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一部关于战后日本外交的力作

——评《战后日本外交(1945-1995)》

刘德有

在20世纪,日本是一个在历史的激流中大起大落、激烈浮沉的国家。由于这个原因,六七十年代日本在经济上再次崛起之后,每当历史发生重大变化,人们总要问“日本向何处去”?特别是冷战的结束,促使人们对这个问题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关心。因为战后日本的国际定位是与美苏对立的冷战格局紧紧相连的,随着冷战格局的崩溃,日本将如何在冷战后的世界上重新定位,自然成为一个值得瞩目的问题。然而,正像有人所评价的那样,至今还很难说日本已确立了明确的外交战略,似乎日本“只有外交战术而无外交战略”,从而使外界的人们对今后日本外交走向产生一种“不透明”、“不确定”的感觉。不过,不管日本的外交战略怎样不明确,它在今后调整其外交政策却离不开冷战时期的历史遗产。因此,研究战后日本外交的发展历程,对于展望今后日本外交的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冯昭奎、刘世龙、刘映春等6位作者撰写的《战后日本外交(1945-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对战后50年日本外交的发展变化作了深入、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观点。该书编者大胆地采取了顺着战后日本外交发展的5条主线展开论述的独特结构。这5条主线是:(1)从战败国出发的外交;(2)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的外交;(3)不断向美国以外的世界拓展外交地平线;(4)经济外交;(5)国内政治与外交。我认为这5条主线之于战后日本外交,就像折扇的扇骨之于折扇一样,确实展现了战后日本外交的基本脉络。因此,采用这种结构,就把战后日本外交的轮廓与特征鲜明地凸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由于每位作者对其承担的部分有所研究专长和积累,因此对每个专题做出了较深入的发掘。所以,我感到该书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战后日本外交的历史记录。

……

(未完,详见附件)

附件:一部关于战后日本外交的力作

 

资料来源:《日本学刊》1997年第6期第138-142页

转载时间:2013年0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