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1 世界钢铁业的发展潮流


  世界钢铁业曾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20年的低速发展(即停滞)期,直到新世纪开始才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世界经济近几年持续增长源于社会经济秩序的深刻变化。上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结束了东西方的冷战,社会主义阵营很多国家转向了市场经济。另外,以网络为首的信息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各国贸易投资限制的放宽,以及情报与技术等在各国自由流动的结果,急剧扩大了国际合作与分工体制。特别是日本企业通过在亚洲各国投资建厂,在当地进行生产,构建了新的分工体制。


  国际的合作与分工体制正在快速扩大,特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以下称BRICs)的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引人注目。日本近年来恢复了景气,GDP以2%的速度持续增长。而中国经济增长率已数年超过10%,拉动了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另一方面,BRICs的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扩大了对国际资源、能源的需求,推动其价格上涨,因而围绕作为战略物资的资源、能源的竞争日益激烈。据IEA(国际能源机构)预计,由于BRICs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在中长期都会持续增加。


  另外,在经济的持续增长中,CO2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地球逐渐变暖。预计2010年将比1990年增长40%。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2012年所有发达国家的CO2等温室气体总排放量须比1990年削减5%。然而,承担了减排义务的各国排放量只不过占世界各国排放总量的30%左右。预计今后由于美国、中国及发展中国家排放量的增加,会导致此比率的下降。因此,今后如何构建相关的国际框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贯彻落实已经达成的共识与协议是防止地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根据规定,日本必须达到的“京都议定书”目标值6%的CO2排放量削减。这对于已经是世纪能源单耗最低国的钢铁业而言,如何为了减排CO2而进一步节能,还须不断进行技术开发。


2 世界钢铁业的动向


  在上世纪80--90年代,世界钢铁需求一直在每年8亿t以下变化。特别是在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抑制了钢材消费;而进入90年代后,苏联解体和亚洲金融危机也使钢材需求低迷。此趋势的根本改观是2002年以后,主要是中国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另外,由于2002年后国内外市场对高级钢需求的增加,使日本钢铁业恢复景气。

 

责任编辑: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