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隆重访问亚洲前夕,他的重要幕僚已开始探路之旅。
面对思变的日本盟友,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2009年10月20日夹着“大棒”抵达东京,警告鸠山政府勿伤害日美同盟。美国经贸领域“三驾马车”—商务部长骆家辉、贸易代表柯克和农业部长维尔萨克则在10月30日的中美商联会上奉送“胡萝卜”,承诺尽快讨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
无疑,这些动作背后是美国对于亚洲布局的再次调整。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上台后力推“东亚一体化”与“日美对等”的主张,“亲华疏美”的说法甚嚣尘上。目前,围绕普天间机场搬迁和印度洋供油问题,美日双方已开始外交拉锯战。同时,在担忧日本拥抱中国之余,肩负重压的美国又希望在众多国际事务上争取与中国的合作。
于是,中美日三国之间构成了一个难解的“三角迷局”,三国也都在寻找一个拨云见日的好方法。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罗德里克·弗里登研究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尘埃尚未落定之前,谁也无法看清真实的局面。”
美日关系变为“棘手问题”
“在过去30年中,我从未听到过日本与美国外交官如此频繁地顶嘴。美国通常会说,我们有一个协议,日本就会回应‘很好’。但现在,一切都变了。”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教授考尔德近日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道出了美日目前所面临的考验。
作为鸠山政权诞生后第一位访日的奥巴马内阁成员,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此行不但没有让双方“冰释前嫌”,反而被媒体指责为兴师问罪。在与鸠山会面后,盖茨警告称,日本目前的一些做法,将会令事情更加复杂,甚至产生反作用。盖茨甚至拒绝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共进晚餐的邀请,也没有参加军方组织的欢迎典礼。鸠山也不甘示弱:“盖茨到访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决定所有事情。”。
所谓的“所有事情”是三件令美国头疼的事情。其一,鸠山政府已正式宣布,日本将于明年1月退出坚持了8年的“印度洋任务”,停止为美国领导的驻阿富汗联军战舰提供燃料支持。其二,日方将重新与美国商谈260亿美元的军事协议,包括将8000名驻日美军转移至关岛。其三,为了减轻冲绳县居民负担,日执政三党已达成共识,希望将普天间机场搬迁至县外或国外。
对于美方最为关注的第三点,盖茨强调,根据与日自民党时期达成的协议,机场迁至“冲绳县名护市施瓦布军营沿岸”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对此,日防卫相北泽俊美表示“可以接受”,但外务相冈田克也认为“应并入冲绳县内的嘉手纳基地”,而鸠山则推翻了两位大臣的表态,坚持“县外安置”。
对于鸠山政权的姿态,美国媒体一度满腹牢骚。但西方一些观察家们也认为,日本民主党的外交对策仍在调整之中。著名的日本问题分析家托比亚斯·哈里斯近日则刊文指出,对于缺乏经验的民主党以及尚无定论的对美政策,美国方面显然很“焦躁”。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王联合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鸠山的不慌不忙和奥巴马的“心烦”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奥巴马的外交课题已经堆积如山,包括稳定阿富汗、巴基斯坦局势,撤回伊拉克部队,伊朗、朝鲜的核问题,偏偏这个时候,美国亚洲最亲密的盟友也成为棘手问题”。
中美关系“迅速升温”
在“日美关系”遭遇寒流时,迅速升温的则是中美互动。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奥巴马访华时将为对华关系带来全新概念—“战略再保证”。据说这一口号是由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提出,具体内容是“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问题,‘战略再保证’都强调共同利益之所在,同时以直接的方式着手化解不信任产生的根源。”
奥巴马就任时便承诺,将通过“奥巴马-拜登计划”将中国完全纳入国际体系,立足于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建立合作关系,而奥巴马11月的中国之行则有望成为落实这一计划的契机。据悉,他将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今年的第三次首脑会谈,议题可能涉及贸易收支平衡、汇率调整、能源、气候变化以及反恐、防止核扩散等问题。除此之外,奥巴马还计划访问上海,鼓励美中为克服经济危机加强互动。
对此,有中国媒体基于“轮胎特保案”指出,中国政府应慎重考虑与美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有所为,有所不为”,让美国知道损害中美经贸利益的后果远不止局限在经贸层面。美国不能在需要中国时就要求合作,不需要时就不合作甚至制造麻烦。
日前,中国军委副主席徐才厚访美时,也明确要求美方“铲除”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根源”问题。因此,有评论说,对于向来隐晦表达立场的中方官员来说,这样“直白”的交流十分少见,也似乎说明两国的当前关系非比寻常。此外,10月28日,美国会众议院还通过了纪念孔子2560周年诞辰的决议案,并赞扬儒家思想对人文社会的贡献。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决不能只充当日美博弈中的一粒棋子。在日美同盟重新调整、磨合的当下,不排除日方刻意“亲华”,抬高身价,而美方借题发挥,以中国遏制日本“独立”的可能。显然,中国不能被“欺骗”,必须在亚洲事务上有积极的作为。
必须理性求解“三角迷局”
实现真正的“日美对等”极其困难。王联合教授告诉时代周报,过去的美日同盟是针对苏联的,而现在则既针对中国,也在战略上控制日本,“美国的亚太战略不允许任何国家以及地区联盟对自己构成威胁。美国可以给日本一些主权,一些自由,但绝不会放虎归山。”
数十年来,与美结盟乃是日本外交的基石,自民党的众多政策都向美国看齐。比如,日美联合在关岛建立基地,应对中国;共同提高导弹防御能力,抵抗朝鲜。但是,日本新政府“起航”时,则严重偏离了原先轨道,希望借力中国,扩展自身的国际影响。这使得美方更加迫切地要求日本对“日美同盟”进行明确的再定义。
“中美日的三角迷局与两国的政权更迭紧密相关。”王联合教授对记者指出。在他看来,日民主党接棒自民党,将日本带入追求正常化国家的新阶段,而美民主党抛弃布什的单边主义,引领了全球合作的潮流。
王联合认为,如果鸠山能在任内实现日美平起平坐,已是成绩斐然,而现在一个上任不到三个月的新手是绝对不可能实现大调整的。而就中美贸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言,代表劳工利益的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强调贸易保护。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
“显然,当前东亚的局面让美国觉得有些复杂,因此美国必须理性对待。”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弗里登研究员对记者指出。他认为,“必须保持美日中三方的平衡,不管美国得罪了哪一方,最后都必将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损害,因为中日这两个国家,现在都已经成为美国制订东亚政策时—所必须依赖的两个重要基石”。
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面临分歧,但“日美同盟”的坚固性则是不容低估的,因此中国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美国媒体则普遍乐观地认为,日本最终会让步,甚至可能回到原点。王联合教授也相信,中美关系虽然有分歧,但终将“波澜不惊”。
责任编辑: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