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钢铁生产所需主要原烯料铁矿石和炼焦煤等基本依赖进口,国内生产的30%左右的钢铁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但仍能长期保持钢铁大国和强国地位,关键就在于其产业集中度高而且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其主要经验如下:
通过合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早在1934年国营八幡钢铁厂民营化后和具有80年历史的民营釜石钢铁厂合并为日铁股份公司;1950年重新获得发展,为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平衡竞争的需要,又按东西地区分解为富士钢铁和八幡钢铁两家公司;通过6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大发展,到1970年日本钢产能已达1.3亿t。为提高日本钢企国际竞争力,于1970年两家公司又合并重组为新日铁公司,成为年产钢超过3000万t的世界第一大钢,并带动日本钢铁业保持出口比重达30%,且钢产量世界第一的地位至1995年。
新日铁利用合并后的优势,狠抓节能技术应对1973年发生的世界石油危机,并针对石油危机造成的生产下降和产能过剩,于1979-1993年通过4次合理化改造共淘汰落后高炉8座、轧钢生产线7条及相关设备,并将生产向新建的临海钢铁厂集约,最终使其生产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百年老钢铁厂釜石厂只剩下1条线材生产线;广烟厂高炉全停后,转炉采用冷钢铁料吹氧喷煤化铁后炼钢,生产均超过预期。这也带动其他日本大钢厂采取了类似措施,最终共同度过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等难关。
2002年,因不满新日铁依靠一家独大的优势,通过降价扩大向日产汽车提供钢板的“日产冲击”,日本第2大钢NKK和第3大钢川崎制铁合并成为JFE控股公司。同时,JPE控股公司吸取了新日铁合并中的经验教训,合并后半年,2002财年利润即超过新日铁。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新日铁合并后过分注意合并前双方的利益。如董事长由甲方担任,总经理则由乙方担任,下一任则轮换担任;董事会也由双方各占50%组成;关停落后设备由双方均摊。这样既影响选贤任能和厂际交流,也易损害整体利益。JPE则在合并前一年即组织NKK福山厂和京浜厂分别与邻近的川铁水岛厂和干叶厂进行技术协作和人员交流,合并后即将福山厂和水岛厂组成西日本钢铁厂,京浜厂和干叶厂组成东日本钢铁厂,很快做到了互相融合、技术推广和地区专业化分工,不分彼此关停了2座高炉和7条轧钢生产线,估算当年合并效益达500亿日元。
②针对新日铁多种经营领导不力和后期技术投入不足,未能发挥不锈钢薄带连铸技术优势,对企业总体和长期效益不利的教训,JFE控股公司从机构上采取了下设JFE钢铁、JFE工程、JFE城市开发、川崎微电子及IFE技研等5家独立经营公司,合并精简员工后技术力量反而有所增强。2002年,新日铁商事亏损320亿日元和子公司新日本化学亏损380亿日元,而JFE控股公司效益却大为改善。
面对JFE控股公司的强劲挑战,新日铁本拟和住友金属、神户制钢合并以扩大规模,但因受“公平交易法”的限制而未能实现,而只好在与上述两家公司加强互相持股作为主要的协作方式同时,加强了公司经营管理的改革。如将新日本化学的焦炭生产划归君津厂管理,既强化管理又简化了供应关系;成立新日铁工程分公司以统管有关企业;和住友金属、神户制钢下属同类子公司合并的同时,并将八幡厂、光厂不锈钢生产部门和住友金属和歌山厂不锈钢部分合并为新日铁住金不锈钢公司。由此,八幡厂停产无缝管生产线、和歌山厂停产80t电炉和轧钢生产线1条及光厂停产不锈钢带钢生产线各1条,使公司不锈钢生产扭亏为盈并成为日本最大的不锈钢厂,加上废除了两系轮替的不合理领导任命体制,各厂效益普遍改善,于2005财年营业利润又超过JFE,加上JFE领导层于2007财年暴露出两系不和的矛盾,预计今后新日铁仍将保持优势地位。
日本媒体对钢铁业的合并重组给予了肯定,但也指出了今后应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①通过合并重组使日本5大钢集中度达到78.3%。
②合并重组对企业扩大规模,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十分有效。
③为充分发挥合并重组的有效作用,建立合理的机制是必要的,但双方管理层的真正融合是关键。考虑到双方多年来形成的不同观念,在初期建立对等制约机制是必要的,,但不宜过长,如新日铁因持续过长而影响了企业效益的提高,而,JFE控股公司则因矫枉过正而未建立这一机制,致使主张发展钢铁的川铁派掌权后忽视了NKK派为主的JFE工程的合理利益,即对合并前,由于川铁处理不当带来的约500亿日元亏损,JFE控股公司未予解决而导致双方不和,从而影响集团效益的稳定增长。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
日本钢铁业在原燃料基本依赖进口和钢材出口比重达30%的不利条件下,保证生产的稳定增长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①新建大钢铁厂多布局在临海港口,既可缩短进出口运输距离简化运输,又可充分利用节能型低价的水路运输方式。
②狠抓节能降耗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力求少用能源资源的同时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如1973-1995年期间针对石油危机后能源价格暴涨而狠抓重大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如副产品煤气发电、干熄焦、高炉顶压发电、连铸、热装热送和连续退火等大都得到推广,节能率达21%,吨钢能耗居世界先进水平。本世纪初发展循环经济以来,社会废物利用更是扩大到废轮胎、废木材、废家电和汽车废钢。
③在保持产钢规模1.2亿t水平下大力发展高强度钢、耐蚀钢和高级电工钢板等高级产品,在降低原材料消耗的条件下既为社会节能做贡献,又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追随日系汽车厂进军海外,合资生产汽车用钢就地供应,对各方均有利。如新日铁和中国宝钢在上海,和安赛乐在欧洲,和米塔尔在美洲;JFE钢铁和广钢在广州合资建立汽车板厂;神户制钢和住友金属则根据自身特长在亚洲合资建厂生产汽车用弹簧、焊条和悬挂装置等产品,效益显著。
④为确保铁矿石;炼焦煤等稳定供应,日本各大钢除和矿业巨头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外,还会同有关商社参股海外矿业公司。
责任编辑: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