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专利管理
日本企业认为,专利有助于企业商务活动的成功,进而增长销售额,扩大市场。专利不是一种副产品,不只是一种保护手段,而是一种产品、一种资源,是一种商业财富。专利的三大益处分别是竞争力、利润率及知名度,其中,知名度就是专利诉讼的效果,即专利诉讼提高了自己企业的知名度。专利管理的内容,一是获得专利,二是专利运用,三是获益。它属于技术判断、市场分析和对竞争对手综合研究的一种战略,需要技术、经营、管理和财务的综合知识。
日本是个十分讲究精兵简政的国家。企业从不设立多余的机构,但在对待专利管理上却舍得花本钱。日本的大中型企业都设有特许契约部,即专利管理部,小型企业也有管理专利的专职人员和归口部门。虽然设置的形式因企业规模、产品结构等因素而异,但管理内容却大致相同。由于日本的专利法不包括版权和计算机软件,所以近来许多日本企业纷纷将“特许契约部”易名为“知识产权部”,以扩大管理范围。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通常受主要领导直接管理,如拥有1.1万名职工的索尼公司的“知识产权总部”,有156名工作人员。即便规模较小的横河电机公司,也有29名专利管理人员。日立制作所从业人员8万人,公司总部的知识产权部有专利管理人员320名,下设五个分部。三个分部按企业产品分类进行专利管理,另两个分部分别管理国内、国外及本企业的专利合同。专利管理人员一般占职工总数的0.2%左右。日本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主要职责大致为:跟踪和培养本企业发明;承办国内外专利申请和专利权的维护工作;负责专利调查,其中包括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前的专利调查,及时查核专利公告,搜集、积累、使用与本企业有关的专利情报;负责签订、管理专利许可合同;对职工进行知识产权教育;负责商标工作专利战略研究;对发明的奖励与表彰;其他知识产权的管理等。
依靠专利技术情报工作,能有效地提高技术开发的起点和技术开发能力,有利于技术引进的科学决策,有利于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在企业中,日本企业的专利战略得益于深入细致的专利技术情报工作。比如日立和三菱公司都雇有上百名图书情报管理专家,专门收集世界各国的专利信息。日立公司的专利库中藏有国外专利文献多40万件,专职人员40多名,在其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前以及新产品进入市场前都要先检索有关的专利文献。
二、重视专利吸收
日本企业注重把研究、开发战略与专利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研究开发选定课题时就开始利用专利情报的导向作用。日本企业对专利战略的运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日本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上都比较弱,难以与欧美相抗衡。而且日本是一个地小物少的国家,只能依赖于自己的技术将进口的资源加工成产品出口才能生存下来。因此,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日本从1950年至1980年,共引进技术36006项,花费115.98亿美元,创造了2000亿至3000亿美元的效益。日本从1955年起后10年中,主要以电器、机械、化学产品等基础产业为中心,引进了约5500项技术,这种引进在1973年达到高峰。在引进的技术中,专利技术的比重很大。以机械方面技术引进为例,日本在1950~1960年期间引进的机械技术中含有专利的比例达53%,到1971~1975年间上升到59.8%,1976~1980年间又升到67%。而且,在引进的专利技术中,大多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二战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而日本处于落后地位,为了摆脱这种状况,日本企业实施了专利网战略,即在欧美基础性关键专利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应用性开发,并大量申请外围专利,从而将这些基础性专利严密地包围起来,使其在严密的专利网下丧失活力。日本的专利立法也有意为日本的专利网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日本企业通过专利网战略获得的专利通常为改进专利、应用专利等外围专利,甚至是实用新型小专利,它们大部分是基于设置专利网而出现的。据日本特许厅一项调查,机械产品中平均每件产品有6.91项专利,化工产品为5.21项专利,电气产品5.41项专利。日本特许厅《开创未来的专利》一书中论述了外围专利对基本专利的有效钳制作用。无论是改进专利还是应用专利,都会具有不亚于基本专利的威力。亦即如果在实际上制造某种产品,或实际上采用某种工艺时,必须采用这些外围专利时,那么在该时刻对该目的来说具有强大的威力。日本佳能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末进入复印机制造领域时,市场被美国复印机制造巨人施乐公司所主宰。佳能通过查阅施乐公司拥有的所有专利,参考其专利资源,发明了新的复印机技术,结果现在成为全球闻名的复印机和打印机制造商。
有资料统计,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结果。日本企业在世界上引进的先进专利技术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日本企业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正确地处理引进技术与开发专利的关系。日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产生了大量的新专利。例如,从专利申请方面看,1959年比1950年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2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长2.7倍,1969年比1959年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1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长1.8倍,1991年比1975年整个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增长2.3倍。随着日本专利技术的开发,日本向海外输出的专利越来越多,现已成为技术输出大国。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便成为技术输出大国。目前日本在美国的专利申请占全美专利申请总量的40%,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国。
三、重视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已成为日本进攻海外市场的前哨和保护自己的盾牌。日本企业认为,进行研究和开发,不能把新技术创造出来作为终点,使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获得法律保护才是终点。事实正是如此,只有取得专利才能使新技术获得法律保护,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日本企业十分重视把研制出来的技术申请和注册专利。根据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统计调查报告,1999年取得美国专利最多的是日本日立、佳能和东芝3个公司。以东芝公司为例,它每年在国内申请专利数为1.3万件,在美国约有1000件专利被获准。近年来日本企业在美国申请注册发明专利的数量急剧上升。根据美国专利局的资料,2000年在美国注册的发明专利总数157497件,其中日本法人注册的发明专利有31296件,占19.9%。日本法人在美国注册的发明专利件数比1997年增长35%。
NEC是在美国申请和注册专利件数最多的一家日本公司。该公司是高技术制造商,业务范围从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一直到半导体及通信网络。它过去七年在美国申请注册的专利增长了20%。1990~2000年该公司占日本公司和个人在美国注册专利件数的第二位,占日本法人在美国注册专利数的第一位。该公司十分重视海外专利申请,力争使超前的技术在海外特别是美国获得专利。美国专利采用的是“在先发明原则”,而不是“在先申请原则”。为了适应这一制度,东芝公司研发人员在工作日志中要详细记载研发项目的技术特征、实施案例,并载明与现有技术的差异,附上照片、分析资料等相关研究资料,然后签名,并携带这些资料到公证处公证其发明日期,以便发生纠纷时能提供发明在先的有力证据。由此可见,东芝公司为实施其专利先行战略可谓煞费苦心,其工作之细致、有效,令人赞叹。
责任编辑: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