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论文关键词] 企业环境会计 ;發展原因;主要做法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日本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的原因,并介绍了其主要做法,旨在为我国环境会计的建立提供一些启发。 

 

  环境会计是开展环保活动的一个有效工具。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业绩,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竞争优势。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对落实 科学 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重要。日本是目前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环境会计的发展也很具代表性。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至今未曾真正起步,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本文试对日本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的原因和主要做法作些探讨和介绍。
   
一、日本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了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其发展程度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的重视、政府的推动,也有企业各利害相关者的促进。但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企业自身的自觉努力,充分体现出政府、市场和企业相互合作、共同推进的特点。 
   
  (一)社会的重视 
  二战后,随着日本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污染也迅速蔓延开来。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公害大国”,发生了诸如熊本水俣病事件、四日市哮喘病事件等震惊世界、后果严重的污染事件,迫使政府开始重视环境治理。80年代开始,日本提出了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防止污染产生的发展战略:90年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2000年,日本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规划,以实现全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日本民众对自身生存环境日益关注,环保意识和环境识别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绿色化、绿色消费运动悄然兴起。欧美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报告制度、生态金融 、社会责任型投资(SRI)等也不断被引入,形成了良好的推行环境会计的社会基础。 


  在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过程中,日本政府、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学术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在宣传和奖励、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不少具体措施。大大促进了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提升了公众的环境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会计的实施和推广,也使企业环境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如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设置了环境会计专门委员会,就国内及海外的环境会计动向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关环境会计概念框架的报告。 
   
  (二)政府的推动 


  为了实现建立“循环型社会”规划,日本加强了环境立法和司法力度,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与建立循环型社会和企业提供环境会计信息关系密切的理念先进、措施具体的 法律 法规政策。这些法律法规政策不但通过强制手段进行环境规制,使企业推进环保活动有法可依,诱导企业据此制订环境经营计划。引导企业主动调整投资方向适应国际化环境,而且重视利用市场力量、重视民众和企业的自愿行动、重视信息手段。对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成为企业开展环境会计的助推器。 


  在发布相关法规积极倡导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同时,以环境省为主的日本相关政府部门开始制定与企业环境会计相关的准则、指南、制度、标准。使企业开展环境会计实务工作有章可循,并加强指导监督。加大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力度。环境省早在1997年便开始实施环境会计项目计划,1999年3月发布了《关于 计算 和公布环境成本的指导标准——旨在建立环境会计》,从此一些制造业公司开始实施环境会计,使1999年成为日本“环境会计元年”:2000年3月,环境省发布了《关于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2000年报告)》,对环境费用、环境效果的计量作了详细说明;2000年5月到2001年5月,陆续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环境业绩评价指南》、《环境报告书指南》;2002年3月和6月,又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版)》和《环境会计手册2002版——为了理解环境会计指南2002版》,明确了环境会计的定义、职能作用、一般条件、构成要素。环境会计的基本事项,环境保全成本、环保效果、伴随环境对策的经济效益的计算标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等内容。以环境保全成本及其效果的核算为核心,构建了一个融合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于一体的完整的外部环境会计体系。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认同。1999年,通产省成立环境会计委员会,其主要目的是借鉴欧美国家的实践做法,发展日本环境管理会计。2000年成立了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研究环境资本投资评价、环境成本管理、材料流动成本会计、企业环境业绩评价和生命周期成本会计,成功提出了适合日本的环境管理会计方法,2001年6月。发布了《环境管理会计工作手册》。环境省和通产省这一系列规定的出台,对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在推进企业环境会计的过程中。日本环境省还多次组织关于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的研讨会,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积极推进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和信息交流。为企业提供“环境会计帮助系统”这样的软件,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 

   
  (三)企业利害关系者的促进 


  随着日本政府建立“循环型社会”规划的提出和相应环境保护法规对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理念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无论是政府、社会公众、投资者、金融机构,还是消费者、交易客户,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普遍重视企业的环保形象,对企业环境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股东及投资家非常关心环境风险会对企业的财务业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日本引入欧美社会责任型投资理念后,生态基金等“绿色投资家”相继出现,环境信息成为其证券评级和选择投资对象的主要信息来源;急速增加的绿色消费者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会注重考虑商品或服务从开发到废弃全过程的环境负荷;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也会加强对贷款对象和保险业务对象的环境风险评价。所以,对处在向循环型社会高速转换期的日本企业来讲,环境信息成为与多方利害关系者进行交流的基本工具。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编报环境报告,并请第三者进行审计,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满足了利害关系者评价环境业绩、进行科学决策的信息需求,有利于赢得投资者、信贷者、绿色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四)企业自身的自觉努力 


  自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环境管理标准ISO 14001发布后,为了应对欧美国家绿色壁垒,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以ISO 14000认证为主的环境管理体系在日本企业中得到推广。目前获得ISO 14001认证的企业数量居全球首位。1999年,“对环保投入多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的“生态金融”理念也从欧美传进日本,其特点是“优先向对环境友好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企业文化看。日本企业非常着迷于市场占有率和可持续增长目标,短期的盈利往往被看作是第二位的,而加强环境管理被视为一种培育无形资产的长期战略投资行为。成为不少企业的自觉行动。近几年来日本企业对环境的认识已由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转变为“左右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进而发展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因此企业自主的环境管理相当先进,且已成惯例:不少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逐步健全了内部环境管理体制,随时对环境管理进行计算、评价和检查。将环境管理的优劣作为评价自身业绩的重要指标;有的企业对原材料等实施“绿色采购”,迫使供应商改进环保状况;不少企业每年投入太量的资金用于环保产品的开发,重视对职工的环保 教育 ;多数企业主动发布降低环境负荷和环境绩效信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赖。而实施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正是企业进行这些环境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成为企业提高环保投资效率、提升企业形象的必要措施,也为企业赢得了明显的收益。 


  近几年来,不仅是企业,许多日本地方政府机构、公共团体、事业单位都在推行环境会计,还产生了像横须贺市和岩手县这样的全部政府机关和公共团体采用环境会计的地方。许多大学、 医院 等事业单位每年也公布环境报告,为开展环境保护。建设循环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日本企业环境会计的主要做法 
   
  虽然日本环境会计体现了各企业的行业特点,但环境省的《环境会计指南》是从众多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具有公正性和恰当性的会计标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遵循。根据《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版)》的要求。目前日本企业环境会计的主要做法是: 
   
  (一)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1、环境会计的目的 


  环境会计必须适应企业关于环保的经营方针和目标。主要为实现企业环保经营方针和目标服务。 


  2、会计期间 


  环境会计信息与企业的财务报告一般应为同一期间。因此作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主要载体的环境报告书一般每年编报一次。 


  3,核算范围 


  原则上环境会计的会计主体是整个企业。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企业集团和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 


  4、计量标准 


  企业“环境保全成本”和“伴随环保对策的经济效益”以货币单位计量:“环保效果”一般用物量单位计量。现在有些企业已在尝试用货币单位来评估物量单位所计量的环保效果的经济价值。

 

   (二)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有5项: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可查证性。其中,相关性强调应向利害关系者提供 企业 为环保活动所投入的环境成本及通过环保活动所获得的效益等有助于决策的信息。 
   
  (三)环境会计的核心内容--成本与效益 


  日本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和披露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用于环保的成本和执行环保活动所获取的两种效果。即“环保效果”和“伴随环保对策的 经济 效益”。 

 

  1、环境保全成本 


  环境保全成本是指用于防止、控制或者避免环境负荷的产生、消除环境影响、对引起的环境危害进行补救或是有助于以上工作的投资(当期承担额)和费用、损失,不包括社会成本。即由企业产生的环境负荷而带给不相关的第三者的负担。具体分为以下7类:(1)企业范围内成本(为减轻在主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环境负荷和影响所需的成本);(2)上游/下游成本(为减轻在供应、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负荷和影响的成本);(3)管理活动成本(在环境 教育 、环境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持、环境负荷的监测等环境管理过程中所需的成本);(4)研究和开发成本;(5)社会活动成本(改善景观、支持地方环保活动、制作环境公报等);(6)环境修复成本(治理污染及 自然 破坏的费用,支付与环境有关的保证金、罚金、和解金、诉讼费等);(7)其他与环保相关的成本。 


  2、环保效果 


  是指企业通过实施各种环保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环保效果分为以下4类:(1)与生产经营活动的投入资源相对应的效果(各种资源使用量的减少、资源使用量中可再生资源比例的增加);(2)与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环境负荷及废弃物相对应的效果(各种污染和废弃物排出的减少、在废弃物总排放量中循环利用量所占比例的增加);(3)与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材料、服务相对应的效果(使用和废弃时环境负荷的减少、回收的使用过的产品和包装物中循环型使用量比例的增加);(4)与运输等相对应的效果(运输量的减少、运输中产生的环境负荷的减少)。 


  3、伴随环保对策的经济效益 


  即推行环保对策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根据基础数据的可靠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实际效益(能依据确凿的证据 计算 出的经济效益)。具体又包括:①收益,即本年度通过实施环保活动已明确实现的财务收益。如循环利用废弃物或已使用过的产品所得到的营业收入;②实施环保活动后所节约的费用;(2)推测效益(只能通过假设性计算得出的经济效益),它主要用于内部统计。 


  日本企业2002年以后在采取环境对策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环境成本与收益的计量和控制。在增加环境投资的同时取得可喜的效益。 
   
  (四)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日本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环境报告书、公司简介、产品说明书、小册子、公司网页、企业内部报纸、有价证券报告书或营业报告、股东大会的分发资料、向行业协会的报告、广告宣传、媒体采访报道、现场报告、个别应对等。但近几年来,日本发布正规环境报告书的企业迅速增加。有的企业还发布了具有更广泛社会责任内容的“可持续 发展 报告书”。根据环境省《环境报告书指南》的要求,环境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1)基本项目(经营者序言、企业概要等);(2)环保方针、目标及业绩概况(方针、目标、计划、业绩、环境会计信息等);(3)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管理体制、研究开发、信息公开、规制遵守、社会贡献等);(4)环境负荷降低的状况及对策。环境报告书采用自愿编报的模式。并单独披露。 


  《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版)》鼓励企业通过环境报告书积极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近几年来,日本企业环境报告书中披露的环境成本、环保效果、环保政策的经济效益等环境会计信息不断增加,成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内容是:(1)环境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核算范围、核算期间;(2)环境保全成本、环保效果、伴随环保对策的经济效益的核算标准;(3)环境会计(环境保全成本、环保效果、伴随环保对策的经济效益)的核算结果;(4)对核算结果的分析和说明;(5)与环境报告书其他项目的联系。 
   
  (五)积极推行企业环境审计监督,保障环境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尽管环境审计和环境报告书第三者认证工作在日本起步不久,但发展也很快。2000年7月,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环境报告保证业务指针》,政府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制定第三者机构审计指南,争取尽快施行。据环境省2002年的调查显示,有20%的企业环境报告书已经接受第三者机构审计。不少企业对环境管理系统、环境业绩等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而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由中立独立的第三者对包括环境会计信息在内的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审计鉴定并发表意见。以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树立环保形象,扩大环境经营成果。目前日本执行环境审计的主体多种多样,有会计师事务所、环境检察部门、环境研究所、同业协会中的环境监查委员会、咨询公司等。审查的重点包括:环境信息的正确性、报告内容的全面性、环境对策的适当性、环境工作的合法合规性。但由于环境审计至今尚未制度化,因此环境审计报告书的格式也并未完全统一。一般分为导入部分、范围部分和意见部分。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把环境审计定位为咨询业务。因此审计报告措辞十分谨慎,有的明确表明审查意见。有的仅表明审查结果。但环境审计在促进环境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方面仍起着较大作用,成为推进环境会计开展的有力举措。

 

责任编辑: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