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左)接受《日本新华侨报》记者专访。(摄影:单国宏)

 

  1993年,一篇反映中日青少年素质差异的报告文学《夏令营的较量》在中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是耶?非耶?至今没有定评。

 

  近日,报告文学的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走访日本,《日本新华侨报》记者在东京对他进行了专访。孙云晓肯定地认为,从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看,日本的青少年要高于中国青少年,中日青少年的素质较量还会长期进行下去。

 

《夏令营的较量》曾引发大讨论

 

  《日本新华侨报》:1993年,您的报告文学《夏令营的较量》在中国乃至日本都引起强烈反响。到现在,17年过去了,您认为这期间中国青少年素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孙云晓:《夏令营的较量》这篇报告文学,可以说引发了一场中国教育的大变革。首先是大讨论,到现在为止这场讨论或者争论都没有结束。这17年来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国家已把素质教育作为国家的一个主体教育思想,在中小学校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日本新华侨报》:近年来,所谓“高考后”--也就是在中国高考落榜后出国留学者日益增多,您对这个“留学群”有什么看法?

 

  孙云晓:现在,中国同龄人进入大学的比例只有23%。这样,就会有相当一些人没能力进入中国的大学,或进不了理想的中国大学。这应是“高考后”产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此外,中国经济近年来迅猛发展,人们富裕后,就想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很多“高考后”的父母愿意花钱让孩子到外国念书。还有一个就是,改革开放之后大家都希望到国外看看,以留学为时尚。

 

  但也一定会出现一些“留学垃圾”现象--一些学生本身不想学习,学习不好,就因为家里有钱,便来到国外,远离父母,遇到诱惑重重又很自由的时候,自然要出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未成年人留学热的冷思考》,就是讲中国小留学生的问题,也指出了一些父母在虚荣心、急功近利、不负责任方面的问题。

 

当代中国青少年缺乏责任感

 

  《日本新华侨报》:我知道您当年是从基层进入高校,然后进入中国共青团中央的部门。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称您是一位“草根青年研究者”。您认为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孙云晓:我觉得最突出的问题有:第一、责任感比较缺失。中国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导向,让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一种的行为模式--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其他什么事情你都不用管。这样基本上就是说孩子只要学习就可以,而其他的像品德、习惯都不用负责了。我觉得这个导致了今天青少年最大的问题,就是责任心的问题。

 

  第二、生活能力问题。由于非常偏重于学习、考试,基本的生活能力、生活态度都非常缺乏。

 

我们曾调查“80后”青年的职场表现。结果发现一些大公司、大企业都对“80后”的责任感不满意,认为他们踏实不够,实践能力差,这就看出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惩戒教育”与“体罚教育”

 

  《日本新华侨报》:您的一些教育研究观点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反响,这其中“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观点尤为引人瞩目。您所谈的“惩罚教育”与“体罚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呢?

 

  孙云晓:我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中国因为过去的教育比较严格,打骂孩子的比较多,结果现在就出现了逆向行为,对孩子多表扬,多赏识,而不进行或者很少进行批评。这样的教育使孩子变得非常任性,而且脆弱。

 

  我所主张的惩戒教育不是打骂,不是侮辱,而是一种高水平的教育手段。它的方法就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它的目标是让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实际上这种教育是培养一种抗挫折能力。据专家们的研究认为,这种惩戒教育应该从两岁到四岁开始,这时候父母特别有责任要对孩子说“不”,比方说打人骂人不行,比方说睡觉前吃糖不可以。这就会给孩子的大脑中建立起一个秩序,知道规则,养成好的习惯。这样孩子将来就非常好教育。很多孩子就错过了两到四岁这个最重要的第一次惩戒孩子的时期,日后才出现了重重问题。

 

  据我了解,韩国教育部门规定老师可以体罚学生,对男生可以拿着小竹板打腿,打10下。对女生只能打5下。日本学校是怎么体罚、惩戒,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手头有一本书,是日本人写的,就是关于斥责孩子的99种方法。中国现在的法律有《未成年保护法》,学校内是不允许打骂的。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把“惩戒教育”与“体罚教育”分开的。

 

日本青少年整体素质高于中国

 

  《日本新华侨报》:您挑起的1993年夏令营中日青少年较量的话题一直持续蔓延到今天。但是,经过了17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将来中国青年的素质有可能超过日本吗?中日青年素质的较量是否还会持续下去?

 

  孙云晓:从我们做过多次的中日韩美四国的高中生的研究调查来看,发现中国的高中生的确是比日本的高中生更有自信、更有理想,学习也更努力。但我认为从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看,还是日本的青少年素质高一点。比方说,从身体发育上讲,日本的青少年现在比中国青少年好。还有三个指标决定了日本的青少年在身体素质方面比中国的青少年强。第一,他们的睡眠比中国青少年足。第二、他们在学校一直吃营养餐,日本从“二战”后就一直坚持在学校提供营养餐。第三、他们的运动量很充足。而这三个方面恰恰是中国青少年的弱点。

 

  身体好,应该是教育的第一目标。日本在这点做的是好的。日本的青少年社会实践能力是比较强的,野外生存能力也比中国青少年强。另外,就是他们懂得不给别人添麻烦。他们的自立、自律,责任感等方面都比中国青少年要好。

 

  尽管中国在GDP上已成为世界第二,但中日青少年的素质较量还会长期进行下去。(2010年8月22日)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