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日本科学家表示在太平洋国际海域发现巨大稀土矿藏,估计储量在800亿至1000亿吨,可以通过将海泥打捞上船,从中提取稀土的方式开采。英国媒体就此评论说,日本若开采海底稀土耗材耗力,从目前看来只是“白日做梦”。
 
日本科学家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巨型稀土矿,但这一发现对陆地上现有大型稀土项目的矿商来说基本不构成威胁。稀土矿商暂时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开采海底稀土资源可能需耗时数十年,资金投入巨大,目前看大概只是一场“白日梦”。

     
报道指出,日本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发现的海底矿床蕴藏着大约800亿至1000亿吨稀土,比陆地上任何稀土矿的储量都大。但如何从海底把这些资源开采出来,他们却语焉不详。

      分析师莫雷诺就此表示:“‘饥不择食’是我首先想到的词。这种事适合新闻炒作,但我认为,不具实际操作性。”由于稀土供应是许多高科技产品生产的关键,日本正为确保稀土供应而绞尽脑汁。“日本人显然十分受挫,急于寻找替代来源。”莫雷诺说。

       美国控制中国四成稀土:北京为何无力反抗?

       包稀铁定取消稀土经营权,上面通知办理了。

       据称包稀贱卖稀土十五年,中国损失十万亿,上面震惊了,要秋后算帐。中铝收购包钢,然后稀土注入包钢是第一期计划,包稀的贱卖勾当终于列入重点管理。

       而包稀第二股东是美国人,为什么能够得到稀土,而且包稀的三成稀土即中国三成稀土,让上面十分震怒。很快会对人民有所交待。美国早收购包稀三成多,贱卖十五年的原因这里了。

       最后,中国计划全面收编稀土,只能让国资直接管理。阻止私人介入,断盗卖,为提高稀土国际价格控制权做好前期准备。

       中国人,保卫我们稀土的战斗要全面胜利了。

       
汉奸!稀土20万1吨卖日本,1公斤20万买回来。

       为改变中国稀土资源遭贱卖状况,我国对稀土资源的出口也在加强管理。今年7月,中国宣布把稀土年出口配额下调40%。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据记者调查,一种变相走私稀土合金的行为,正在江西赣州蔓延。央视《经济信息联播》2010年11月15日播出节目《稀土之痛》,以下为节目实录:
我们要说的话题是关注度极高的稀土,稀土是一种叫做镧系元素的统称,其中包括17种稀有化学元素,在超导、航空、激光、永磁等高科技领域应用极广。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全球的30%,但贸易量却占全球的90%以上。由于我国没有稀土定价权,而出口又极大,结果只能是低价贱卖稀土,这曾经被业内戏称为稀土比白菜还便宜。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对稀土资源的出口也在加强管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据我们记者的调查,一种变相走私稀土合金的行为,正在江西赣州蔓延。来看记者的调查。

      记者了解到,由于资源保护的监管,单纯的稀土出口受到更多的关注,但在江西赣州,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很多看中中国稀土的国外机构早就开始采取其它办法获取稀土。像日本、韩国这样没有稀土资源的国家,都在中国投资建厂,而建厂是为了提炼稀土合金,其最终目的仍是为了获取稀土。随着我国出口加配额等政策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外资在中国的稀土产业供应链也变得越来越隐蔽。

       稀土从业人员:“因为国家政策(外资)不能进矿山,不能直接到矿山去,不能从事矿山开采,比如说原矿不能出口,我不能出口原矿,我出口金属可以吧,单(纯)金(属)不能出口我就出口合金,合金出口以后他一分离不也就这些东西出来了吗?”
这位从业人员介绍说,外资早期往往是直接采购稀土回国加工,如今已经转变为在稀土矿产地合资建厂然后再出口,这样就绕过了政府的审批和法律的限制。以一种医疗仪器和电机设备上常用的钕铁硼材料为例,一般的稀土合资厂经过冶炼、制粉、成型、烧结四个简单的步骤,就可形成钕铁硼合金,之后就可以直接出口不受限制。

      
但是业内的刘经理气愤地向记者表示,这种所谓的加工其实只是第一道工序而已,这样的出口正是在钻政策的空子。

       经理、稀土从业人员:“事实上只不过是一个提炼的层次而已,如果说你是精深加工的话,精深加工到底什么科技含量,我打个可能不是特别确切的比喻来讲,把稻谷碾成大米,那就是精深加工了吗?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原矿出口。”

       统计数据显示,钕铁硼磁粉和钕铁硼合金,今年1月的出口量仅仅为90.3吨和7.2吨,但是随着政策调控越来越严,其出口量持续增长,到今年9 月,其单月出口量已经分别增长到了1110.8吨和234吨,分别增加11倍和30以上。今年1-9月钕铁硼磁粉和合金的出口量共计6390吨,而我国今年全年稀土正常出口配额为3万吨,也就是说,仅钕铁硼一项,能查明的变相稀土出口量就已经占到稀土全年配额的两成以上,但却完全绕开了稀土出口的监管。

 
责任编辑: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