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从钓鱼岛和东京奥运看中日恩怨

核心提示:网友“宛楠”把日本视为“可怕的对手,中国崛起必须击败的敌人”,而在“临风堂主人”眼中:“又过了六十余年,日本仍在进步,与其一味憎恨,不如去思考如何赶上!”

这种情绪之复杂,是网友“王又又牙牙”买车的时候不会去买日系车,但索尼和日本料理又是他的爱;是“会潜水的猴子”的纠结表述:“反对日本的人,去到日本看看;不反对日本的人,看看日本历史。”

在满世界惊诧于天后王菲和李亚鹏、汪峰同天离婚,感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时,中日两个邻国,却是再经历一百个“七年之痒”也没法分手。

“九一八”即将到来之际,来自钓鱼岛的最新消息让中国网友“大快人心”。据日本共同社报道,9月11日,4艘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海域,和日本海上保安厅的4艘巡逻船展开“一对一”对峙。日本船向中国船发出警告,中国船则回应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网络舆情显示,确定中国是钓鱼岛博弈的赢家的,不止《澳门日报》社论,还有像“马扎菲”一样的众多网友:“应该说这一年里中国改变了日本所谓实际控制钓鱼岛的现实,让中国实现了常态巡航钓鱼岛的历史性突破。”网友朱长虹分析,自20国峰会习总和日首相交流钓鱼岛及相关问题以来,我国先有战机飞抵冲绳,又有海警钓鱼岛巡逻。“虽日本试图进行跟踪,但终不敢较量。较之去年,我国虽未动声色,但行为已然证明,我对岛鱼岛行使主权的决心和信心。抗日战争虽已成历史,但我们不能忘却,不忘过去屈辱,才能完美展示今天的强大。”

又是一年“9•11”。当美国人纪念他们和伊斯兰世界结下12年的“梁子”时,千里之外,中国和日本还在掰扯延续100多年的恩怨。

日媒称日渔船不敢去钓鱼岛,曾被中国海监船追赶,但网友“hr”戳穿,对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日本来说是“哀兵策略”,“故意在国际舆论上制造中国挑衅的现象,想让他的小伙伴们帮忙”。

虽然“进入钓鱼岛海域直接开战”的冲动、“打鬼子、揍小日本”的愤怒、“咱们光说不练嘴把式”的批评仍在网络大行其道,但理性的舆情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增长。

网友“富智理”用“小不忍则乱大谋”安抚躁动的网络愤青:“不要中了日本人的激将法,我们中国现在发展在关键时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网友汪涛则不卑不亢:“该强硬的时候,咱们祖国还是强硬得起来的。只是打仗这东西,孙子兵法已经阐述得很明确了,是下策。想想这60年的和平时光,来之不易,不要轻易言战。”

“但钓鱼岛之争决非短期内能解决,这就意味着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中高速增长?政局能否长久稳定?其次中俄关系,美日关系甚至欧洲非洲的动态都会影响到钓鱼岛。钓鱼岛也许只有战争能够解决,但应该拒绝。”“马扎菲”分析。

东京的申奥成功,又是给中国网络“主战派”浇了一大盆冷水。网友“Obanews”不知是遗憾还是庆幸:“东京申奥成功,日本必然得收起利爪,这仗看来暂时是打不起来了,至少在2020年前是这样。中国,又争取到起码10年的和平环境!”

但不消停的偏右日媒《产经新闻》,随即又将钓鱼岛问题和东京申奥成功挂上了钩。文章称,在日本举国沸腾的时候,中国却在给日本施加压力。“日本不能忘记1964年东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时,中国趁机进行了首次核试验。现在中国投入无人机,是一种新的恐吓手段。”

这样一来,“气不过”的中国网友就有了两大选择:一是表扬“特立独行”的东京电视台——当日本国内大多数电视台都在直播东京申奥成功时,唯有它正在做钻石广告;当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辞职时,它正在播生发剂广告;当金正日去世时它在放“请看这条漂亮的红鲷鱼”。

如果说前一种调侃带着点酸溜溜的意味,第二种表态就更得中国网友的心了:“我也喜欢东京举办奥运,只是因为义勇军进行曲将会在日本无数次响起。”

在这其中,身处中国舆论场的日本人就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但他们回避了钓鱼岛问题,却没法掩饰对东京申奥成功的喜悦。

一直以来最“玩得转”中国微博的日本人之一,可算日本女优苍井空了。9月8日她这样婉转地庆祝:“今天起来后看了短信就知道了,决定了东京奥运会!!5年前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还不在北京。所以我在的话一定想看了。我一次也没直接看过奥运会。所以很期待!但7年后……我几岁啊?”

即便这样看似闲聊的微博,即便有过“钓鱼岛是中国的,苍井空是世界的”中文标语的“特别待遇”,依然有网友忍不住在这条微博下发泄愤怒。“中国警察阵线联盟”留言:“不管日本奥运会多么牛逼,我相信只要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远渡日本去看,让中国的人民抬起抗日的头颅,让侵华战争中逝去的人听到来自战败国的中国声音,灵魂得以安息,努力吧,中国勇士们,踏平东京的时间就要到了……”

和在中国的日本人低调庆祝相反,有在日本的中国网友却选择了高调。

在《新华侨报》开有专栏的“辛子IN日本”除了直接祝贺东京申奥成功,还特发出了安倍晋三在Facebook上的背景图片——安倍在田野间给一个日本老太太鞠躬。“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时刻记得谦卑地向人民鞠躬,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是有希望的。”

果然,一波愤怒的中国网友随即袭来。在百来条评论中,就有“卖国贼”、“卖身求荣”“日本为何不正视历史”的反驳。

辛子后来也解释了高兴的原因:“因为来日本15年了,几乎没听说过这个岛国有什么大喜事。除了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就是自杀、他杀、交通事故这些‘人祸新闻’。一个缺乏‘新闻联播’的国家,新闻内容不是悲惨就是悲壮,常常‘形势一片大坏’,很难听到什么大喜事。所以听到东京申奥成功的消息,真是大吁了一口气:哇,总算有点儿值得庆贺的事了!”

相对中国网友的群情激奋、日本人的低调“蒙混过关”、在日中国人的高调捧安倍,在中国、日本各生活了11年的年轻人松本一博,反倒是最理性的一个。

“东京成功获得了202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也是日本这几年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奥林匹克是一个让世界友好和团结的活动。也希望日本通过这次的奥林匹克,能给世界带来感动。”

虽然他的微博也招致了骂声,但他随即回应:“新闻出来后,看到了很多祝福的评论,让我感到了真心希望日本能给世界带来感动。同时也看到了很多愤青。让我感到很遗憾。无论是一个仇恨的国家,还是什么,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去祝福,也没有必要去批评,同时我也期待中国能在2020年东京奥林匹克上,能拿到最多的金牌,给中国争光。”

松本一博的不卑不亢,能在中国网络上站住脚,不是没有原因的。

改革开放30余年,凤凰网微博民调发现,中国人的日本观,早就不仅限于“抗日战争”。

网友们高频率提到的日本关键词有:樱花和富士山的旅游美景,宫崎骏、海贼王、火影忍者、蜡笔小新和机器猫,成人视频,还有以《追捕》、《东京爱情故事》为鼻祖的诸多日本影视剧……

零点指标数据2011年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普通公众提到日本首先想到的是电器产品,选择比例高达49.9%,南京大屠杀虽然是学生教师的首想词,但是也有高达40.6%和35.7%的学生选择了樱花、漫画、动画片。

“阿姨洗铁路”(日语我爱你)、“亚撒西”(日语温柔)、“大丈夫”(日语没关系)、“撒鼻息”(日语寂寞)、“那路或多”(日语原来如此)这些词,对于大批中国年轻网友也是毫不陌生,频繁跳跃在微博的语言中。

纵观网络舆情,当代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可说是前所未有的五味杂陈:第一味是对抗日战争、日本不承认历史的仇;第二味是对日本风景人文、文化及日货的爱;第三味是对日本民族性里认真、人性、注重保存本国文化、有礼的敬;第四味是对日本民族性里残忍、变态一面的厌恶;第五味是对日本未来“潜在危险”的怕。

而“铺天盖地的抗日神剧”,已经被中国网友认为是一种过度的意淫。“肌丝灵”就指:“以为反日就是爱国,与反YP(网语,指不能适应上海生活还要骂上海的外地人)就是爱上海一样,是一种不成熟思维的体现。持这种观点者往往思想偏激,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维。”

经历过八年抗战、从民国走到新中国的著名报人王芸生曾在《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中写道:“迄今又三十余年,日本著著进步,窥伺之计无穷,而中国则积弱之势,每况愈下……谁实为之,孰令致之,览兹篇者,庶知耻而怀奋焉。”

这段话,到今天还没被丢进故纸堆。

网友“宛楠”把日本视为“可怕的对手,中国崛起必须击败的敌人”,而在“临风堂主人”眼中:“又过了六十余年,日本仍在进步,与其一味憎恨,不如去思考如何赶上!”

这种情绪之复杂,是网友“王又又牙牙”买车的时候不会去买日系车,但索尼和日本料理又是他的爱;是“会潜水的猴子”的纠结表述:“反对日本的人,去到日本看看;不反对日本的人,看看日本历史。”

这真是:中日恩怨几时了,往事知多少……

 

文章来源:凤凰网

转载日期:2013年09月15日

网        址:http://news.ifeng.com/opinion/wangping/zhongrien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