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经济的一次大衰退,全球经济秩序被打乱,半导体产业的既有版块被改变。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欧洲与日本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危机时期支撑着欧洲和日本半导体产业的主要厂商们各自遭遇了不同的打击,无论致力于企业瘦身或整并以壮大实力,未来大型半导体厂商们都面对着愈来愈艰难的道路。
日本:并购与裁员大规模进行
日本企业的改造之声并非始于2009年,想当然,它也不会在这一年落幕。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电子厂商间的大规模变化却从各种不同方面发展到了顶点,导致了一些在过去绝料想不到的变动。
全球经济衰退和芯片产业的不景气,使得日本业界感受到的经济压力日趋沉重,也迫使日本厂商发生巨大变化。许多人被迫采取违背日本传统电子产业核心价值观--所有产业环节均紧密结合--的举动,包括大规模并购和裁员在内。
然而,这些举动的帮助不大,日本电子巨擘对于这场衰退仍然措手不及。
截至2008年11月,当时仍普遍预期3月底的会计年度是可获利的。然而,到了2月份,日本9家领先电子制造商之中,已经有7家体认到他们必须发布损失的讯息,最终,这些业者的损失总额高达200亿美元。
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NEC、松下(Panasonic)和Sony公司分别宣布了大规模裁员消息,总计裁撤的工作数量超过50,000个。此次裁员还包括全职雇员在内,这在日本是难以想象的举动。除此之外,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瑞萨科技(RenesasTechnology)、三洋电机(SanyoElectric)和东芝(Toshiba)也宣布了小规模裁员。
富士通、NEC、瑞萨和东芝也宣布暂时停产,并关闭旧的半导体工厂。而日立、NEC和瑞萨则更换了其执行长,有时,这些变化不免散发出一些绝望的意味。
然而,拟议合并的NEC和瑞萨,则可望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带来较显著的长期影响(瑞萨在2003年由日立和三菱的半导体部门合并而成)。NEC和瑞萨的合并协议预计在2010年4月完成,届时可望催生出一个全球第三或第四大的芯片制造商。(据iSuppli初步预估,合并后的公司若依芯片营收计算,则二家公司共超过100亿美元,在2009年排名第四)
合并后的瑞萨-NEC公司将称为瑞萨电子公司(RenesasElectronicsCorp.,),预计这家新公司将在微控制器市场占主导地位。据Databeans统计,2008年,瑞萨科技和NEC分别是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微控制器供货商,市占率近30%。
但一些业界人士则认为,合并后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整合问题。批评者指出,合并后的公司将有显著的产品重迭,而且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在分配新晶圆厂和生产产品方面。
松下花费了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了其在2008年宣布的拟议收购三洋的法规限制。稍早之前,松下决定以约44亿美元收购三洋股权,这项交易将造就最大的消费电子厂商。
责任编辑: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