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6月13日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地带用鱼眼镜头拍摄的日本“隼鸟”号探测器的密封舱下降的图片。
图为6月13日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地带拍摄的日本“隼鸟”号探测器的密封舱下降的图片。
【中新网2010年6月14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能采集了月球外星体岩石碎片的太空探测器--日本的隼鸟号,2010年6月13日晚结束七年的太空之旅,顺利返回地球。
科学家希望,这个小型探测器会从遥远的小行星,带回来太阳系形成初期留下的原始沙石样本,让人类了解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
据了解,隼鸟号在靠近地球时与装有小行星沙石的密封舱分离,其主体在冲入大气层时将被烧为灰烬,密封舱则降落在澳洲南部沙漠的伍梅拉军事限制区。
体积有如汽车 采集小行星岩石碎片
体积和普通汽车差不多大的隼鸟号是在2003年发射升空,2005年它在地球与火星之间、距离地球三亿公里的丝川(Itokawa)小行星登陆,并相信成功采集了小行星岩石碎片。
它也探测到丝川小行星表面被许多岩石覆盖,估计这个小行星早在“数千万年到数亿万年前”形成,在太阳系最原始阶段就从一个原始天体分离而出。
三年前,隼鸟号开始了回归地球之旅。这趟历时七年、飞行长达50亿公里的太空之旅备受关注,因为这是人类史上首次将月球以外的天体岩石样本带回地球,首次实行地球与小行星之间的往返行程。
2001年,美国宇航局探测器也曾登上小行星“爱神”(Eros),但是没能将所采集到的样本带回来。
几次生死攸关 最终化险为夷
隼鸟号原本应该在三年前回返地球,但由于它途中发生一系列的技术故障,包括发动机、姿态控制装置和电池都曾发生故障,几次面临生死攸关,但最终化险为夷。
不过由于它在小行星着陆时,收集丝川表面弹起的岩石碎片的过程一度出现问题,日本科学家至今仍无法百分之百确定是否真采集到岩石样本。
按照计划,隼鸟号在日本时间昨晚8时左右分离密封舱,三个多小时后,机身与密封舱分别以每秒12公里的速度冲入大气层。
机身预料会在返航过程中燃烧殆尽,经过耐热处理、面积相等于一个篮球大小的密封舱,则会在距离地面10公里处启动降落伞,在澳洲沙漠降陆。
国际科学家小组聚集在伍梅拉军事限制区等候密封舱隼鸟号密封舱回返地球,密封舱会启动信号显示其具体降落位置。
科学家预料会在天亮后乘坐直升机回收密封舱,然后把它送回日本进一步化验。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