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18日,“中日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在第109届广交会期间举行,与会的一些中国企业表示,由于日本地震受灾严重的东北部地区集中了一批电子、汽车、石化等产业,其GDP规模占到日本总体经济的8%左右,因而短期内将对此类中国外贸企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据商务部统计,去年中日贸易规模达297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0%左右。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目的地,中国市场则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从日本进口居前的产品是集成电路、钢材、汽车零部件,而对日本出口居前三的是服装、农产品和电子类的产品。

 

“日本地震使得康佳从日本采购的一些元器件交货期延长,可能影响下游产品的交货,如果日本方面恢复得慢,我们企业从自身经营的压力出发可能考虑替代或自主生产,目前就有一些元器件开始从台湾采购来替代。”康佳集团国际营销事业部经理李燕丽说。

 

“地震对产业链的影响是短暂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说。“因为日企作为上游链的产业,有一部分如汽车是内销型与中国外贸无关,而另一部分则是加工贸易的上游产业。这又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日本国内产业迅速恢复正常运转;其二,即使不能迅速恢复,其竞争对手会马上形成替代,不会出现长时间的真空。”

 

海尔集团公司品牌运营部全球品牌运营总监张铁燕说:“虽然我们的一些零部件,如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是暂时我们不考虑替代问题。因为从长远看,地震对日本的芯片产业不会有太大影响,工厂都在陆续开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举例说,iPad2有5个关键零部件在日本生产,供应因地震中断后,因技术原因,只有1个可以在韩国找到替代。“日本的产业链相对高端,要替代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而这些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产业链的提升往往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张军生说:“虽然具有高端核心技术的产品还受制于发达经济体,但是在一些领域,中国企业的确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另外,日本产业链受到地震破坏后,一些具有标准化技术的产品中国可以寻求替代。”

 

江苏春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高元甲在其展台前对记者说:“与日本同行比,我们主要差在品牌认知度。我们的产能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技术也不落后。比如,我们的压缩机的许多技术指标都比日本高。只是我们一下子还不可能达到像日本索尼、松下等那样的品牌认知度。”

 

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在各个领域积极参与日本的震后重建并从中获得商机。

 

“在震后的日本,救灾与重建需求将可能使地缘相近的中国企业在日本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广交会参展商组织者之一,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沅江对新华社记者说,短期内日本会增加救灾用品如水泵、照明设备等的进口规模。

 

参展的广州虎辉照明科技公司销售总监毛海波告诉记者:“日本地震后对手电、LED灯具产品需求大增,反而简化了对我们产品的审查程序,促进了我们的出口。目前我们的出口订单已经排到5月份。”

 

中国外贸中心副主任、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说,长期来讲,日本灾后重建将是漫长的过程,可能会加大对中国建材等基建原材料的进口。(2011年4月18日)

 

责任编辑:耿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