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这门新兴学科在近些年内发展迅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物流的研究,以期能够给整个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而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日本的物流业已随着整个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步入了现代化的行列。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处于刚刚发展阶段,在许多地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为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研究世界上发达国家物流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取其精华,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物流成功之路。而借鉴和学习日本物流的先进之处,正是提高我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日本物流业;中国物流;物流合理化;物流现代化;发展战略

 

  日本物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机械化、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通过研究日本物流业发展的过程,可以对我国制定今后物流业的发展战略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 日本物流的发展


1、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


  日本现代化的物流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日本在对国内物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战后的日本也随着经济调整、复苏期的结束,从6O年代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而经济的发展又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物流业开始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而得以迅速发展。1964年,日本通产省为了降低产业总体成本,开始推动除生产、销售费用之外第三种成本即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成本的削减。产业构造流通部也设立了专业的流通委员会。日本的物流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 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在这一时期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物流设施建设。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现代化。作为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与此同时,各企业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的重要性,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并且建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来配合这一计划的执行。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主要是随营业规模的扩大而增设的物流中心,或确保大量输送手段以充实物流硬件的举措。而且为了解决仓库不足,出入库时间长、货车运输欠缺、大量生产的产品无法顺利流向市场等问题,开始广泛采用叉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和采用自动化仓库,灵活运用托盘和集装箱,实现货物单元成组装卸。同时建立物流中心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1970年日本同时成立了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开展全国和国际性的物流学术活动。


3、 物流合理化阶段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经济进人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虽然物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并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因此,降低经营成本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课题,降低物流的成本更成为其重要内容,物流合理化与最优化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物流专业部门开始在企业管理中担当重要的角色,真正从系统整体来降低物流成本,与此同时,物流子公司也开始逐渐兴起,并参与到整个活动当中。这一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观念,从而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发挥物流的作用。在推进物流合理化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在蓬勃发展,其宗旨在于推进订货、发货等业务的快捷化,以及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以大型超市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在物流管理政策上,1977年日本运输省对流通部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这一政策对于推进企业物流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使物流管理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 。


4、 物流现代化阶段


  2O世纪8O年代以来,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更加明显。尤其是2O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了问题。随之而来,产品的个性化、多品种和小批量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这使得市场的不透明度增加,在库排除的观念越来越强,其结果使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即集约化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短时化方向发展。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现在2O世纪8O年代后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值物流JIT(just in time)。但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昂已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时代的说法,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 。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2O世纪9O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进入两千年之后,日本颁布了新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目标是在21世纪形成符合日本经济社会的新的物流系统。自此,日本物流产业的大规模化、国际化、信息化、绿色化将更上一层楼。


二、中日物流的发展阶段和产业政策比较


  我国在考虑了物流发展的现实以后,于2001年开始实施的《物流术语》中,给物流下的定义是:“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我们沿用了日本“物流”这个名称,在物流理论方面,接受了日本的“物流冰山说”、“第三利润源说”等,还借鉴了欧美的“成本中心说”、“战略说”等学说,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理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我国与日本的物流业不仅在时间上存在着差距,在理念、政策、技术方面都存在一些差距。从60年代中期到现在,日本物流已经从运输、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发展战略的时代后,进入到了综合物流的时代,而物流技术也由机械化、自动化到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而在我国,市场化改革以后,物流才由“感性发展阶段”进入到“理性发展阶段”。企业寻求物流的服务意识才开始出现,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扶持物流发展的政策和建议。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物流企业开始进入我国市场,建立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服务。比较而言,日本的物流理论和实践起步早,现已形成一个成熟、发达的物流产业,而我国则起步晚,理论的发展和政策的制订也未及时跟上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起步、探索的阶段。

 

中国和日本物流发展历程比较(表1)


 
三、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状况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发展战略在吸收日本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在我国加人WTO后,在物流服务方面,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度期后,将不限制外国服务供应商进入国内市场,不限制所有服务业的现有市场准入条件,同时在辅助分销的服务方面也做出了类似的承诺。这意味着国内物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对我国企业更是一场残酷的考验。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国物流业需要一套明确的发展战略来指引道路,我认为需要从一下几点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

1、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物流中的主导作用,做好物流发展规划。

  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发挥政府在其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兼顾近期运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为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环境。并尽快制订出相应的具体可行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统一的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诸如物流企业资格认证、市场准入、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税收政策等,为物流资源的统一规划和总体整合打下基础,避免物流资源的浪费。

2、加快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应引导企业逐步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延伸物流服务领域,降低物流总费用;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现代物流理念,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此外,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建立绿色物流体系,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全过程的环境污染,这样不仅有利于环保,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亦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
3、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制

  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4、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通过物流信息化建设来实现我国物流的一次跨越式发展,积极参与到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新理论研究、新技术开发中去,通过物流的完全信息化来推动物流现代化的发展

  总之,我国物流现状就目前来看,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我们应当认真借鉴国外物流经验,加强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出合理的物流发展战略,使我国物流落后状况有一个根本的变化,实现我国物流管理的社会化、现代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田源主编. 物流运作实务[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1


  [2]汝宜红主编.物流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3.7


  [3]章静, 中日物流之对比分析:沿革、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州学刊,2007.9


    [4]综合物流施策大锏(2005-2009)[R].国土交通省.『物流情报局』,2006,(1•2).


    [5]卫涛. 从日本物流的发展过程探讨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7.4


    [6] 王自亮.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北京:商业经济与管理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