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郭沫若和傅抱石是分别驰骋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和国画领域的两位风云人物,他们一个以诗集《女神》、剧作《屈原》等名作著称文坛,一个以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大涤草堂图》等巨作名闻画坛,而且各自在文学史、美术史建立了显赫的地位,深受世人瞩目。他们自结识后,惺惺相惜,肝胆相照,彼此尊重,互相合作,历经岁月的考验,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1933年,而立之年的傅抱石赴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院留学,拜于著名美术史家金原省吾的门下,学习美术史和雕塑,同时开始对中国绘画史进行系统而又专业的研究。在留学日本期间,傅抱石从朋友那里了解到郭沫若因国内蒋介石政府的“四·一二”政变而流亡日本,他在研究中国甲骨文方面见解独特,卓有成就,而甲骨文正是傅抱石研究中国美术渊源过程中所急切需要探讨的内容。于是,傅抱石在南昌旧友、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朱念祖的儿子朱洁夫的陪同下,专门拜访了后来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郭沫若,两人因此相识,成为频频往来的朋友,过从甚密。傅抱石的来访令郭沫若倍感激动,他们相见恨晚,言谈甚欢,互相引为知己,郭沫若还在傅抱石带去的《笼鸡图》上欣然题诗:

 

  笼中一天地,天地一鸡笼。

 

  饮啄随吾分,和调赖此躬。

 

  高飞何足羡,巧语徒兴戎。

 

  默默还默默,幽期与道通。

 

  傅抱石在留学期间,写了许多有关美术史论方面的文章。当时,一位名叫伊势专一郎的日本学者写了一篇《自顾恺之至荆浩之支那山水画史》的论文,被日本同仁认为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力作,称之为“一扫群言独有君”,大有瞧不起中国人的狂妄之意,但内中舛误很多。富于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傅抱石当即著写了《论顾恺之至荆浩之山水画史问题》,发表在《美之国》杂志上,初试锋芒,逐一批驳,写得有理有据有识。郭沫若后来在傅抱石创作于19404月的《云台山图卷》中题下这样的诗句:

 

“笑他伊势徒夸斗,无视乃因视力无。”“糊涂一塌再三塌,谁把群言独扫来?”既对日本学者目空一切的狂妄气势予以辛辣的讽刺,又对傅抱石的考据与见识给予充分的赞赏。

 

  1934年,在郭沫若的反复鼓励下,傅抱石得到导师金原省吾的热情帮助,在日本举办了个人首次画展。51014日,《傅抱石氏书画篆刻个展》在东京银座最高档的美术展览场所--松坂屋举行,为期5天,共展出山水、人物、花鸟、篆刻、印谱作品177件,其中包括绘画作品48幅、书法作品6幅、篆刻作品123方。为扩大画展的影响,郭沫若忙前忙后,积极参与,全身投入,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不仅题写了展名,写了序,还为傅抱石的许多画作题款或题诗,并主持了开幕式,向参观者介绍傅抱石的绘画成就,为他热情接待日本著名篆刻家河井仙郎、画家横山大观、书法家中村不折、作家佐藤春夫以及日本文部省大臣、帝国美术院院长正木直彦等社会名流;此外,还协助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会场担任翻译,为傅抱石的这次个展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傅抱石是一位治印高手,他一直想把自己多年的篆刻作品编成一个集子出版,这个想法得到郭沫若的支持。郭沫若找到自己甲骨文著作的出版商田中庆太郎,反复游说,竭力推荐,帮助傅抱石在1935年出版了篆刻集《摹印集》,并为该书题写了书名。与此同时,傅抱石在美术史论研究中,经常向郭沫若虚心请教,在绘画创作上也不时得到郭沫若的批评。在这种交往中,郭沫若不断地发现傅抱石的艺术天分和才华,每见傅抱石创作了得意之作,总是欣然地为之题咏,给予了最大的鼓励。可以说,郭沫若广博的学识和在日本的影响,为傅抱石在日本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责任编辑: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