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主党籍众议院议员山崎诚
【中新网2011年4月6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6日刊出文章,专访日本民主党籍众议院议员山崎诚。山崎诚表示,日中两国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两国的关系就如同夫妇,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还是要并肩走下去。
文章摘编如下:
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规模罕见的地震和海啸,随后引发的核电站事故使日本面临空前的灾难。3月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日本实施紧急救援,不禁让人想起三年前汶川大地震中日本派出国际紧急救援队率先奔赴现场,灾害使中日两国更加深了交流和理解。对此,日本民主党籍众议院议员山崎诚指出,日中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羁绊”,任何分歧应该都是能够化解的。
《日本新华侨报》:东日本大地震使日本遭遇空前的灾难,您认为日本政府在处理此次大地震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山崎诚:可以说,这场地震后的救灾工作刚刚开始,接下来还有灾区复兴的问题,现在还不是谈论经验教训的时候。这次的自然灾害规模巨大,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灾害。通常情况下,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日本的地方政府担负救灾责任,国家则提供一些支援。但是,这次的救灾工作并不是由地方行政主持的,而是由中央政府主导的。这是在改变一直以来的应对灾害的模式,我认为这一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回顾到目前为止的救灾工作,包括内阁的举措,出现了比较混乱的状况,日本一贯的纵向性行政体制的弊端正在显露。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也会不断归纳和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日本新华侨报》:日本从2007年正式进入“超老龄社会”,同时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也在加深,老年人福祉正在成为两国社会关注的问题。您在预算委员会上向厚生劳动省提出了关于医疗福祉的问题,您觉得中国在老年人福祉制度方面可以向日本借鉴什么?
山崎诚:日本正在迅速进入“超老龄社会”,我认为日本作为老龄化社会的一种模型也是值得中国研究的。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提出新的制度和政策需要采取先进国家的模式,我也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参加了一些关于老龄化社会问题的讨论。我们现在倡导的是以社区为基础、通过地域支援的老龄化应对模式。日本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相对均等的社会,相对生活会更轻松一些,国家的各项支援也相对完善,因此,使每一个小的社区成为一个核心单位,以此为基础向社区内的老龄化人口提供医疗、雇用方面的保障。不投入过多的金钱,通过国民的力量来形成一个全新的地域社会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是否适应中国国情还不好下定论,因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有很大不同,同时中国国内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在各方面也存在差距。
我说的可能抽象了一些。但是,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正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最好时机,也是最佳的机会。
《日本新华侨报》:前不久,中国向日本受灾的东北灾区派出救援队,不禁让人想起三年前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日本救援队第一个抵达中国灾区进行前线救援。中日两国在灾难降临时互相支援,对未来中日两国关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山崎诚:我认为这件事非常了不起。总之,日中两国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两国的关系就如同夫妇,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还是要并肩走下去。我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增加了两国之间的交往。这次中国救援队不远万里来到日本,同样,日本救援队也曾前往中国进行救援,我希望这样的交往成为一种惯例,救援队也好,志愿者也好,终将成为连接两国的重要纽带。除此之外,在环境政策方面,特别是环境问题上,两国之间深入交流,日本为中国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政策,等等。总之,中日两国是无法分开的两个国家,此次中国救援队来到日本提供援助,我表示深深地感谢,也希望可以加深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责任编辑:耿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