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内容摘要]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采取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也是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最完整,立法最完备、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日本在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 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环境立法,生态伦理

 

一、引言

 

  日本是最早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该体系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就成立了“公害对策特别委员会”。从70年代起,日本开始强调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治理污染。80年代开始,日本提出了相对完善的生态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型。到90年代,日本又首次提出“循环经济”概念,从经济运行机制上开创出了一种全新的反馈式的经济流程,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实现了发展战略和思路的二次突破。通过政府主导、法律政策保障、企业与家庭参与的方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成为世界上解决能源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传统的工业文明的后来者,走的是一条西方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国的循环经济仍处于启蒙、试验阶段。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优质生态的保有量在急剧下降,人口、资源、环境面临支撑的极限,已经失去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条件和充裕的环境容量。如不尽快走上循环经济之路,我国的资源将无以为继,环境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国际竞争力将会下降。在人均资源稀缺这一点上,我国与东邻日本甚为相似。由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可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和唯一出路。

 

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及成就

 

  二战后,由于日本优先发展重工业,许多美丽的海岸线变成了工业区。企业为追求利润,大量生产、大量排污,消极对待环保。到1960年代后半期,日本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些问题,日本较早提出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战略,这既有深厚的理论依据,也是由其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一)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

 

  1.理论原因。主流经济理论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归结为促使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拐点早日到来(见图1)。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1990年在环境经济学 研究 中,把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992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中,以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为焦点,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环境由劣转优的转折点之前),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而当经济发展过了转折点之后,环境质量会得以改善。以时间为横轴,环境污染指标为纵轴,我们能获得一条抛物线,这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图形为倒U形。

 

   该曲线的含义是: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演进的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先出现逐步加剧的特征,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随经济进一步发展而逐步好转。这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首次定量分析 ,许多发达国家证明了库兹涅茨倒U环境曲线假设是成立的。日本正是由于认识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较早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


  2.具体原因。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破坏 自然 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的。为实现“追赶型” 现代 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本政府采取了“生产优先”的经济政策,片面地注重工业化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最终导致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频繁发生。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日本资源匮乏,主要资源大部分依赖进口,近年来,日本每年需要投入的资源总量约20亿吨左右,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资源约占30%,使其经济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第二,日本现存的 社会 发展模式使日本成为“废弃物大国”,人均垃圾日产生量在1公斤以上,尽管采取了大量减排处置方面的措施,日本每年废弃物最终填埋量仍有约6000万吨左右,导致废弃物填埋处置场所严重不足;第三,日本社会各界日益认识到应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将其转变为可持续的生产、消费形态,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努力解决废弃物排放问题;建立一个抑制天然资源消耗、降低环境负荷的“循环型社会”对日本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十分紧迫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日本走上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所取得的成就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就体现在物质循环、能量高效利用和水循环三个方面。

 

  物质循环:废弃物质的再生循环利用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切入点。日本每年要产生产业废弃物3亿吨,生活垃圾约2000万吨,以及废弃电视机、冰箱、空调和洗衣机1800万台,重量达60万吨。

 

  能量高效利用: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日本采取了废弃物发电和燃料制造、生物发电和生物热利用、温度差能源等多种方式。在1997年实施的《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的特别措施法》中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废弃物发电、生物能发电。在四项新能源的研发推广中,以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例,具体情况见表1。


  水循环:为了保证河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能力,政府规定只有在河流中的水超过河流正常流量才能取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大多实施回用,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城市绿地灌溉、消防、冲洗汽车、冲洗卫生设施等诸多方面。地下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禁止含有害物质的水渗入地下,严格控制垃圾填埋。

 

三、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框架

 

  循环经济是系统性的产业变革,是从产品利润最大化的市场需求主宰向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永续建设的根本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建立一个涉及各相关子系统的战略体系框架。

 

  (一)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框架

 

  日本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由三大主体(政府、企业与个人),六大要素(战略规划、法律框架、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社会责任与公民环保意识)构成。政府处于循环经济战略体系的核心地位,对于战略规划制定、法律框架确立、产业政策倾斜、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等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与公民环保意识形成也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而技术创新体系则处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中心,表明在日本技术创新体系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都有明确的创新主体支撑。


  (二)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分层

 

  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是由政府主导和驱动的,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府层、企业层和个人层。政府层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呈现出政府主导,全方位推进的特征。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家战略规划。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探讨经济模式向生态型循环经济的转型,提出了“环境立国”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确立 2000年为循环经济社会元年,把建设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提升为日本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并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从循环经济推进的战略构思看,日本政府构建循环经济的核心有三大要点:第一,通过抑制产业和生活的消费,控制废弃物的产生;第二,促进循环资源的合理循环使用(再利用、再生利用、热回收),通过建立双向循环体制来保证社会物质循环系统可持续的良性运转;第三,通过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和环境负荷。

 

  2.循环经济立法。循环经济作为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为建设循环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新世纪日本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呈现出以下层次: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立足于日本环境与资源的现实情况,战略性地将立法提高到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高度,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第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计划和计划实施的时间表,确保循环经济的贯彻实现。第三,采取了环境影响事先评价制度。法律规定应避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公众的消费活动产生废弃物,尽量实现可循环利用的生产消费方式。

 

  3.实施产业扶持政策。90年代,日本政府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实施了产业倾斜政策。在预算方面,为支持中小企业环保技术的研发,政府补助技术开发费用率最高可达50%。对于将循环经济3R技术实用化、技术开发期在两年以内的新产业,政府补助率最高可达费用的三分之二。对于引进节能设备的企业也给与一定的资金补助;在融资方面,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将对引进3R技术设备的企业提供低利融资;在税制方面,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将对引进再循环设备的企业减少特别折旧、固定资产税和所得税。

 

  4.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技术体系。1999年,日本通产省在题为“循环经济蓝图”的报告中提出了以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经济技术系统。日本以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技术系统包括五个方面: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废弃物减量化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的产业链技术和废弃物回收、运输、交易系统。

 

  5.多渠道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日本各行政部门、企业界、民间团体和个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同时,为适应环境政策动向,推进环境行政效果,提高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环境行政负责人员的资质、能力,政府还推行环境研修。另外,日本不断充实其环境宣传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分发宣传小册子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同时还在互联网上开设绿色购物网(GPN)、绿色消费者全国网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环境信息。

 

  企业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废弃物最大的排放者。在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中企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循环经济战略的有效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承担生产者责任。日本《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从事制品、容器等制造和买卖的业主,有义务提高制品和容器的耐久性。日本企业为环保支付额外费用,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

 

  2.制订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是对环保投资和由此获得的经济效益作定量测定、分析和加以公布的制度。企业的环境保全活动会产生环境保全费用,如防止公害费用、资源循环费用、生产销售的产品的再循环回收、再商品化以及适当处理费用、管理费用、研究费用等。环境会计制度已经在日本普及,企业逐年增加环保投资,并利用其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

 

  3.制订环境报告书。日本企业通过制定环境报告书,向消费者公开企业的环境管理状况,如企业环境基本方针、环境活动推进计划及其活动效果。ISO认证取得、环境监督、环境教育 、环境会计等信息,以便消费者监督。这样,一方面督促了企业的环保行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形象。

 

  4.申请国际环境认证。随着循环型社会目标的确立,日本企业大都通过构筑环境管理体系实践环境经营,申请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到2000年4月已有3548家企业取得认证。通过申请国际环境认证,企业一方面采取了环保措施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公民作为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公民循环经济意识对于一国循环经济战略的有效和高效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公众在 历史 教训和政府有效的环境意识教育的双重作用下,很好地履行了循环经济的义务,具体而言有以下两方面:

 

  1.进行垃圾分类。日本家庭将垃圾分类后丢弃,这些分类后的垃圾再由专门部门回收循环利用。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既节省了垃圾分类人员,又使生活垃圾得到充分循环利用。

 

  2.购买绿色产品。近年来,除质量和价格之外,日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还会考虑商品的环境因素。如选购无添加剂的食品,购买没有使用塑料袋的蔬菜、使用自己带来的购物袋,尽量购买包装简单或没有包装物的产品等。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对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启示

 

  我国是传统的工业文明的迟到者,面临的严峻现实是:优质生态的保有量在急剧下降,人口、资源、环境面临支撑的极限,已经失去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条件和充裕的环境容量。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已经不起传统增长模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生态恶化。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的构架,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确立循环经济战略规划

 

  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府主导的全方位推进。我国的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在推行循环经济战略体系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也要有所作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应全力推进。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立循环经济战略规划以及切合实际的目标,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把建设循环型可持续发展社会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并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二)提高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

 

  日本的做法是立法先行,但是对于我国而言, 目前 工作的重点不在于立法。事实上,自1979年以来,我国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已经出台各种层次的法律法规上千件。因此,目前工作的重点在于彻底清理较低层次的立法,对新制定的行政法规、地 方法 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要严格审查通过,使之与基本法、综合法、专项法相衔接,符合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目标。其次,要避免照搬照抄日本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法律条例,而应该根据我国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体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切实加强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并不缺少相关的法律条文,而在现实中,由于缺乏让法律条文有效执行的机制,很多法律法规都沦为一纸空文。因此,提高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所在。

 

  (三)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日本的产业倾斜政策增加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对于环保企业的产业扶持,实质上是矫正企业生产过程的外部性,使企业的成本内化,将企业效益、社会成本与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考虑的一种政策措施。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企业进行奖励或税收减免,对于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予以惩罚。只有作为循环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的行为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激励相容,才有可能使循环经济战略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环保企业的产业扶持力度。例如: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用环保设施。#p#分页标题#e#

 

  (四)构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

 

  日本的循环经济技术系统对于其战略规划的执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循环经济既是经济 问题 ,也是工程学的问题。无论是节能,还是污染减排,都有赖于技术进步。我国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为循环经济战略的有效执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建立政府、企业和全民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

 

  (五)提高企业生态伦理责任意识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正确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和谐的生态伦理责任意识,是促进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做到物质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的生态伦理观还可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促使企业由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关系中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永葆企业的活力。

 

  (六)增强公众循环经济的意识

 

  日本的历史教训和政府有效的环境意识教育提高了公众的积极性,是其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我国应该借鉴日本经验,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具体而言,应该尽快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并倡导居民垃圾分类,这样既可节省资源能源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另外,还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倡导购买绿色产品,提倡绿色消费,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是循环型可持续发展社会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国民从认识到参与循环经济构建的中介环节。我国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应该注意对公众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从而实现全民参与的环保行动。

 

责任编辑: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