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国际在线报道(驻日本记者谢宏宇):日本当地时间2010年5月21号6时58分(北京时间5时58分),日本H2A火箭搭载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晓”号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除“晓”号外,H2A火箭还搭载其他5颗小型卫星。详细情况我们来连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日本记者谢宏宇。
 
主持人:谢宏宇你好,此次发射原定于18号进行,但因天气原因发射推迟至21号。那么这次的发射顺利吗?另外,金星探测器“晓”号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
 
  记者:此次发射升空的“晓”号是日本第一个金星探测器,长宽均为1.4米,高约1米,重量为500公斤。“晓”号探测器由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公司联合研制,包括发射在内的整个研究项目经费达到252亿日元,约合20亿人民币。“晓”是研发小组起的名字。由于金星是晨星,“晓”意味着日出前最炫丽的时间段。
相关新闻:
 
“晓”号的升空是比较顺利的。当地时间21号上午6点58分,金星探测器“晓”号在位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的宇宙中心顺利发射升空,搭载“晓”号的是日本本国制造的H2A火箭,该火箭有着连续11次发射成功的良好表现。金星探测器“晓”号升空27分钟后,在离地420公里的高空和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朝金星方向飞行的轨道。与“晓”号一同升空的小型太阳能帆实证机“伊卡洛斯”号以及4颗小卫星也依次实现分离。此外,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征集的约26万人的留言,也缩小印刷在铝板上,随“晓”号一起前往金星。
 
主持人:太阳能帆实证机“伊卡洛斯”号也是这次研究项目的一个亮点,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伊卡洛斯”的情况。
 
记者:没错,除了金星探测器以外,太阳能帆实证机“伊卡洛斯”号的性能测试也是此次研究项目的一个重点。“伊卡洛斯”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太空帆船”。其太阳帆为边长14米的正方形,厚度仅为7.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左右,由能够承受太空环境的聚酰亚胺树脂制成,以光的粒子撞击帆面后产生的反作用的压力为动力推动飞船前进。“伊卡洛斯”号在飞行中将花数周时间展开太阳帆,日本科学家将通过反复试验,来看能否以太阳粒子为动力实现飞船的加速或者减速。如果该实验能够成功,日本科学家还准备进一步扩大太阳帆的面积,并把该技术应用到木星探测项目上。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通过接受光压来实现宇宙飞行,这是一个十分尖端的技术,也展现了日本在在世界航空航天领域所处的领先地位。
 
“太空帆船”无需燃料也可以加速、控制轨道和改变行进方向,这是人类在100年前就提出的构想,但因缺乏轻薄、坚固且能大面积延展的材料而未能实现。美国行星协会曾于2001年制造了一艘太阳帆试验飞船,但火箭发射失败,该协会计划于2010年底发射新的太空帆船“光帆1号”;欧洲航天局也在进行太阳帆研究。如果“伊卡洛斯”号试验成功,将在人类航天史上开创先例。
 
主持人:那么日本开发金星探测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记者:考察金星的环境,对研究地球的未来很有参考价值。因为地球和金星无论大小还是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相近,故而被称为“姐妹行星”。然而两者的地表气象却大相径庭,金星表面覆盖着浓密的硫酸云层,每秒风速达到100米;金星具有独特的气象,大气中几乎全部是二氧化碳,地表温度约460度,上空的硫酸云随着时速400公里的风飘动。而“晓”号将从金星轨道上观测这些现象。
 
如果顺利,“晓”号之后将飞行约5.2亿公里,在2010年12月上旬左右到达金星附近,最终进入距离金星表面300至8000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此后4年里,“晓”号将使用可捕捉多种波长的特殊相机等器材调查金星的大气结构,揭开硫酸云层的具体成分、暴风的成因等谜团。“晓”号搭载着5台高精密相机,可捕捉从红外线至紫外线各种波长的光线,并进行最长约20小时的连续拍摄。日本宇宙研发机构该计划负责人曾表示,“获得数据越多,在与地球比较后,将有助于了解地球大气是如何构成的。”
 
责任编辑: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