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现状


  在世界市场上保持很高的占有率


   精密机械产业包括相机、手表、时钟等钟表、办公自动化机械、医疗机械和精密仪器等行业,在日本约有16万名员工,产额约为4万亿日元,是仅次于汽车和电子的又一支柱产业。其中,相机和钟表等产品从60年代开始出口,并逐渐占领了国际市场,在世界上也占有主导地位。最近,复印机领域出现了从黑白向彩色及多功能机型的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佳能公司和理光公司超过了美国施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40%以上的占有率。在打印机方面也一样,佳能和精工(前身为服部时钟店)集团的精工爱普生(前身为诹访精工舍)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2002年,全世界数码相机的生产量为2455万台,超过了胶片相机。在数码相机方面,索尼是一家电子公司,它和佳能、奥林巴斯光学工业、富士胶片、尼康、卡西欧计算机、宾得等精密机械制造商一起基本垄断了精密机械市场。半导体、液晶、家用电脑等电子生产厂商,在韩国和台湾生产厂商的穷追猛赶之下,失去了很大一块市场,但日本的精密机械依然和汽车产业一起确保了它们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柯尼卡美能达挑战三强企业--佳能、富士胶片及理光


   精密机械产业的许多公司都是以相机或钟表起家、发展的,通过产品的多样化建立成为成功企业。佳能、富士胶片和理光是精密机械产业中的3巨头。佳能是以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生产而获得成功的(2003年度销售额为3万1980亿日元);富士胶片是顶级胶片制造商(2003年度销售额为2万5603亿日元);理光是复印机和其他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主要生产商家(2003年度销售额为1万7802亿日元)。在喷墨打印机方面,精工爱普生公司在日本位居第一,在世界位居第二,其销售额为1万4132亿日元,处于第二团队的领先地位。跟随其后的公司为单反镜头相机和曝光设备(半导体曝光设备)的主要生产商尼康公司;世界内窥镜的生产巨头奥林巴斯光学工业公司;在数码相机和TFT液晶方面有自己强项的卡西欧计算机公司;在光学、电子材料市场上有着很高的占有率的HOYA公司等。2003年,属于第三团队的柯尼卡和美能达合并成立了柯尼卡美能达控股公司,2004年度预计该公司的销售额为1万1145亿日元,成为继佳能、富士胶片、理光和精工爱普生之后,超过1万亿日元的企业。新公司把复印机和打印机确定为了公司的核心业务,力求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今后,以3巨头为中心的产业格局有可能因为柯尼卡美能达的出现而被重新改写。


历史


  超越西德成为世界头号相机巨人


   二战以后,由于技术革新的成功,使得日本的相机、手表和时钟这些精密仪器行业,瞬间成为站在了世界舞台前列的成功者。以相机为例,朝鲜战争中相机由于占领军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日本国内的需求也开始扩大。1950年,日本共有50个相机制造商,到了1953年,就增加到了将近100家。小企业最终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大萧条中被淘汰,而由理研光学工业公司制造的“RICOHFLEX Ⅲ型”的低价相机的上市,迎来了照相机的鼎盛时期,确立了相机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耐用消费品的地位。当相机从一种奢侈品演变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时,厂商开始从依靠技工的小批量生产向使用机械和自动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方向转变,因此也加强了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相机各公司的努力使该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50年代,日本出口到国外市场的相机价格,在当时大约仅为世界第一的西德产相机的二分之一,那时日本相机作为西德产相机的替代品而被使用的。到了60年代,日本相机的功能得到了提高,1964年,日本相机的出口额超过了西德;1967年,日本相机的出口量超过了西德,日本成为居世界首位的照相机大国。


  佳能率先把电子技术使用到了单反相机上


   进入到70年代以后,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使相机向自动化、轻量化和低价格化发展,进而导致了相机产业的重组。导火索之一就是1976年佳能上市的单反AE——1型相机。AE——1型相机是世界上首次在搭载电子元件后,能够完全自动曝光的相机,这种相机的生产也引入了电子控制机械,实现了划时代的自动化,节省了劳动力。AE——1型相机上市后,其他的厂商也陆续开发出了具有电子控制功能的新款相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直到70年代中期,在单反相机市场上一直保持优越地位的生产著名的“宾得(PENTAX)”相机的旭光学工业公司、生产“尼康”的日本光学工业公司,它们的高级相机市场开始缩小,取而代之的是佳能和奥林巴斯工业。那些对技术革新反应迟钝的厂商则出现了财务危机,1975年,外资企业米兰达(Miranda)相机公司倒闭;1977年,Petri相机公司倒闭;1983年,雅西卡(Yashica)公司向京瓷公司求援,并且最终并入到了京瓷;玛米亚(Mamiya)光机公司也受大泽商会的影响而破产,1993年被纳入到奥林匹克公司,成为了玛米亚——OP公司。


  石英钟革命,让日本钟表业成为世界巨头
 


  卡西欧的电波表在灵敏度和SN比(Signal to Noise Ratio)的特性上使用了优秀检波IC.另外,在阿拉伯数字受信(数据解析)上也很适合,受信效率也在提高。 朝鲜战争时期,日本手表、时钟等也迎来了繁荣。1947年,钟表产量只有160万只,但到了1949年就达到306万只,1950年受道奇线的影响,暂时出现了下滑,但到了1954年产量达到560万只,超过了二战前的水平。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钟表业和相机业一样,主要以出口为中心逐渐发展了起来。日本国内市场则从1960年的690万只增至1964年的1010万只,开始成熟,另一方面,出口量从1960至1966年以每年递增80%的速度扩大,1972年出口比例增至66%。


   日本钟表业在跃进到世界前列之后,遇到了“石英转换”这一重大转机。60年代,使用电和电子控制测量时间的电子表在开发上有了进展,1969年,诹访精工舍在世界上首次将用石英控制的钟表(石英晶体谐振器)式电子表商品化,钟表业迎来了石英表时代。70年代后期,由于石英转换促进了技术革新和设备投资,日本的钟表业保持了它在世界上的优越地位,1980年日本手表的产量为8789万只,超过了瑞士;钟表的生产量为5896万只,超过了西德,成为了世界头号钟表大国。而且,石英转换带来的技术革新,也加速了该行业的重组。1974年,卡西欧计算机以数字式钟表进入钟表市场。由于钟表市场渐趋饱和,像理光钟表、东方钟表等公司渐渐丧失了原有市场的地位,以服部精工为中心的精工集团、西铁城钟表和卡西欧计算机的寡头垄断集团开始形成。


  复印机等产品进一步多元化


   从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开始,随着相机、手表和时钟等产业的发展,精密机械产业向办公机器及精密测量机器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化的先驱之一是理光公司,当时叫“理研光学工业公司”。1955年,该公司开始制造、销售小型台式复印机,随后又陆续推出了使用印相纸的重氮复印机,接着是EF复印机。1971年理光进军办公用电脑市场;1973年进军传真机市场。1963年,富士胶片也与英国兰克施乐合并,成立了富士施乐公司,进军复印机市场。60年代,复印机市场主要为重氮或EF型复印机,只有施乐拥有普通纸复印机,1968年,佳能以自己独自的方式加入到了复印机领域,1971年,小西六写真工业(现在的柯尼卡美能达)开始进军P P C复印机领域,P P C复印机在现在是复印机中的主流机型。


   复印机产业的多元化动力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势头,而且还扩展到了打印机、分档器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在多元化的进程中,各制造商的生产内容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佳能在1990年度的销售额比例为:相机占18.9%,其他光学机器占5.6%,办公机器占75.5%。精密仪器制造商将光学技术、精密加工组装技术和电子技术这3大技术融于一体,从单一的相机制造商逐渐转变成一个以记录图像、影像和通信为中心的综合制造商。


  90年代,一次性相机成为主流


   1985年日元升值给精密机械产业迎来了重大变革。在高速增长期结束后,胶片相机和钟表一起进入到成熟阶段,而日元的坚挺致使利润下滑。即便厂商将生产移至海外,也未能改变局面。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在90年代相机市场上出现了一次性相机,它开始取代单反相机等高档产品以及便携式相机等中档产品,成了市场上的主流机型。1996年出现了使用软片胶卷式小型轻便APS标准相机(新相机系统),但没有等到普及就退出了市场。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的成熟和日元的坚挺,钟表的产量也出现了下滑。90年代初期,市场上出现回归指针表和对应TPO的一个人持有几个手表的倾向,日本国内市场一时出现恢复的迹象,但这并不能止住下滑。相机和钟表制造商一起加强了办公自动化机器和信息机器的多元化,佳能扩大了在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等非相机产业方面的业绩,同时与那些在多元化方面成绩平平的企业之间拉开了距离。现在,以佳能为核心,富士胶片和理光这三巨头组成了日本精密机械产业最强阵容。


展望未来的三个重点


第一点


  是否能够研发出“后数码相机”产品?


  接收根据极为准确的原子表所传送的标准电波,并且带有自动修正时间功能的电波表。 90年代后期上市的数码相机,其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数码相机的产值为545亿日元;2002年,数码相机的产量为2455万台,超过了胶片相机,成为了精密机械产业的畅销产品。2003年,其世界产量扩大到了4341万台。但是,由于日本制造商先后开始生产普及型相机和高档的单反相机,结果竞争异常激烈。虽然2004年的产量还在增加,但各个公司均对以前的销售计划向下进行了调整。数码相机市场最终也将进入成熟阶段,问题是能否开发出后数码相机产品。新一阶段的较量已经开始了。


第二点


  能否自主研发和生产核心零部件?


   对于精密机械产业来说,决定未来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与电子技术产业进行竞争。以最热门商品的数码相机为例,其中关键零部件就是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以后,起接收作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在精密机械制造商中,只有富士胶片拥有此技术。其他的公司则向索尼或其他的电子技术制造商购买核心零部件。如果一个企业不能自主生产核心零部件,那么它无疑就是一个安装加工商而已;而且这也限制了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幅度。今后,在产品开发中一个企业有没有核心零部件,企业之间将会产生差距。一个企业能否领先于别的公司研发出自己的核心零部件,将成为一个企业是否会先行一步的重要指标。


第三点


  精密机械制造商和电子元件制造商竞争能否获胜


   相机和钟表起初是以光学和机械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佳能能开发出利用电子元件控制功能来自动变焦的相机,成为了其他企业的先驱。这说明精密机械与电子技术的联系是不可缺少的。在钟表也朝着数字化的时代迈进的时候,卡西欧计算机凭借自己的液晶显示技术,成功的进军了电子表领域。现在,索尼持有当今最热门商品的数码相机CCD技术,暂时在这一领域中位居第一,精密机械与电子产业之间几乎没有界限。即便精密机械制造商在光学技术方面依然占有一些优势,但是精密机械制造商在企业规模方面与电子元件制造商相差甚远。今后,精密机械制造商能否拥有电子元件制造商所没有的独特技术,将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责任编辑: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