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日本宇航员进行舱外活动(图片来源:新华网)

 

1985年首期选拔航天员至今,日本已有8名航天员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受训,其中6名航天员进行过空间飞行。20093月,日本航天员若田光一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在国际空间站生活和工作4个半月,成为迄今日本航天员滞留空间站时间最长的一位。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定的宇宙开发发展计划由于种种原因,其中的载人航天计划一直被搁置,但中国的“神舟”飞船成功发射、美国火星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表面,对日本的震动很大。2003年,时任日本首相宣布,将重新审视在航天开发领域政策上的“基本构架”,尽早启动载人航天计划。2005年,日本宇宙开发机构(JAXA)公布了《2005-2025年航空航天规划》。其中,航天规划包括4个方面:建立安全和繁荣的社会;为了人类的希望和更美好的未来,促进知识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疆域的扩展;发展本土能力,独立开展航天活动;推动航天产业的发展,建立自力更生和具有竞争力的航天产业。根据这一规划,日本每年在航空航天开发方面的费用高达25-28亿美元。

 

日本利用参与空间站计划以研究和积累人类在太空驻留的必要技术和经验。这些技术在空间站计划中已经取得成功并得到发展,而且扩展和增加了日本航天员的活动内容,从科学试验到航天飞机机械臂的操作、舱外活动和空间站大型设备组装等。通过研发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和与先进国家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的合作,日本已经获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载人航天技术,如:集成多个系统,实现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运行载人航天试验设施。JAXA研发的“H-2A转移飞行器”(HTV)作为货运航天器,将用于国际空间站的补给。JAXA利用“希望号”实验舱及其试验设施获得的技术,能够精确地研究不同重力环境(包括微重力)对生物学样本的影响等。

 

日本期望在20年内,要以确立可独自载人在太空驻留、活动的技术为目标,利用人和机器人的协作,开发并采用循环式的环境控制、生命保障、高效能源系统和柔性轻型的空间结构等,降低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所必需的水、空气、电力和物资等资源的耗量和补给量,获得高精度、安全、高效和高水平地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技术。(2010年5月20日)

 

责任编辑:李颖