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在华日企将如何发展?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田端祥久

人民网北京2016年1月9日电(张靖) 自2010年中国GDP规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不同于前30年的特征,增速逐渐放缓,进入2014年,GDP增长率达到7.3%。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重点任务转变为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在华日企的经营状况如何?日本企业怎样看待中国业务?今后在华日企的投资方向、业务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对此,日本贸易振兴机构8日在京召开“‘新常态’结构调整中日本企业的中国业务”说明会,北京代表处所长田端祥久进行了详细介绍。

半数以上的在华日企欲“维持现状” 定位内需市场成主流

田端在会上表示,近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开展了《2015年度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活动实况调查》,对日本企业在华业务的经营情况、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今后一到两年的业务发展方向”时,表示将会“扩大”业务的企业占38.1%,自98年实施调查以来首次低于40%,比去年的46.5%下跌8.4个百分点;表示“维持现状”的企业最多,占53.1%;表示会“缩小投资”或“转移”、“撤退”的企业占10.5%,比上一年的7.5%增加了3个百分点。

对此,田端认为并不是日企整体都降低了投资意愿,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差异很大。从“行业”看,非制造业 “扩大”业务的比例高于制造业。从行业类别看,食品业、运输机械、批发零售业等定位中国内需市场的企业“扩大”业务的比例较高;纤维等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比例较低,跌破20%。从地区看,在湖北、北京、上海等内销比例高的地区发展的企业扩大业务规模的意愿相对较强;在山东、辽宁等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发展的企业扩大业务意愿较低。

同时,分析中国商务部近年公布的日企在华投资金额和新增投资项目数可以发现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去年第三季度日企投资金额进一步下滑。二是观察08年到15年的数据,每个季度的投资金额在10亿美元左右。从均值来看,14年到15年的投资额并未大幅下滑,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11年到13年的增长相对过多。之所以出现投资剧增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快、日元汇率高,利于海外投资。三是从新签订投资项目来看,15年三季度较上一季度有了大幅增长,因此可以预期未来的投资金额将呈现增加趋势。

对于15年计划“缩小”投资规模或“转移”、“撤退”的企业比例增加,田端认为主要是因为企业销售额减少、人工成本增加以及发展潜力降低。

“新常态”下的日企 亟待业务结构重整

为了检验调查结果,贸易振兴机构还针对27家在华日企进行了采访调查。

在调查中,多家企业表示实际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但是有不少企业仍持乐观态度,同时还认为应当适应中国市场做出业务结构调整。

调查显示,有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尚属稍微减缓的范畴,仍然看好未来的走向。还有企业认为尽管进入“新常态”,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较高,市场潜力仍然较大,产业正向高度化发展,个人消费并未出现大幅下滑,消费仍然活跃,中等收入群体在优质产品上的消费欲望仍将持续。

在采访中,一部分企业展示了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业务调整的积极姿态。他们认为目前公司业务与市场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所经营产品的优势不适合中国市场环境,需要改变商业模式,调整战略。还有一些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在环境、健康等方面潜在的巨大商机,力求开拓新型业务产生新的商流从而提高销售额。

产品渐由加工型低附加值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除了对在华日企进行的《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活动实况调查》外,贸易振兴机构还专门针对日本国内的141家企业(在华日企总公司)进行了一项补充调查。在回答“中国经济减速整体上对公司业务有影响吗”这一问题时,认为有负面影响的企业占30%左右;而回答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的企业占到60%。今后计划扩大在华业务的企业占43%。

多数企业表示将扩大消费、ICT、环境、健康、护理、物流、中小型汽车等方面的业务。随着日元贬值、中国人工成本增加,企业产品有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的倾向。

记者观察

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一直是吸引外企的一块大蛋糕,包括日企在内的众多外企曾经也依靠低人工成本、低材料成本、低环境资源成本盈利创收,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如今,在经过一段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换挡期,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从高增长向有效率有质量的增长转变。新常态下,“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返,很多企业出现了“不适应症”,有减少投资的,有转移业务的,也有撤退的。

但事实上从长远来看,中国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的机会很多。要想谋得进一步的发展,企业就需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投资环境,适时转型,积极调整业务结构,从成本导向迈向研发导向,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力度,开拓中国国内消费市场。

    资料来源:人民网
    转载时间:2016年01月12日
    转载网址: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6/0110/c35463-2803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