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最近日本的核泄漏事故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核辐射的恐惧情绪也在不断蔓延。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专家陈竹舟教授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就如何做好核辐射的保护措施,以及应该建立怎样的核应急机制做出回应。以下是访谈实录:
 
核辐射对东京居民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网: 首先问您一个问题,东京的核辐射值成了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的数据。根据您的观点,现在东京的核辐射值对东京当地居民有没有影响?
 
陈竹舟: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大家很关注,主要是释放的放射性气体到环境中会是怎样扩散的,对人民的身体到底有多大影响,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日本公布这方面的数据比较少,所以我们不太可能详细的解读。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前几天他们曾经给了一个数据,东京辐射水平可以达到本地水平的20倍。20倍意味着日本东京本来就存在的辐射水平大概是在0.05个微西弗左右,这20倍就相当于到了1个微西弗。
 
我们相信核电站事故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最终是会终止的。东京居民到这个时候由核辐射带来的辐射有一个时间段,所以量并不是很大。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核辐射对东京居民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网: 我们看到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东京人民在户外行走的话,接受的核辐射相当于人们在医院接受一次X光的检查。
 
陈竹舟: 这是大致的比例。比如我接受一次X光的检查,比如拍片还是胸透,很显然胸透剂量就会大。目前拍一次胸片可能也就是零点几个毫西弗。相当于一个小时是一个微西弗,如果他们在外面活动一天24小时,增加了也就是24个微西弗,实际上还达不到拍胸片的剂量。
 
中国网: 我们日常生活中体检时,大家在拍完X光之后就会得知一个常识,就是自己的白细胞会相应减少。
 
陈竹舟: 这个不会。由于浮躁引起血像变化,其中包括白细胞,这个一定要是比较大的剂量。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
 
核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四种最常见
 
中国网: 核辐射分为哪几种呢?
 
陈竹舟: 我们通常所讲的核辐射一般就是指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因为这些射线都是和原子核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它们叫核辐射。我这里讲一个概念,辐射大家平常经常可以接触,比如热辐射、光辐射,大家现在还很清楚的有手机、电视、电视塔周围都有大家很关注的电磁辐射。这些如何区别?我们刚才讲的核辐射是电离辐射,而其他的叫非电离辐射。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射线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引起物质电离,所以我们叫电离辐射。
 
我们可以大致看看它们的特性。比如α射线,它实际是一种带正电的中离子。它的特点是穿透能力很差,我们通常说一张纸就可以把α射线挡住,对于它的外部防护是很好防护的。因为它是中离子,而且是带电的,所以和物质相互作用就会引起物质电离,而且电离比较强,所以它的电离本领比较大。我们通过呼吸或者吃入到体内,它和组织器官相互作用,它的危害就比较大。因为它带的电多。
 
中国网: 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要戴口罩。
 
陈竹舟: 通常防止α射线就是防止内照射。β射线也是一个带电离子,它带的是负电,它就是一个电子流。它的特点是正好借助我们下面要讲的,第一β射线本身带电,但又不是中离子,所以电离本领要比α射线弱。它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说它比α射线穿透能力要强,但是穿透能力又不是很强。一般情况下,比如用一个铂离板或者有机玻璃板就可以把它防护住。β射线离子外在防护要注意,但也是比较好防护。内照射时我们也要关注。高能β射线我们要注意。
 
γ射线实际就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它的特性就是不带电,所以它不能使物质电离。但是它可以通过物质的相互作用,间接引起电离。还有一个就是它的穿透能力特别强,因此从外照射角度考虑,γ射线防护比较困难。比如通常我们要用高密度的材料,像铅板,或者钢板、钢筋混凝土。目前铅是比较好的防护材料。
 
中子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原子核主要是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它不带电,所以它的特性和γ射线差不多,但它又与γ射线有所不同,因为它本身也是中离子,质量要比γ射线高的多。所以它内照射和外照射都要注意,中子穿透能力比较强。根据它是快中子、慢中子,防护材料不一样。
 
还有X射线,大家平常接触比较多的,这也是一种核辐射。它也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和γ射线的区别是能量比γ射线低,所以穿透力比其他的β射线、α射线离子强的多,但是比γ射线弱一些。还有X射线我们要用电子轰击,比如金属板。
 
远离放射源、减少照射时间、增加屏蔽层都可防护外照射
 
中国网: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射线。比如现在演播室中就存在着好几种射线。您刚才说的几项射线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应对它们?
 
陈竹舟: 因为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那么可以通过直接外照射,就是在身体外部直接照射可以引起损伤,这就是外照射。还有通过吸入体内以后,我们叫内照射。外照射和内照射的防护方法是不一样的。外照射防护,我们通常讲有三种方法,第一就是屏蔽防护,也就是说我和放射人之间加一个屏蔽层,就会减弱,不一定全挡住,但是可以有效减弱。比如我们用铅屏,我们可以摆很多铅砖,可以防护。
 
中国网: 我们看到新闻里,日本人头上顶着铅板。
 
陈竹舟: 比如我们照X光,以前在X光直接操作,现在是遥控的,原来都是在一个房间,都要穿铅屏,戴铅眼镜。这可以效防护X射线,和γ射线。所以第一种就是屏蔽防护。比如我们看见福岛向3号机组从空中注水时,飞机底盘嵌入铅板,飞行员和机组人员身上穿戴着含铅的防护服。
 
第二种防护是距离防护。射线随着距离增加以后很快就减弱,所以我们有效保护自己就是要远离放射源,离它越远越安全。
 
中国网: 就像日本政府公布的20公里防范圈。
 
陈竹舟: 那是一个。比如现在它的4号机组阀门水池失水以后辐射水平非常高,人员很难接近,所以控制到一定距离。消防车再靠近就不行了,直升机也是,再往下降也不行,必须保持一定距离。
 
中国网: 即使有铅板也不行。
 
陈竹舟: 第三种就是时间防护。到底照射危害有多大,和受照射时间有关,我们通过减少照射时间来防护。我们可以看见日本的直升机驾驶员也采取轮班制,时间不能太长了。
 
责任编辑: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