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物流合理化的观念面临着进一步变革的要求,这主要是80年代以后,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了问题,生产的多种化和少量化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其结果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即从集货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进货短时间化发展。

 

  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状况中,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现在80年代后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价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等方面。但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昂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时代的说法,即由于经营战略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平成9年(1997年)4月4日,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该大纲是根据平成8年(1996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的《经济构造的变革和创造规划》中有关"物流改革在经济构造中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到平成13年(2001年)为止既要达到物流成本的效率化,又要实现不亚于国际水准的物流服务"这一指示而制定的。这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代化、纵深化发展的指针,对于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这个大纲的主体框架是:

 

  ● 基本目标:大纲中提出了到2001年物流发展的3项基本目标,即第一,亚太地区便利性且充满魅力的物流服务;第二,实现对产业竞争不构成阻碍的物流成本;第三,减轻环境负荷。为实现上述目标,大纲中还制定了实施措施的3项原则,包括通过相互合作来制定综合交通措施;为确保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有效运输体系,以及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道路、航空、铁路等交通机构合作共同制定综合交通措施;通过竞争促进物流市场活性化。

 

  ● 横向措施:横向措施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资本配置,即在所规定的物流体上集中使用资本,此外,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这些物流整体有:A、与利用者需求相对应的多样化的选择方法(社会资本的相互合作);B、物流瓶颈的消除;C、国际港湾、机场的建设,例如高规格干线道路、地域高规格道路、通往港湾机场的道路建设;主要干线铁路运输力的增强;中枢、中心国际港湾的设置;大都市圈物流中心、空港建设。第二部分是规制缓和,即在法规、政策上推动物流效率化,例如需求供给调整计划的废止;安全规制的制定(国际调和、推动技术水准提高的政策)。第三部分是物流系统的高度化,这其中一是信息化,如无纸贸易、一站服务、EDI的发展;二是标准化,如集装箱的标准化等等;三是其他措施,如技术开发、商业惯例的改进等。

 

  ● 不同领域的措施:这一节也分三部分,一是都市内物流,即缓和交通阻塞、提高汽车装载效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减轻环境负荷。在发展方向上主要是建立道路交通的通畅机制(物流共同配送、交通需求管理)以及货车的自营转换(提高装载率)。第二部分是地域间物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陆海空运输的竞争条件,实现复合联合运输以及减轻环境负荷转换在措施上主要是促进内航海运和铁路货运;道路、大范围物流中心的建设;货车的规制缓和等。第三部分是国际物流,即为了对应日本市场商品输入增加的状况,缩减国际物流的时间和成本,纠正内外价格差,改善产业地域竞争力。主要措施是国际中枢、中心港湾据点的整顿、设立;进出口手续、港湾手续的信息化等。

 

  ● 构筑各机构合作的政策推进体制;该部分的目的在于推动各政府机关、地方公共团体、物流业者和货主联合采取物流现代化措施,加强地方与中央的合作。在措施上包括在中央强化与地方合作的体制在地方强化与中央合作的体制、每年对所实施的举措效果和问题进行彻底调查。

 

  从上面介绍的日本《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可以看出,今后日本物流进一步发展、强化的方向是:A、 信息化的推进;B、 物流技术的开发;C、 物流人才的培养;D、 新物流服务的开展;E、 国际化的对应;F、 包装机械化、在库管理数码化的推进;G、 整体系统化的加强;H、 社会资本的充实;I、 规格化、标准化的推进;J、共同化、协作化的推进。

責任編輯:李昂

上一篇:日本的物流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