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抢修人员2011年5月18日上午首次进入2号机组反应堆机房,试图检查设备损坏状况,但由于辐射高、雾气重,14分钟后不得不撤离。
 
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检测发现,大约10%的抢修人员遭受体内辐射。工人们感到极大不安和焦虑。
 
看不清
 
4名东电员工18日上午9时24分走进2号机组反应堆机房。这是抢修人员自连接反应堆安全壳的压力控制池附近3月15日传出爆炸声以来首次进入这座建筑。
 
东电原计划17日下午派人进入建筑物检查,但因确认抢修人员是否应穿特殊防护服而延迟至18日。防护服重10公斤,防辐射性能极强。
 
为阻止湿气,这4名员工还身披雨衣。加上氧气瓶、检修工具和辐射量测量仪等设备,装备比抢修人员本月5日首次进入1号反应堆机房时更沉重。
 
不过,由于乏燃料池处于沸腾状态,反应堆机房内雾气浓重,抢修人员看不清设备,既无法测量建筑内辐射水平,也无法确认水位计、压力计等仪器的故障状况。
 
东电说,4名员工14分钟内遭受辐射量为3.33毫希至4.27毫希不等。抢修人员首次进入1号反应堆机房历时25分钟,辐射量为2毫希。
 
与首次进入1号反应堆机房不同,东电先前几乎完全不了解2号反应堆机房内部状况。遥控机器人一个月前进入这座建筑,但房内湿度高达94%至99%,雾气蒙住摄像头,迫使调查中止。
 
2号反应堆燃料棒大部分据信已经熔毁。东电打算根据人工检查结果,调整计量仪器,推测燃料棒熔毁状况,进而设置水循环冷却系统,实现“冷停堆”。首次人工检查未果,将给今后作业带来困难。
 
排不通
 
东电消息人士18日说,为防止2号反应堆安全壳内蒸气压力过高、损害安全壳甚至引发爆炸,东电自事故发生以来两次试图把蒸气排到建筑外,但均告失败。
 
尽管排放这些蒸气会令少量放射物扩散至环境中,但如果不排放,将导致安全壳持续受损,引发大量高放射性物质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东电先前发布消息说,反应堆机房连接安全壳和建筑外部的两个气阀3月13日上午11时打开,但安全壳内气压并没有下降,建筑周边区域辐射水平也没有增高。
 
东电说,另一套排气系统两个气阀3月15日打开,安全壳内气压也未能下降。这两个气阀打开几分钟后关闭,可能是电池耗尽。
 
东电本月16日公开文件,显示2号反应堆安全壳内气压依然没有降低。“我们正研究排气失败的原因以及与压力控制池受损的联系,”一名东电管理人员说。
 
3月15日6时10分,连接安全壳的压力控制池附近传出爆炸声。建筑物大门处辐射水平上午9时左右猛升至每小时1.193万微希即11.93毫希,而3小时前只有每小时73.2微希。
 
日本共同社报道,抢修人员同样在1号机组和3号机组反应堆机房实施排气作业,操作后,建筑物大门处辐射水平为每小时281.7微希至385.5微希。
 
心不安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4号机组反应堆发生化学爆炸和放射物泄漏两个多月来,数以百计工作人员在厂区抢修,承受辐射风险和心理压力。
 
东电17日傍晚发布更新版事故处理时间表时说,大约10%抢修人员遭受体内辐射,即直接食入或吸入放射性物质。体内辐射比体外辐射即放射物附着在皮肤上危险得多,因为体外辐射可以清洗,但体内遭辐射后难以排出放射物。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东电“合作企业”即承包商的一名青年工人,20多岁,在核电站从事铺设电缆作业,5月上旬在福岛县外接受检测时发现,体内放射线数值较正常水平高出30倍。
 
另外,检测人员4月底在抢修人员休息、吃饭的防震楼内发现放射性污染。“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辐射,”一名男性工作人员不安地说,“或许,就在我们吃饭时,身体内部已经遭到辐射。”
 
日本新闻网报道,迄今发现50多名工作人员遭受体内辐射,但东电和日本政府尚未出台具体对策。东电先前只是承诺,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健康检查。
 
责任编辑: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