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教活动。唐宋时代,中国有向佛祖“供奉鲜花”的习俗,后来这习俗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这就是原始的花道,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中记载有当时供花的记述,花枝要向着天空摆放,以表示诚与信。《万叶集》、《古今集》中也有“大宫人戴花冠”、“瓶中斜插花”的描述。日本花道经历了古典插花艺术,自然主义插花艺术和现代插花艺术三个阶段。
起初,插花人并不讲究花的华丽美,只求自然简朴,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在茶室里只插一轮向日葵或在花笼上画上几枝竹花。从8-12世纪,插花逐渐摆脱了佛教色彩,演变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室町时代,涌现出以插花为业的花道家,其中池坊专庆创立了“立花”插花术,并把它规范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专应的后代专荣在整理插花构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真、副、副清、真隐、见越、流枝、前置的“七种工具插花法”。再后来专好又进一步发展了插花技术,在七种工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扣、胴作、大叶、后围、木留、草留、会释,由于插花技艺不断的进步,使插出的鲜花比真花的姿态更富于变化,出于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
15世纪,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崇尚简朴、自然,喜欢在室内的壁龛上摆放插花艺术品,这时期花道形式已成为日本各阶层人民都能接受和欣赏的艺术。
16世纪后期又推出了一种新的插花法“投入花”,其形式是把花材以最自然的方法插在花瓶里,使插花艺术更具自然美。由于投入花较立花省工、省时、省钱,很快在中、下层町民间普及起来,并很快从茶道中分离出来,自成一派。
到了江户时代,形成了许多插花流派,且都追求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江户时代后期把以前的“立花”、“生花”、“投入花”等统称为花道。1717年,《花道全集》专著问世,使花道事业更为昌盛。明治维新后,插花艺术更日臻完善。19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盛花”,它更集中地呈现出自然美。
目前,花道从大方面可分两大派:一是传统的日本插花派,二是昭和时代兴起的用铁丝、玻璃、石头等材料造型的现代插花派。花道艺术必须做到面、点、线呼应,主客枝相宜。好的插花就像一个艺术品,既能陶冶身心,又是美的享受。
在日本,花道不是单纯的插花,它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被推崇为日本妇女的必修课。日本有许多花道学校和培训班,每年有几百万女性学习插花技术,插花爱好者更是多达日本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见花道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唐朝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其天时,地理,国情,使之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各流派其特色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因此,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因此,从深处看,花道首先是一种道意,它逐步培养从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谐、有礼。其次花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采用园艺、美术、雕塑、文学等人文艺术手段。花道还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最后花道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浅出的文化活动。
插花并不讲究花材的数量和花的华丽。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轮向日葵等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幽雅、返朴归真的氛围。另外插花的优劣还取决于插花的形态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蔷薇花象征美丽与纯洁,百合花代表圣洁与纯真。梅花象征高洁与坚毅,兰花高雅,被誉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华贵,杜鹃花婀娜多姿,桃花妩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高尚品德。而热爱大自然的日本人最爱的还是樱花,因为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花道自中国传入日本后,根据日本人自身的喜好、欣赏的角度和四季花草的不同等因素产生了两、三千个流派。其中15世纪立花名家池坊专庆创造的池坊立花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1462年,池坊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高秀插花。几十枝鲜花插入金瓶内,顿时满屋生辉,绚丽无比。于是专庆的池坊插花术在立花界获得很高的声誉。因此池坊成了花道的代名词。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花道流派,据说其弟子有100万人。
未生流派是未生斋一甫在江户末期创立的另一花道流派。它把儒家的天地人的统一作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为体现天圆、地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内,未生流派进行丰富多样的创造发挥。其作品特点是简洁、明快。如今未生流派内分支出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象未生派、嵯峨未生派、平安未生派、大阪未生派等多个支派。
明治末年,小原云心创立的小原流派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云心自幼学习池坊派的插花技术,后来云心发现池坊派的插花重心过高,不够安稳,便创立了重心偏低的插花术。但小原插花术一直受到正统派的指责。尽管如此,小原流派的新颖造型,给插花技艺增添了时代感。另外,云心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同于其它流派那样逐个收弟子学艺,而是招收一批弟子,在自家中进行集体教授,这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划时代的创举。至今仍有不少日本人喜欢小原流派的自然主义插花术。
河原苍生创立的草月流派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它和未生、小原流派一样,也是仅次于池坊流派的有影响的花道流派之一。河原苍生批评了传统流派的形式保守、固定,提出了大胆、自由地使用花器,处理花材的新理论。草月流派着眼于现实生活,将西方的艺术观点揉合在插花艺术之中。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是草月流派常用的插花辅助材料。
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插花类型,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的有:立花、生花、投入花、盛花。其流派已发展到两、三千种。
立花:作为书院,壁龛的装饰花是室町时代池坊专庆创造的。使用的花材有松树、桃花、竹子、柳叶、红叶、扁柏等。在插花时,不一定采用在花瓶口直接插入灌水的方式。之所以称为立花,是根据花草向上生长的姿势而采用的一种竖立式插花术,因此在插花时会常用铁丝来调整花材的姿态,其意图在于再现一种风景。
盛花:使用水盘或篮子,把花材盛在器具上。明治末期,因为西洋花草的栽种和西洋建筑的增加,构思出这种不限于壁龛装饰花的插花术。其流派有小原流、安达式等。可以说盛花是现代插花的主流。
生花: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现手法,原来是针对生花使用。在江户时代中期,它作为接待客人的插花而产生,主要是放在壁龛上,生花使用的器具象征大地,与其说它是显示花草的局部美,不如说它是为了体现花草生长的生命力。品格高尚,色彩绚丽,姿态端庄是生花的特征。
投入花:把花枝按其自然的姿态插入深深的器具里,给人一种随意投入的自然感。这种插花法能够发挥美术性和独特的个性。通常有三种摆放方式:吊在壁龛上,挂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龛上。投入花和生花一样起始于江户时代。
随着社会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插花也随之受到影响。不拘泥于传统的新类型的插花法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同时,随心所欲以花草设计为乐趣的人也在增加,这类大概可归为自由花吧。
东方式插花中的花器是整个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器与花材搭配可以更加生动的表现主题。在艺术插花中花器首先应能够盛水,以保持花材的活力;其次花器在作品的构图和意境的营造上也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p#分页标题#e#
花道器皿可分为传统式的器皿和现代自由花器皿。传统器皿的形状都较为规则,一般是上大下小的瓶器。而自由花器皿就形状各异,没有规则限制。花道器皿按其材质又分为玻璃、陶瓷、金属、塑料、竹子等不同类别的器具。很多类型或流派的插花都会严格要求使用什么样的器皿,其中使用较多的是陶瓷和玻璃两类,特别是陶瓷类的器具。
责任编辑: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