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书评】 评《日本之美》:捕捉画魂

 

 

刚接到勇健先生书稿时,对书名冠以“日本之美”颇有疑惑,即使参阅副标题“绘画艺术研究”,直观感觉是这一研究就为体现东山魁夷绘画作品中的“日本之美”,有研究面过于狭窄之嫌。及至翻阅目录,方始释然。这是一部文艺美学学术专著,与之前拜读过的勇健先生的其他学术专著一样,学术功力深厚,每一研究必有建树。

东山魁夷(1908~1999)是20世纪日本的伟大画家、画坛巨匠。但如果仅从绘画角度理解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作家。他创造了许多绘画杰作,也留下了大量的散文或随笔。1926年,他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时,被安排在日本画系,但他成为画家时,倾心于油画,而对西方的倾倒终生伴随着他。可是,他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其他画家成长的道路:1931年,东山魁夷一毕业就去了欧洲,但不是去作美术上的深造,而是直接进行生活体验和思想锻造。他首先选择的是德国,当时欧洲大陆上正风行的现代主义流派,东山魁夷却进入柏林大学哲学系,课余时间流连于各国博物馆,参研西方的古董。由此,西方古典哲学和古典美术孕育了他以后创作中的深刻哲理和稳健方法。

勇健先生研究的正是东山魁夷的艺术理念及其艺术作品中深蕴的思想内涵。他在书中说:“本书打算从美学的角度研究东山魁夷绘画艺术,因此,我也试图通过一系列概念去理解东山魁夷的绘画。我找到的概念主要有:日本之美,乡愁,象征,无常,感受性,单纯化,装饰性,对称,映像。这些概念,并非我从先前读过的某些美学著作中拿来强加于东山魁夷绘画之上,而是从东山魁夷的文章中找到、在东山魁夷的绘画作品中看到的。在本书中,我将尽可能地使这些概念的意义明确化、清晰化,并通过它们去把握东山魁夷的绘画艺术。若用昆德拉式的表达,这些主要概念或关键词,亦即东山魁夷绘画艺术的‘存在编码’。捕捉住、揭示出东山魁夷绘画艺术的‘存在编码’,也就意味着理解了东山魁夷的绘画艺术。”(《日本之美——东山魁夷绘画艺术研究•导言》)也是出于这一方法,勇健先生从东山魁夷的文学作品中找到了东山魁夷对自己艺术理念的诠释,如东山魁夷在《探索日本之美》一书的前言中所说:“这些作品,是在我作隔扇画时,探索日本美的精神进一步昂扬的时期产生的。由于各篇作品都是用这样的心境贯穿起来的,所以才选择了这个书名。”这是作者的自我说法,而研究者则需要通过全面的审视、研究,然后方可进行审美提炼,“日本之美”便自然显现出来了。

研究东山魁夷,对勇健先生而言是一种幸运,因为,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很少能作出权威性的解释,甚至是无法“说明”,一件艺术作品的“伟大”、“首创”并非出于艺术家本人的“发现”。这是普遍现象。但东山魁夷同时是散文作家,对自己的美学理念、艺术思想多有述及。他的一些触及美学观念的散文作品,如“一片树叶”,还被编入我国的中学课本。当然,这并不等同于对东山魁夷的研究就是在进行对东山魁夷言论的复述。正如勇健先生所说:“探索和揭示东山魁夷绘画作品之所以美的‘道理’……不仅在东山魁夷的绘画作品中是隐藏着的,在他的随笔或散文作品中也是隐藏着的。正因为并不是现成的,而是隐藏着的、有待探索和揭示的,才有了‘研究’的一席之地。”拜读勇健先生的这部专著,就能深深地感觉到,对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理解,还须从研究的角度切入,这不仅是对艺术作品品质的真正理解和其价值的准确评估,还有对超越艺术技巧的艺术灵魂的捕捉。没有艺术灵魂的艺术作品是与伟大沾不上边的。

当然,勇健先生的专著还提出一个问题,即对艺术作品的美学提炼,并非由学者赋予,而必须是从艺术作品中加以提炼,而能够提炼出的艺术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而这个问题正是对为艺术而艺术者的善意提醒和劝导,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资料来源:凤凰网
    转载时间:2016年02月19日

    转载网址:http://js.ifeng.com/humanity/read/digest/detail_2014_07/11/2580729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