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正在推动着保守的日本银行业开始出现真正的竞争
2004年8月11日,在坐落于千代田区霞关官厅街的东京高等法院,日本联合控股公司(UFJ Holdings Inc.)(下称“UFJ”)在焦急等待着该法院决定其未来走向的一纸判决。
当日东京高等法院终于做出判决,允许UFJ与住友信托银行以外的公司就合并举行谈判,推翻了此前由东京地方法院发出的禁令。这意味着UFJ可以恢复与三菱东京金融集团
(Mitsubishi Tokyo Financial Group, Inc.)(下称“三菱东京”)的合并谈判。两家金融集团合并后的资产规模将高达190万亿日元(合1.75万亿美元),这将超过花旗集团(2003年末总资产为1.26万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
三菱东京与UFJ两集团当即宣布,合并后的控股公司名称确定为“三菱UFJ控股公司”(Mitsubishi UFJ Holdings Inc.),并将于明年10月1日完成全部业务合并工作。新控股公司的总裁由三菱东京总裁畔柳信雄出任,董事长则由UFJ的董事长玉越良介担任。8月11日深夜,两集团商定三菱东京在今年9月底前将向UFJ注资7000亿日元。
根据合并协议,三菱东京和UFJ将于2005年10月之前对各自旗下的控股公司、商业银行部门(东京三菱银行和UFJ Bank)以及信托银行部门(三菱信托银行和UFJ信托银行)进行合并。两家集团的证券经纪上市子公司(三菱证券和UFJ Tsubasa Securities Co.)也将同时合并。新控股公司中的人事安排也体现了充分的对等精神。这两家公司称,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将继续存在,合并比率将在晚些时候确定。新的控股公司计划将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纽约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新闻发布会中,玉越良介表示,UFJ也考虑了三井住友的收购要约,但选择与三菱东京合并,无论从业务的互补性和优化资产质量来看,都对股东有利。
2004年8月10日,日本银行(日本的央行)行长福井俊彦也对此前上演的金融集团争霸战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在日本的经济社会中,正在构筑一种越来越透明的企业管理体制。金融机构的再次重组也表明了,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加速处置不良贷款,摸索新的业务模式。8月12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经济财政兼金融大臣竹中平藏在纽约接受记者团采访时,称合并后的金融集团将从处置不良贷款的被动局面,向增强集团的收益性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向转变。
积极情绪显然占了上风。UFJ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吕新一也对记者说,“三菱东京与UFJ的合并对于日本的金融体系来说,是件好事。如果三菱东京能够完全理解UFJ的企业文化,把优秀的人才留到新的集团中,三菱东京将在合并中获得更大的成效。”
然而对于UFJ的职员来讲,合并毕竟是一场人事大地震,特别是对其海外分行而言。UFJ在中国各家分行的业务都经营良好,然而三菱东京在同一城市也都设有分行,两集团合并的同时,分行间也将合二为一。事实上,UFJ北京分行的中国职员大都陆续找到了新的岗位,以期在被淘汰之前安然脱身。
“战事”迭起
此番牵涉总资产190万亿日元的惊世并购,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7月16日,UFJ与三菱东京就已基本谈妥合并事宜,然而正在讨论下一步具体实施细节的时候,住友信托银行一纸诉状将UFJ告到了东京地方法院。其诉讼理由是,UFJ在商讨与三菱东京进行全面业务合并前,5月20日已将其旗下的UFJ信托银行以3000亿日元出售给住友信托银行,并签订了带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当UFJ向三菱东京表达愿意被收购的想法时,并不可能割掉自己的一个臂膀而以残缺之身与三菱东京联姻。UFJ后来取消了与住友信托银行的这笔交易,以便为与三菱东京合并扫清道路,同时也愿承担巨大代价应对住友信托银行对它的违约之诉。
然而正在两大集团在积极磋商合并具体细节,并表明“两集团合并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之时, 7月27日东京地方法院应住友信托银行提出的请求发出禁令,要求UFJ暂停与三菱东京之间的合并谈判。原定于7月30日两集团联合向公众发布合并细节声明的计划,也被迫搁浅,不过双方都强调仍对合并抱有兴趣。这一决定给UFJ带来沉重打击,UFJ随后表示,东京地方法院的裁决非常不公平,该集团将立即向东京高等法院提起上诉。
2004年7月30日,日本各大报纸又爆出冷门--日本第三大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下称“三井住友”)要收购UFJ,一时间也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又一场轩然大波。三井住友社长西川善文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地表示出要收购UFJ的意向,并强调要和即将收购UFJ信托银行的住友信托银行保持步调一致,愿与正在与UFJ就合并事宜进行积极交涉的三菱东京抗争,以达到与UFJ合并的目的。如果此事促成的话,这桩收购也将缔造出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资产总额将达到1.6万亿美元,超过花旗集团目前的1.26万亿美元。
就此,UFJ也于7月30日召开董事会,积极地商讨了对策。UFJ表示不会考虑三井住友的意向。但是西川善文社长又表示出,即使三菱东京有与UFJ合并的优先权,但是UFJ信托银行的问题已成为UFJ的棘手问题,有关UFJ信托银行的去留将给三井住友与UFJ合并带来可能性。
作为并购战主角的UFJ,本来因亏损严重大势已去,不期然成为了各路诸侯争抢的对象。
自从5月24日公布出巨额亏损4028亿日元以后,UFJ又接连受到金融厅四项行政处分,已身陷泥潭而不可自拔。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新任董事长玉越良介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在低头请求三菱东京收购这个被巨额不良贷款搭建的摇摇欲坠、而且内部已千疮百孔的“四大银行中的小弟”的时候,就连自己的“宝座”也都毫不犹豫地拱手相让了。
玉越良介出任董事长前是UFJ银行的副行长,就在前任高管因做假账、逃避金融厅检查、2003财年暴露出巨额亏损而引咎辞职之后,玉越良介被推上了董事长的宝座。然而仅凭他的力量,显然不能在短时间内使得UFJ的不良贷款减半。
东京经济大学经济系教授周牧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三井住友早有收购UFJ的企图,只是希望在UFJ落到最低点的时候一举收购。没有想到的是,UFJ找到了实力更为强劲的三菱东京。UFJ、三菱东京和三井住友均属日本四大金融集团之列,最近一个财年除UFJ外,其余三家金融集团都实现了盈利。
自从7月30日首次表露出对UFJ的兴趣后,三井住友后来再未透露其可能提出的收购条款,以及为重整UFJ提供的注资金额。但三井住友的发言人说,其内部制定的收购计划已经越来越具体。
2004年8月7日,三井住友向UFJ发出正式收购要约,要约中详细阐明了,合并后的新集团将以东京、中部、关西的三本部体制运行,并表示愿意今年9月前拿出5000多亿日元(合44.8亿美元)帮助UFJ注销坏账,三井住友还在信函中开出了诱人的条件,诸如愿意考虑让UFJ高层管理人士担任合并后新集团的重要领导职位,并提出两集团将于明年4月完成合并。
为与三菱东京进行最终较量,三井住友表示愿拿出7000亿日元来支援UFJ,再加上住友信托银行以3000亿日元收购UFJ信托银行,UFJ将从三井住友得到最高1万亿日元的资金援助。随即8月9日UFJ称也会考虑三井住友的收购要约,三井住友除了提供了更为优越的资金支持以外,还表示了“平等合并”的态度。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争夺战中,UFJ自然也提升了自己的身价。
对于想从三菱东京手中夺走UFJ的三井住友,披露收购条款是一个冒险的开局。三井住友的意图在于通过提出收购要约迫使UFJ管理层坐下来进行谈判:自从三井住友和住友信托银行在7月30日首次提出收购意向后,UFJ一直拒绝举行谈判,称它仍然会履行与三菱东京达成的协议。不过,在具有无限诱惑力的条件面前,UFJ表示正在研究三井住友的收购要约。
三井住友的收购提议不仅仅意味着两家金融巨头的牵手,它还让人们看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正在推动着保守的日本银行业开始出现真正的竞争。这场收购战还日益演变成一场罕见的有关股东价值的争论。而在此前的日本,公司好像总是在为大客户、姊妹公司甚至是国民经济服务,而不是在谋求股东利益。
关于UFJ的争夺在7月30日达到了高峰。当天UFJ的股价飙升,比前一天上涨4.2万日元,创下44.7万日元的新高,一举超过了三菱东京和三井住友。与此同时,连UFJ的大型借款人“大荣”和“双日”集团的股价也在大幅度攀升。
就在各界分析师纷纷看好三井住友与UFJ合并的同时,高盛公司的高级分析师David Atkins则发表了相反意见的评论。“三井住友与UFJ的合并将是日本银行界内最差的一例”,他认为,首先,三井住友与UFJ的合并是从占当年利润中的公共资金的比率来考虑的,但公共资金优先股的买入折旧很难,且收益小;其二,从2004年3月末的递延税金资产中的一级资产比率来看,三井住友—UFJ合并后的数字为51.0%,大大超过三菱东京—UFJ合并后的30.4%;其三,三井住友与UFJ合并的话,其贷款业务的重复面将很大。
美林证券的分析师山田能伸也将两种合并情况进行了比较。有着公司业务优势的三菱东京和有着零售业务优势的UFJ的结合是互补性的,而三井住友与UFJ的长处都是零售业务,合并只是追求一种规模上的收益。山田能伸同时认为,从收益模型的公平性来看,三菱东京与UFJ的合并比率为1:0.5,而三井住友与UFJ的合并比率为1:0.7.
UFJ的自生自灭
#p#分页标题#e# 2002年4月,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联合组建了UFJ.但是本以为合并后能够重整河山的UFJ已经连续三年亏损。8月6日UFJ再次宣布截至6月30日的财政季度亏损915亿日元。UFJ称,目前共有坏账4.62万亿日元,较3月底时增长了17%;坏账率则达到10.24%,也较3月份时的8.5%有所增长。
UFJ目前处境窘迫,原因主要是包括大型零售商大荣公司在内的贷款客户无法偿还贷款,另外,作为日本监管当局的金融厅(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也指责UFJ在接受监管调查时有意回避问题。
由于日本监管当局在力主改革的经济财政兼金融大臣竹中平藏的带领下,不断向UFJ施压促其尽快脱离困境,银行业内人士及分析师认为,UFJ可能需要在上半财政年度以前(即9月30日)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为其大量注资,这样才能避免使其资本下降至危险的水平。
三井住友和三菱东京都急于收购UFJ,因为不管是谁吞下了UFJ都意味着另一方将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成为一个规模远远小于合并后的新金融集团和瑞穗金融集团(Mizuho Financial Group Inc.)的小不点儿。日本市场只能容纳少数几家真正意义的国际银行,大银行为了保证市场领先地位,必须要加紧扩张和增强自己的盈利能力。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江瑞平教授接受《财经》采访时说,日本金融业在日本经济中的作用远比欧美金融集团在本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大。在日本金融业近10年的重组过程中,国外的金融机构早已乘虚而入,在资本占有与业务领域等方面与日本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事实上,外国投资者已占有三菱东京28%和UFJ 31%的股份,处于窘迫境地的UFJ也是外国投资者虎视眈眈的猎物之一。
江瑞平分析认为,当初UFJ向住友信托银行出售旗下的UFJ信托银行时,就想以UFJ信托银行的业务优势化解危机。然而,3000亿日元不足以解决它的所有问题,只能寻求更大的买主以摆脱困境,于是便向三菱东京表达了愿被吞并的意向。恰逢此时,一直给予UFJ压力的日本经济财政大臣兼金融大臣竹中平藏以70万选票当选为参议员,UFJ只有加快其重组进程。因为一旦经营持续恶化,金融厅将强行接管UFJ并注入公共资金。金融厅的公共注资最终也将走向市场,而虎视眈眈的外国投资者一定不会错过这样的“一顿美餐”。事实上,外国投资者已持有UFJ31%的股份,倘若借机达到控股目的的话,外国投资者在日本的金融市场将加大其竞争优势。
UFJ为防止金融厅注入公共资金和被外国投资者吞食,最终主动找到了三菱东京。江瑞平认为,三菱东京与UFJ联姻的有利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三菱UFJ”集团的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将会增强日本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合并的最直接和必然的结果:“三菱UFJ”合并是资产重组的有利表现,对三菱东京来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尽快偿还1.4万亿日元的公共注资,对UFJ可以得到三菱东京的7,000亿日元的注资冲销不良贷款,使资产更加优化;三菱东京与UFJ的合并是两大集团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大规模节省经营成本,在日本三足鼎立的金融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银行业步入“竹中时期”
在日本经济复苏之际,UFJ在“黎明前”倒下耐人寻味。日本21世纪政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西井晓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金融集团的并购与日本经济的复苏没有直接关系。UFJ逃避金融厅的检查、做假账是造成它被吞并的直接原因,由此引起的股价下跌和巨额亏损使UFJ再也不能独立生存下去。
西井研究员分析说,竹中平藏就任日本经济财政大臣兼金融大臣以来,积极推进金融业改革,加大金融业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2002年10月公布的“金融再生计划”表明,日本四大金融集团到2003年财政年度为止,如果能不依靠自身的力量使不良贷款减半的话,政府将注入公共资金。今年5月,日本政府和各政党召开的政策恳谈会上提出了综合应对通货紧缩的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央行要求各银行在2005年3月前,将不良贷款削减一半,至贷款总额的4%左右。2003财政年度UFJ的不良贷款达到8.5%,成为它被吞并的直接导火索。
“竹中时期”的两雄争夺战在日本史无前例,在日本经济复苏的今天也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标志着,在日本近10年的经济低迷和金融业的重组过程中,昔日的大银行们已纷纷改头换面,退出了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