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日本汽车市场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二手车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迅速成长,并于90年代中期达到相对饱和状态,汽车保有量不再大幅度增长,基本维持在7500多万辆。


  手车市场是整体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车市场的延续,健康顺畅的二手车流通体系客观上需要完善的二手车流通运营体制作为保障。日本汽车市场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二手车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迅速成长,并于90年代中期达到相对饱和状态,汽车保有量不再大幅度增长,基本维持在7500多万辆。


  据统计,日本每年约1300万辆在用车进入流通领域。其中,进入二手车市场流通约有800万辆。日本新车销量与二手车流通量相对恒定。从汽车生产到新车销售、二手车流通,再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弃物再利用等各个环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日本二手车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汽车消费群体由以集团用户向私人用户过渡,家用汽车开始在平民中普及,汽车市场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1960年,日本汽车销量为40.82万辆,其中轿车销售14.52万辆,社会汽车保有量为135.35万辆。到1969年日本汽车销量就达到了383.54万辆,轿车销量为203.67万辆,社会汽车保有量达到1572.67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47.5辆。

 
  第一阶段,旧车抵价购买新车,市场形成。虽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新车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二手车市场还处于不发达阶段,二手车除了个人之间买卖外,大部分是新车销售店的“以旧换新”业务。为了控制旧车抵价的风险,日本鉴定评估协会制定出了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于1966年开始在置换业务的新车销售店中实施。这一阶段,诞生了日本首批二手车销售业者,其中大多数都曾经是新车销售店的推销员,他们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利用自己在新车销售店工作过的经历及人脉关系,开始大量从新车销售店中收购二手车。为了销售二手车,他们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展示销售场所,形成了二手车市场的雏形。这一时期,二手车销售价格成为二手车销售企业的商业秘密,且价格不透明,只有当用户选购二手车时,才由二手车销售员口头告知,随意性很大。


  第二阶段,拍卖引入二手车,市场价格机制形成,成立行业组织,建立行业自律管理机制,进入成长期。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二手车专业经营企业开始在车辆展场卖场标示二手车销售价格。进说70年代,日本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1970年,1979年,日本新车销量从470万辆增至575万辆,汽车保有量从1758万辆增至3632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由原来的169辆增至312辆。较高的汽车保有量为二手车市场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日本二手车市场在60年代的随意性及商业欺诈现象并没有因为市场的迅速增长而得到改善。为此,日本政府一方面着手完善二手车流通相关政策,一方面扶持成立相关行业组织并注重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1971年,在日本通商产业省和运输省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古车贩卖协会连合会(简称中贩连JU),即二手车销售商协会,制定了行业自主规则,并指导行业实施。1971年,设立了自动车公正交易协议会,并负责汽车公平竞争条约的实施。该条约的核心就是要求无论新车、二手车广告、展卖都必须按照规范的标识来公布车辆的基本信息。1977年,以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为基础,制定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通过政府行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行业组织实施行业自律管理,日本相关部门极大地改善了二手车市场环境。同时,一些二手车经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开始注重品牌形象,规范经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二手车市场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随着市场的发展,一些专业二手车经营企业改变了由于实力不同而从新车经销商处收购价格存在差异的不公平交易现象。拍卖这一交易方式通过公开竞价,规避了二手车批量收购环节中对小规模经营企业的歧视,受到小规模二手车销售商的欢迎。二手车拍卖在70年代得到迅速普及。

 
  第三阶段,市场成熟。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日本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汽车市场基本走向成熟。统计数据表明,1980年,日本新车销量为501万辆,1990年销量到达顶峰,达到了777.75万辆,从此以后,日本汽车市场趋于饱和,新车销量不再增长,逐步稳定在年销售5007辆左右。二手车市场的转折点出现在1992年,在这一年二手车销量实现了与新车销量持平(注:指注册车,微型车除外)。至此以后各年,日本二手车销量均高于新车。2006年,日本机动车保有量为7899万辆,除摩托车、三轮车及牵引车以外,汽车保有量为7550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超过600辆,奠定了二手车市场的基础。其中新车销量为574万辆,二手车销量为807万辆,二手车销量为新车的1.4倍。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在第三阶段日本二手车流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二手车拍卖业,自1978年首次采用POS计算机映像拍卖系统以来,由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拍卖效率,避免由于拍卖师人为干预而产生的不公现象,而得到全行业的认可,并得到迅速普及,实现了二手车拍卖行业的一次革命,盘活了整个二手车市场,成为日本二手车流通行业的一大亮点(见日本二手车市场结构图)。2006年,共有827万辆二手车参与了拍卖,成交440万辆。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新车销售低迷,成色相对较新的二手车数量减少,日本二手车市场较低迷,出现了所有类别的二手车销量均下滑的局面,共售出429.8万辆二手车,同比减少6%,已连续8年下滑,降至1985年以来最低水平。

 
日本二手车流通法规

 
  在日本,没有专门针对二手车流通的法律或法规,与二手车流通紧密相关的法律及解释如下:旧货营业法。为二手车流通的主要法律依据,其执行管理部门为日本警察厅。规定进行二手车销售必须是有一定资格的旧货商。经营旧货(如:艺术品、汽车、服装等13种)必须获得都道府县(相当于我国省级政府)公安委员会的旧货经营许可,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发现盗窃物品在旧货交易市场上流通。其实旧货经营从业资格并没有资质条件(如资金、场地及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等)具体要求。


  道路运送车辆法。执行管理部门为国土交通省。为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并对其进行恰当使用,对汽车的注册登记、检查、维护、修理以及保安基准等项内容列入国家法律之中。其核心点是汽车年检制度,只有通过年检审核的车辆才能允许上路行驶。

 
  赠品标示法(防止不合理的赠品及不合理的标识法)。其执行管理部门为公平交易委员会(相当于省部级的政府部门)。该项法律主要是对进行商品销售时的标识方面的规定。在汽车行业,由公平交易协会根据赠品标示法制定了《汽车公平竞争规约》,并通过了赠品标示法的认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内容包括企业有义务提供消费者选择商品时所需信息、广告宣传方面特定事项的标示基准,禁止不正当表示等,目的是使一般消费者能够选择恰当的商品,同时避免企业间过分竞争和相互不信任。该项规约详细地对二手车销售时的标示也作了详细的规定。


  汽车回收法。执行主管部门为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该项法律明确了汽车制造商在其制造、进口的汽车达到使用年限时有对由于报废汽车所产生的工业垃圾实行回收处理的义务。汽车销售商从汽车所有者手中回收达到报废条件的汽车时要作为“回收业者”进行登记。

 
日本二手车流通主体

 
  日本是一个充分竞争的社会,政府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在日本申办二手车销售或拍卖商,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只要符合旧货业营业法,取得当地都道府县警察署的许可,就取得了二手车经营资质,不受场地和资金规模的限制。二手车流通相关的企业主要有四种,即:新车经销店、二手车销售店、二手车收购店、二手车拍卖场。

 
  新车销售店。几乎所有新车销售店都有二手车收购与销售业务,全日本新车销售店销售的二手车数量约占二手车总销量的30%。

 
  二手车销售店。在日本登记注册的二手车企业(包括个体经营户)约335家,其中开展正常经营业务的约为2.5万家,其中约90%左右的企业规模较小,员工数量在20人以下,平均企业运营资本金约1000万日元(约657元人民币)。

 
  二手车收购店。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在日本除了新车销售店、二手车销售店开展二手车收购与销售业务外/还滋生了一种新的二手车经营形式,即二手车收购店。其业务就是面向最终用户收购二手车,然后批量出售给二手车销售店,或放到二手车拍卖场进行拍卖,而不直接向用户销售。2006年,由二手车收购店收购的二手车达90万辆。

 
  二手车拍卖企业。在日本,二手车拍卖很发达,也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二手车流通形式。日本的拍卖会场共有132家,一般规模较大,占用场地面积也比较大,有些类似于我国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常年停放着上千辆待拍二手车,供拍卖场会员选车。拍卖场的现场拍卖会,都是事先向会员展示车辆,由会员通过现场看车及车辆信息表锁定目标车辆,通过电子竞拍器进行竞价,极大地提高了拍卖效率,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受到广大二手车业者的欢迎。二手车拍卖场不但可以接受委托进行拍卖,而且也可以自己收购车辆用于拍卖。拍卖场实行会员制,只有二手车经销商才有资质成为拍卖会员,,不仅包括本国的二手车经销商,还有很多外国的二手车经销商长期驻扎参与竞买。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强大的拍卖系统,定期对二手车进行拍卖,极大地提高了拍卖效率,大大降低了二手车流通的成本,提高了二手车流通的速度,实现了企业的资源互换,并虽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使得拍卖过程更具公正性。

 
日本二手车评估制度


  1966年,日本成立了财团法人“日本汽车鉴定协会”,开展了二手车鉴定标准的制定、鉴定师的技能考试、注册鉴定师的进修培训等业务,对规范二手车的评估行为起了重要作用。要取得鉴定师资格,必须参加协会的培训,然后通过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协会颁发资格证书,该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目前,日本二手车销售店所属的注册鉴定师已超过14.1万人,鉴定业务实施店达9000家左右。为避免鉴定观点和方法不统一,协会制定了鉴定基准价格和车辆检查单,用统一规范的格式和内容记录所检查的二手车情况。由于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严谨细致客观,便于操作,很好地解决了二手车市场的诚信问题。


  日本的二手车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最主要的是几个较大的二手车公司的第三方认证标准,如Gulliver公司的“监价标准”、AUCNETd司的“AIS”等。据悉,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都认可并使用“AIS”。虽然各个公司的认证标准自咸一家,但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和长期的发展,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信赖。

 
  不同的二手车公司采用不同的认证形式,有的是十分制,有的是百分制,但具体的检测项目基本相同。出厂日期、使用年限、此车款目前的库存、里程数、是否加装了ABS、天窗、内饰、配置等都是检测的项目,不过,其中最重要的是是否出现过事故。

 
  在日本,经过检测的二手车上详细地注明了车况,不存在任何“水分”,被骗上当主事鲜有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张榜公示,并严厉处罚。多年的充分竞争铸就了日本二手车诚信的市场。而且,在日本,虽然认证估价标准不同,但同一辆车最后的交易价格相差无几。远程拍卖出现以后,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更是享受到了平等的待遇,消费者也是平等的,地区之间几乎没有差价,还有更多的选择。

 

责任编辑: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