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9日开始在核电站2号机组取水口安置钢板,防止高放射性污水流入大海。日本政府宣布,禁止在核辐射超标土壤种植水稻,同时计划检测正常土壤出产稻米的辐射含量。另据日本气象厅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至少有20座火山在大地震后曾出现活跃迹象。同时,日本政府多个部门食堂将烹调产自福岛的蔬菜。

  铁板防污水流入海中

  为防止高放射性污水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向海中扩散,东京电力公司9日开始实施阻水工程。

  东京电力公司首先在曾出现污水泄漏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水闸前实施“铁板封堵”工程,铁板宽4米,高8米,共7块,从海面直插海底。本来水闸在核电站进行定期检查时会用铁板封堵,但2号机组在3月11日大地震发生时正在运转,因此水闸没有安装铁板,原有的铁板被海啸从存放的地方冲走,东京电力公司不得不紧急制造了同样尺寸的铁板。

  此外,东京电力公司还准备在2号机组水闸前、4号机组南侧堤防附近和北侧水闸入口3处地方设置拦砂网。拦砂网由聚酯材料制成,就像一大幅窗帘,通常在河川或海岸工程中被用于防止污浊的水扩散。

  这种拦砂网带有浮子和重物,可以使一边浮在水面,一边沉在海底,其高度有10米,宽度达120米。

  由于核电站南侧的堤防已经有一部分损毁,东京电力公司除了堆积沙袋外,正考虑在堤防旁的海中设置铁板,阻止污水流出。

  东京电力公司本月2日发现放射性污水从2号机组水闸附近电缆竖井内的裂缝流入海中,并最终在6日成功阻止污水泄漏。该公司2日在2号机组水闸附近采集的海水中,检测出了超过法定限度750万倍的放射性碘,在6日阻水成功后,检测出的放射性碘是法定限度的6.3万倍。

  东京电力先前自主向太平洋排放9000吨含低浓度放射物质的污水。东京电力打算10日前排放总计1.15万吨污水,为机组内高辐射积水腾出储存空间。

  火山无立即喷发征兆

  日本气象厅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至少有20座火山在大地震后曾出现活跃迹象。另外,日本将通过新设地震仪调查海底断层。

  日本气象厅8日公布了3月份全国地震和火山活动概况,指出3月11日发生日本大地震后,全国至少有20座火山曾出现了活跃迹象。不过这些火山“目前还没有立即要喷发的征兆”,而且大部分已经恢复了平常状态。

  日本气象厅8日还宣布,为了详细调查引起地震的断层位置和形状,将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新设海底地震仪,对从福岛县到千叶县的近海海底进行观测。为此次观测准备的40台海底地震仪具有“自动上浮”功能。它们到达海底后,自动开始观测,在收到母船信号后,会浮出水面,以供回收。

  日本国土地理院8日宣布,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海啸浸水面积,在东北地区的青森、岩手、宫城和福岛四县合计达到了507平方公里。国土地理院的研究方法是通过航空照片调查农田、市区的浸水情况,然后再对照卫星照片进行计算。

  国土地理院还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观测到从岩手县到千叶县的太平洋沿岸地壳在大地震之后的约1个月时间内向东偏移了20至40厘米。

  另据《读卖新闻》8日报道,受大地震影响,东京等11个地区的上千栋建筑受到地下水上涌的损害,一些道路和公园等公共设施也因此无法使用。

  再次发生6.1级地震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9日发布消息说,日本当天晚间发生里氏6.1级地震。

  日本警察厅9日说,截至当地时间当天19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2915人死亡、14921人失踪。

  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对日本历史上大地震的研究,日本东海、东南海、南海和宫崎县近海有可能发生连锁地震,一旦发生连锁地震最大震级有可能达到里氏9级,并将形成长达700公里的断层。

  根据以往研究,今后30年内,东海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为87%,东南海为70%,南海为60%。

 

责任编辑:郑晓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