾护航,使得其在海外市场占有上赢得先机。日本企业也注重民生项目,并营造良好的形象,优先援助能够直接影响当地人日常生活的项目,做到把钢用在刀刃上。日本企业在巴很早便进入了经营阶段,他们已经在制造业、汽车运输业、钢铁业、金融业以及化工业等领域做好了布局。

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开发和实施中巴经济走廊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挑战,但机遇始终更多。可喜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然而虚心学习和掌握一些他国成功经验,依然非常必要。

    资料来源:凤凰网
    转载时间:2016年10月18日

    转载网址:http://news.ifeng.com/dacankao/bajiriben/1.shtml#_www_d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