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纸张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开始
规模化生产纸张的老化问题自19世纪末期在西方国家开始引起重视,但引发人们关注这一问题的重要事件之一是1957年美国人威廉·詹姆斯·巴洛公开了他的调查结果。巴洛对20世纪上半叶每十年出版的文献的纸张老化程度进行了检验,并指出造成纸张老化的主要因素是纸张中所含的酸。从此以后,一项鼓励使用无酸纸的运动在美国成功展开,1984年建立了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纸张耐久性标准(ANSI Z39.48——1984)。在日本,一本名为“Hon o nokosu”(保护图书)的小册子引发了人们对酸性纸张问题的关注。这本书1982年由Hirotaka KANAYA先生私人出版,介绍美国针对酸性纸张问题的运动。此书关注与书相关的产业比如出版、图书装订和造纸以及大众传播,当然还包括图书馆。
1983年日本国会图书馆(NDL)建立了一个防止纸张酸化的部门以检验防止纸张老化的方法,并对国会图书馆收藏文献的老化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检测了从馆藏中随机抽取的5,449个样本,这些样本包括1970年以前约100年间国内和国外出版的图书、杂志以及法律和议会文献。我们按照样本的出版时间每十年为一个阶段进行检测,以评估纸张的柔韧度和颜色的变化。
我们发现1860年代后的外国出版物出版时间越早,老化越严重。而我馆有责任保存的国内出版物,出版于1940到1950年代的老化的最严重。这一时期的纸张不仅易碎而且颜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把这些归因于战后时期纸张质量严重下降。除了这个时期以外,1880到1910年代之间的出版物纸张老化也非常明显。这个时期以外的纸张,年代越晚,质量越好。从这个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我馆馆藏基本的老化趋势。由于我们尚未将卡片目录全部转换成联机目录,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评估老化馆藏(包括那些已不能使用或修复的馆藏)真实数字是困难的。
要处理由酸化引起的图书馆馆藏的大量老化,我们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因为使用传统方式一件一件的修复老化藏书效率十分低下。1973年国际图书馆学会联合会(IFLA)建立了IFLA保存工作组,并于1977年将其升级为IFLA保护组。这个组在其1986年的报告中建立了新的保存原则,“图书馆文献保存保护原则”。新的原则将文献保存定义为不仅包括保存文献,还包括通过转换文献形式来保存文献内容。这一原则还介绍了一个新的观念,即在不可能以相同的方式保存所有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情况下,对某些文献进行优先保存是很重要的。(同年成立了IFLA保存保护核心活动项目(IFLA/PAC))。
1986年国会图书馆的保存保护工作也达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东京馆建成,使国会图书馆的藏书容量从450万件达到1,200万件。随着东京馆的开放,整个图书馆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革。以此为契机,国会图书馆对其保存保护的基本政策进行了更新,以修复破损文献为主要职责的装订部,并入到了保存部,这一部门的工作延伸至反映新的保存保护原则。此外,在采访部建立了保存计划办公室作为将保存政策具体化的部门。保存部和保存计划办公室开始了积极的协同工作(2002年3月在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调整中保存计划办公室被取消,其职责转由保存部承担)。
国会图书馆大批量脱酸活动的三个主要目标以及目前为止采用的方法如下:
1) --目标:保存老化过度已不能修复的文献的内容。
--方法:我们决定将转换文献形式作为新的保存方法,并根据计划将1987年以来的老化文献制成缩微胶片。
2)--目标:修复大量酸性纸文献。
--方法:我们将大批量脱酸作为基本方法并开始调查当前大批量脱酸方法的趋势。
3) --目标:推广无酸纸张文献。
--方法:我们从1986年开始新采访文献pH值的调查,以使人们意识到,无酸纸的使用将使我们更容易保存通过法定缴送系统获取的文献,进而推广无酸纸在国内出版物中的使用。
对老化馆藏进行缩微拍照
从1983年对样本馆藏老化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得知1940到1950年代出版的国内文献老化状况最严重,这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出版的30,000册文献损坏程度最为严重,已不能承受正常的使用。国内文献作为国会图书馆应在保存工作中最优先处理的馆藏,既要保存内容,又要保存原始文献。由于这类文献是最先保存的目标,1987年国会图书馆启动了对这些老化馆藏进行缩微拍照的项目。
以上提到的30,000册文献的缩微拍照工作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根据可用的预算和人工一点一点进行的,最终于2000年完成。已经过缩微拍照的原始文献被放入保存箱,然后存入书库保存,不再提供给读者使用。负片被保存在专用存储空间,空间内温度和湿度持续保持在远低于普通书库的水平,即温度为18摄氏度,湿度为25%。正片供读者使用。将老化文献制成缩微胶片,使得那些不能使用文献原件的馆际互借和复制服务得以开展。
调查中发现损坏严重程度位居第二的馆藏是明治时期(1868——1912)出版的图书。因此我们第二个缩微拍照项目开始于1989年,对象为明治时期出版的160,000册文献。这个项目在外部承包商的协作下进行,因而在两年之内一次性完成。完成这个项目后,我们按照出版年代顺序对国内图书进行缩微拍照,希望能在2009年前完成对二战前出版的馆藏的缩微拍照工作。对于国内杂志,我们已经将1960年代前半段以前出版的老化杂志进行了缩微拍照。因为转换文献形式的工作预算有限,一些老化的馆藏还未缩微拍照就已经严重损坏。我们知道将这些破损的文献复制下来将对它们造成更大的损害,但现实情况是如果有读者需要,我们就必须提供这些原始文献的复制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正在制造一堆破损的文献,已不能再承受读者的普通使用。
对于彩色文献,大尺寸文献以及非书文献,我们应采取其他方法比如数字化保存。我们应根据各种馆藏的特点寻找最合适的转换文献形式的方法。
大批量脱酸方法的调研与实施
除了转换文献形式以外,脱酸是保存大量酸化损害文献的唯一途径。建立于1986年的保存计划办公室,着手研究已在一些具有先进保存技术的国家应用的最新技术,并对日本的研发状况进行调查,以将成果推广至更宽广的社会。
为了推广与传播海外国家应用的最新大批量脱酸技术的信息,我们于1989年翻译出版了《图书保存技术》(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1988年发行)。这一报告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基于“DEZ process”(二乙基锌工艺)的大批量脱酸计划。日本国会图书馆也介绍了脱酸的其它方法。1980年代后期,关于酸性纸张和脱酸技术的研究也在日本兴起。国会图书馆为这些研究提供样本并作为合作者参与了一些研究项目。
1997年国会图书馆委托日本专家调查旧书脱酸技术的有效性。专家向国会图书馆报告称有一种有效实用的解决方案,这一气相法大批量脱酸新技术名为“DAE process”(干式氨气环氧乙烷法)。1998年秋,一家私人公司将DAE process投入应用并提供服务。1999到2000年国会图书馆实验性地对4,000册1950到1960年代国内出版的图书的副本进行了脱酸处理。实验结果是经过处理平均pH值由4.56提高至9.76,经过公司进行抗拉伸测试表明纸张强度提高3到5倍。因此我们通过实验证明这一方法可有效大批量脱酸。
我们还发现,文献处理后残留的异常气味令工作人员感到不适,我们必须通过100次以上的空气冲洗才能去除文献中的气味。之后我们发现产生异常气味的原因是脱酸过程中产生的甲醛。这一异常气味的问题其它图书馆也有所报告。根据化学物质专家所做的评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并未超过安全标准,不会对人身体产生影响。尽管评估结果如此,仍有员工对处理大量脱酸文献表示担忧。因此,我们在当时决定不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大批量脱酸。
我们一直关注DAE process这一日本唯一的大批量脱酸服务的改进,同时,我们再次考察了2004到2005年海外国家最新的脱酸技术。15年前我们所做的只是文献的搜索,但这一次除了搜索文献,我们能够访问图书馆,现场参观真正的脱酸技术。我们发现有多种不同的脱酸技术能够中和纸张的酸性。但每种方法都有一些损害文献的风险,比如变色和物理损伤。现在我们明白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我们需要在使用和保存图书馆文献中检验各种方法所有可能的风险和优点。2007年一项名为“BookKeeper”的大批量脱酸服务将在日本开始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比较不同的方法并进一步决定哪种最适合我们图书馆的馆藏。
关于无酸纸使用率的调查以及出版物中无酸纸使用率的增长
如果所有日本发行和缴送国会图书馆的出版物都使用无酸纸,那么文献的长期保存可能不需要再专门考虑纸张问题。因此保存计划办公室于1986年开始对新采访文献无酸纸使用率的调查,以推断出版物的实际情况并促进无酸纸的使用。他们随机抽取国会图书馆上一年采访的新文献的样本,检测其pH值。样本被分为四组:根据出版者类型,即官方或商业出版者;根据出版物类型,即图书或期刊。
在1986年的第一次调查中,商业出版物的无酸纸使用率约为50%,政府出版物约为30%。在2001年以前政府出版物无酸纸使用率一直低于商业出版物。我们在一开始使用平头电极和pH值试纸进行pH值的深入检测,但在商业出版物无酸纸使用率稳定在80%以后,我们从第11次调查开始改用更简单检测方法————使用无酸纸测试笔进行检测。政府出版物无酸纸使用率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50%的水平,直到最近十年才开始增长。在2003的调查中,商业与政府出版物的使用率都达到了90%以上。要了解更多的调查方法与背景的细节,请参考“十六年来对新采访文献pH值的调查”(国际保护通讯,第28期,2002年12月)
近年来鼓励使用再生纸逐渐成为趋势,反映出环境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从1997年开始我们的调查开始包括出版物再生纸使用率以及再生纸中无酸纸的比率。最近一次调查的结果分别为20%和90%。实际状况难以掌握,原因在于再生纸尚无标准定义,并且一些文献并无是否使用再生纸的说明。
除了将每次调查结果刊登于国会图书馆月度快报之外,我们还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在企业中发放小册子促进无酸/耐久性纸张的使用,以及邀请来自出版界和造纸业的朋友举办关于文献保护的座谈会和讲座,来强调文献保护的重要性。我们相信提醒人们关注解决酸性纸张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推广促进无酸纸的使用,是促成当今日本无酸纸高使用率的重要原因。当前无酸纸已在新出版物中普遍使用,可以说需要国会图书馆采取处理措施的酸性纸文献的数量已不再增加。酸性纸问题已经由原来的持续存在的困扰转变为一个我们可以有计划的予以解决的问题。
新问题的出现
2002年国会图书馆关西馆的开放使国会图书馆的藏书容量由1,200万册增至1,800万册。增加的不仅仅是图书馆的设施,还包括始于2002年的网上书目信息服务,这一服务扩大了我馆馆藏的利用。复制服务的请求数量增长迅速,相比之下我馆馆藏的外借服务并未大规模增长,因为国会图书馆的馆藏只接受图书馆的外借请求而不提供个人外借服务;国会图书馆被看作是国家信息资源的“最后一张底牌”。2005年年度来自远程读者的复制请求数为300,000件(以文章为单位),这个数量是2002年的3倍。
馆藏使用的增加带给我们的担忧是文献老化的扩大。文献修复数量在国会图书馆的年度统计中出现。而已损坏文献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体现在我们的统计中,因为还未处理的已损坏的馆藏文献被列入等待修复的列表,而不是列入统计中。此类馆藏在书库中不断堆积,它们必须得以妥善处理。
尽管修复所有破损文献难度很大,但我们认为如果能找出每一类馆藏老化的特点,就能有效的实施适合每种类型的保护措施。由此,我们开展了对于在保存工作中处于优先地位的日本图书的老化状况的调查。大约190万册1950年代之后50年内出版的日本图书成为这次调查的目标,这些图书尚未被列入任何一个缩微拍照计划。随机抽取的400件样本,根据出版年代以每10年为阶段分组,检验其纸张和装订状况。1983年进行的同类调查中,只检验纸张状况。而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一并检验装订状况与纸张状况,目的在于更容易评估它们能否够继续使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还将评价等级简化,因为调查的目的在于为文献保护措施提供实用的评价依据。(例如,对于耐久性,采用了两个级别,即“好”或“不好”,而非1983年调查中使用的5个级别)
责任编辑:玲儿
上一篇:“日本八路”捐文献助建抗战纪念馆
下一篇: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